分享

渺渺红楼中,亦真亦假知多少?

 晨晓光 2019-07-26

一部红楼,万艳集萃。曹雪芹以丹青圣手之妙笔,勾画出了一个个世间罕见的女子。风露清愁是黛玉,艳冠群芳乃宝钗,日边红杏为探春,醉卧芍药唯湘云……见证了红楼人的悲喜、兴衰后,我们不由得想知道曹雪芹笔下那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是怎么产生的?他们的形象是否来源于曹雪芹的生活?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七月二十日,由首都图书馆与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第三讲“《红楼梦》中人与曹雪芹的眼前人——红楼梦人物形象虚实问题探析”在首都图书馆举办。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曹立波女士从书中主要人物入手,通过书中提供的时空线索以及生活细节来探讨《红楼梦》中有多少真实的成分。

《红楼梦》中,曹雪芹到底是是不是贾宝玉的原型?这是每个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会问的一个问题。在曹立波女士看来贾宝玉跟曹雪芹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书中宝玉父母双全,受尽宠爱,但曹雪芹的身世却正好与之相反。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究竟有没有原型呢?从曹雪芹被认为是曹家遗腹子的形象来看,他更像是书中的贾兰,但《红楼梦》中提到贾兰的次数并不多,所以贾兰未必是曹雪芹的原型。细究《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似乎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曹雪芹的影子,就连多次去大观园打秋风的刘姥姥身上都似乎隐隐可见曹雪芹晚年举家食粥时的样子。

那书中的其他人物的虚实问题是怎样呢?对于《红楼梦》中的黛玉、宝钗等形象,在曹立波女士看来,虚构的成分就要远大于真实了。曹雪芹将笔下的林黛玉比作有沉鱼之容的西施,将笔下的宝钗比作有羞花之貌的杨贵妃,但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要在曹雪芹身边同时找出这样两位女子是很难的。也许,曹雪芹塑造这样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绝色美女只是继承了前代文学、文化上的基因。

《红楼梦》中的人物似乎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严格的参照对象,但《红楼梦》作为一部“世情小说”,文中的那些家长里短、闲言碎语,乃至日常生活琐事,想必是来源于生活的。为了进一步探究《红楼梦》中的虚实问题,曹立波女士从宏观的时空线索出发为我们探讨了书中人的生活背景。在曹立波女士看来《红楼梦》中的生活背景是虚中有实的,她从林黛玉进贾府,从刘姥姥进贾府,还有迎春嫁给孙绍祖等角度出发,向我们解释了小说中的实写部分和虚写部分。

林黛玉进贾府

读《红楼梦》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黛玉初进大观园是几岁?”曹立波女士向我们分享了目前存在的两种观点:一个是“六、七岁”,另一个是“十三、四岁”。为什么会存在两种答案呢?在曹立波女士看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曹雪芹心中对理想爱情的不同认知,另一个是出于对艺术结构完整性的考虑。

曹雪芹心中的理想爱情一种是两小无猜,另一种是一见钟情。写六、七岁的时候两个人初见,是为了强调两小无猜;写十三、四岁是为了强调一见钟情。然而现实中既两小无猜又一见钟情的爱情是不存在的,但对作者而言,两者他都割舍不下,于是就出现了不同版本,年龄不一致的问题。

从艺术结构完整性方面来看,《红楼梦》第二回、第三回和第四回完稿后,在前后文统一的时候出现了顾此而失彼的矛盾。第二回宝玉七八岁,第三回黛玉六七岁,第二回与第三回的年龄统一了。可是我们看一下第四回是写什么?第四回薛宝钗到了选秀女的年龄了,这个时候的八旗选秀女的年龄是十四岁到十六岁。从元春十四岁就进宫当秀女,可以推出宝钗此时十四岁是比较合适的。为了跟宝钗的生日统一,第三回黛玉的年龄就该是十三岁,但这又跟前面的六七岁矛盾了。所以从艺术结构的角度就可以这样理解:作者一方面想照应第二回,于是就有了黛玉进府年龄为六七岁的说法,另一方面又要照应第四回,所以就出现了十三四岁的说法,于是就出现了两个年龄系统。

刘姥姥进贾府

刘姥姥作为书中的一个小人物,人物形象却立体丰满,令人印象深刻,作者为何要着墨写一位与大观园关系不是十分亲密的老妇形象呢?原因是曹雪芹要借刘姥姥的腿让我们“走进”大观园,要通过刘姥姥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红楼梦》第十七、第十八回写宝玉和贾政一行人给大观园提匾额时并没有提及所提匾额内容,后来我们认识这些轩馆都是通过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描述知道的。

“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如此多的的人物该从哪里写起?曹雪芹也陷入了深思,“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走出了个刘姥姥,于是通过刘姥姥我们便看到了大观园中的另一番风景。

刘姥姥距离大观园“千里之外”?其实不是!从刘姥姥一早到大观园还赶上了早饭这一点可以看出刘姥姥应该住离大观园很近。刘姥姥家与大观园之间的距离在《红楼梦》中应该是虚写,而史湘云举办诗社时,刘姥姥看到螃蟹宴时说的“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这样的庄稼人一过年的了。”这却是实写。

贾迎春嫁孙绍祖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从《红楼梦》开篇的判词中就可以知道迎春的结局必然是不幸的。而这不幸的根源则来自在于封建家族包办婚姻。迎春悲剧式的婚姻在当时社会,是一个广泛的社会现象。探究围绕贾迎春所衍生的一众人物形象的虚实问题时,曹立波女士认为《红楼梦》中提到大同,提到孙绍祖的军官身份,这个跟曹寅的祖父曹振彦曾经在大同任职的经历十分的相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红楼梦》中尽管虚构了很多场景,很多人物,但有些场景以及人物跟生活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虚实问题是每个红迷都想知道的问题。但经过岁月的无数遍洗涤,有些虚实问题我们已无从考证,但因为这些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描写,为《红楼梦》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更是引人浮想联翩!

转载自:首都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