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小结

 阡陌躬耕 2012-04-27

                      课堂小结

 

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小结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小结的意义

教学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环节,课堂小结是教师或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针对性的回顾与归纳。好的课堂小结,不仅对该节课起了加深巩固的作用,还可以收到画龙点睛、唤起思维、激发求知欲、发挥想象、启迪灵感等良好效果。

二、课堂小结的模式应体现如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课堂小结必须体现教学目的和要求。

2、重点性原则。课堂小结的中心应是重点、难点和关键。

3、针对性原则。课堂小结的内容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4、结构性原则。课堂小结的结构要严谨周密,消除疏漏和误区。

5、灵活性原则。课堂小结的形式要灵活,防止平铺直叙,翻炒冷饭。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小结的功效

课堂小结的作用与功能决不能仅仅停留在结束一堂课上,而是要为下一堂课、下一个知识点的继续做好延伸和铺垫。它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梳理知识

一堂课结束了,在小结中师生一起可以明确地了解到本节课中学了哪些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的相互关系怎样?是按照哪一条线来展开的?有几个新概念、新定理(公理)、推论及公式?这节课用到了哪些学科的思想方法等。

2、巩固与提升知识

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是完成既有任务的终结,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适时扩大“战果”,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业的来源: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旧题变新题,有利于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3、活跃思维,发展兴趣

通过对某一堂课的学习,在课堂小结时,学生会对已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产生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解题方案等,产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

4、通过比较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比较是慨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抓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慨括出整体的网络。学习的过程,包含着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知识点的增加,同学们所具有的知识一方面变得丰富而另一方面又变得复杂起来,这些知识如果在学生头脑中零碎或杂乱无章时,无论从记忆或思维的角度考虑都会起阻碍作用,只有把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才能变得完整、牢固。课堂小结中抓住分散的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可以从中找出不同物质的横向规律。

5、进行引导联想,扩大认知范围。 

学生所学知识从建立初步慨念过渡到横向拓宽,是思维发展的一个飞跃。从培养智能型学生的角度看,正是适应当今教学的需要。把知识局限在纯慨念,死方法中,只能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他们的思维。利用课堂小结,将学生已具雏形的知识,进行联想拓宽,有利于知识的深化。

三、课堂小结应注意的事项

1、计划性。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好小结的内容,对课堂教学要小结什么,怎样小结等应该要有明确的计划。

2、针对性。

课堂小结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结构、学生的心理变化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结,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3、趣味性。

设计好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小结,能消除学生学习造成的疲劳,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4、简明性。

课堂小结是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高度概括,因此,要抓住重点,突出精华,力求做到语言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总之,重视开展课堂小结,对初中学生尤为重要,小结可以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思维再加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用以巩固萌发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课堂小结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