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苏、浙、湘 【采集加工】: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枝叶,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禁忌】:脾胃虚寒及肾阳不足者禁服。效力和缓宜少量久服。 【描述】: 本品呈卵形、椭圆形或肾形,长6~8 【名称】: 南沙参 【别名】:沙参、知母 【拉丁】:Radix Adenophorae 【功效】: 补益 【毒性】:无毒 【 性 】: 微寒 【 味 】:甘 【归经】:肺、胃 【类别】: 植物 【药用部位】:根 【产地】:苏、浙 【采集加工】:11~12月间采挖。除去须根,洗后趁鲜刮去粗皮,洗净,干燥。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风寒咳嗽禁服 【描述】: 本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cm,直径0.8~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无臭,味微甘。
【产地】: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 【采集加工】:11~12月间采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用于:肺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闭、头痛目赤、 【禁忌】:脾虚寒泻者慎服 【描述】: 本品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1
【产地】:大部分地区 【采集加工】:为矿物芒硝经加工而得的粗制结晶 【功能主治】:泻热润燥、清热消肿、软坚散结、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肿痛、喉痹、痈肿、乳肿、痔疮肿痛、停痰积聚、妇人瘀血腹痛 【禁忌】:脾胃虚寒及孕妇禁服。 【描述】:晶体结构属斜晶系。晶体呈短柱状或针状,有时为板条状或似水晶的假六方棱柱状。集合体通常为致密或疏松的块体,或呈皮壳、被膜或盐华。无色透明,多为白色及带浅黄、灰白或绿、蓝等色调,含有机质者发黑。条痕白色。半透明至近透明,新鲜断面玻璃光泽,风化面无光泽;致密集合体表面不平呈蜡状、油脂状光泽。一组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硬度1.5-2。性脆,易碎为粉末状。纯者溶于水。在干、热条件下风化失水转化为白色粉末状无水芒硝。强烧之火焰为黄色钠盐,经常含共存矿物组分;主要为钙、镁、钾的硫、硝酸盐及卤化物(如石膏、钙芒硝、泻利盐、石盐、钠硝石)以及粘土矿物等
【产地】:甘 【采集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禁忌】:脏腑燥热、气虚、阴虚者禁服。芳香不宜久煎。 【描述】: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永昌山谷(云南保山县)。”《本草经集注》云:“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复贡。今皆从外国舶上来。乃支大秦国以疗毒肿,削恶气有验。”《新修本草》云:“此有二种,当以昆仑来者为佳,出西胡来者不善。”《本草图经》云:“今惟广州舶上有来也,他无所出。”《药物出产辨》云:“产西藏、印度、叙利亚等处。”综上所述,木香自古来源复杂,不止一种。 国产进口皆有,但以广州进口,形如枯骨的质量为最好,称为“广木香”我国种植广木香始于30年代未,种子来源于印度,试种成功后得以大量种植,云南产量最大,并提供药材,故有“云木香”之称。 本品产地为甘肃,所以被称为祁木香。 本品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lOcm,直径0.5~
【产地】:川、粤、闽 【采集加工】:幼果及未成熟果实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功能主治】: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 【禁忌】:气虚者慎服 【描述】: 药材性状:四花青皮: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长椭圆形,长4~6cm,厚0.1~0
【产地】:黑、吉、辽 【采集加工】:因人参一般栽种6年左右采收,9~10月采挖。洗净,除去茎叶后加工成生晒参、红参、糖参等。野山参采挖时防止折断支根及须根。但多数都加工成生晒参。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禁忌】:实热证、湿热证及正气不虚者禁服。不宜与茶同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描述】:掐皮园参:用骨片将人参表面刺成小凹点,再经加工即成。主根长约5~15厘米,直径约1.2~2.
【产地】:人生活的地区 【采集加工】:健康人剪下来的指甲。用碱水或皂角水洗净,晒于。或再和滑石粉入锅内同炒至指甲黄色鼓起为度,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碾粉用。 【功能主治】:止血、利尿、去翳、主:鼻衄、尿血、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目生翳障、中耳炎 【禁忌】:无 【描述】: 本品呈不规则的月牙状,大小、宽窄不等。表面黄白色中牙白色,半稼明,光滑。有细纵纹。角质,坚硬而韧,富弹性,难折断
【产地】:内蒙古、甘、新 【采集加工】:多于春季苗未出土或刚出土时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晒干。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禁忌】:相火偏旺、胃弱便溏、实热便结者禁服 【描述】: 本品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15cm,直径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通常鳞叶先端已断,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波状环纹。气微,味甜、微苦。
【产地】:琼、桂、粤 【采集加工】: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禁忌】:出血倾向者、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描述】: 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
【产地】:琼、桂、粤 【采集加工】: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枝、叶经水蒸气蒸镏得到的挥发油。 【功能主治】:芳香健胃、驱风、外用:风湿、皮肤瘙痒、功同肉桂、 【禁忌】:同肉桂 【描述】: 为黄色或黄棕色的澄明液体。有桂皮的特臭,味甜、辛。露置空气中,或存放日久,其色逐渐变深,质渐浓厚。微溶于水,能溶于相同体积的醇及冰醋酸中。
【产地】:云、川 【采集加工】:种植3~4年后即可采收。在7~8月采收的称“春三七”,质量好,产量高;在12月至1月采收的三七称“冬三七”,质量差产量低。挖取的块根,洗净泥土,剪去茎秆,日晒或火烘约六成干时,将支根、须根分别剪下,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禁忌】:孕妇慎用 【描述】: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筋条呈圆柱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
【产地】:浙、桂、川、闽、云、陕、苏、皖 【采集加工】:全年皆可收集,但以3~4月间为最多。取得后抖去泥沙,晒干或晾干。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解毒、退翳、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 【禁忌】:孕妇忌服 【描述】: 干燥的蜕皮为圆筒形的半透明皮膜,常压扁或稍皱缩,或有碎断。完整者长达
【产地】:川、云、藏 【采集加工】:分泌物。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将毛剪短,阴干。 【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瘕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 【禁忌】:虚脱证禁服。本品坠胎、孕妇禁内服外用 【描述】: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产地】:冀、晋、陕 【采集加工】:除去果肉及核壳,收集种子,晒干。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 【功能主治】: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禁忌】:内有实邪郁火及肾虚滑泄梦遗者慎服。 【描述】: 本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
【产地】:浙、皖、陕 【采集加工】: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禁忌】:命门火炽、肝阳上亢、及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禁服 【描述】: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
【产地】:鲁、豫、闽、冀、晋 【采集加工】: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将柿子经日晒夜露成柿饼,其上生有的白色粉霜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润燥、化痰、治:肺热燥咳、咽干喉痛、口舌生疮、吐血、咯血、消渴、 【禁忌】:风寒咳嗽者禁服 【描述】: 取成热的柿子,削去外皮,日晒夜露,约经一月后,放置席圈内,再经一月左右,即成柿饼,其上生有白色粉霜,用箒刷下,即为柿霜。将柿霜放入锅内加热熔化,至成饴状时,倒入特制的模型中,晾至七成千,用刀铲下,再晾至足干即成柿霜饼。宜置阴凉高燥处,防止潮解。
【产地】:黑、吉、辽 【采集加工】:因人参一般栽种6年左右采收,9~10月采挖。洗净,除去茎叶后加工成生晒参、红参、糖参等。野山参采挖时防止折断支根及须根。但多数都加工成生晒参。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禁忌】:实热证、湿热证及正气不虚者禁服。不宜与茶同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描述】:生晒园参:园参经趁鲜采集后,经洗刷干净,晒于而成。
【产地】:大部分地区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药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禁忌】:阴虚火旺、阳强不萎及大便燥结者禁服 【描述】: 菟丝子是一种攀缘性草本植物,寄生在果树上,以藤茎缠绕主干和枝条,被缠的枝条产生缢痕,藤茎在缢痕处形成吸盘,吸取树体的营养物质,藤茎生长迅速,不断分枝攀缠果株,并彼此交织覆盖整个树冠,形似“狮子头”。 菟丝子是外来物种,虽可入药,但对其他植物危害极大。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
【产地】:琼、粤、云 【采集加工】:树干的心材.全年可采。采得后切成小段,除去边材。 【功能主治】: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绞痛、 【禁忌】:阴虚火盛之证禁服。 【描述】: 本品为长短不一的圆柱形木段,有的略弯曲,一般长约lm,直径10~30c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光滑细腻,有的具疤节或纵裂,横截面呈棕黄色,显油迹;棕色年轮明显或不明显,纵向劈开纹理顺直。质坚实,不易折断。气清香,燃烧时香气更浓;味淡,嚼之微有辛辣感。
【产地】:川、贵、云 【采集加工】:冬春两季均可采挖。10月~11月采挖的为“冬麻”,体质坚实粗壮质量好,3-5月间采挖的为“春麻”体泡质松质量差。挖起后趁鲜洗去泥沙,再用谷壳加少量淘米水反复搓去块茎上的鳞片、粗皮等然后按大小分档,上笼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禁忌】:气血虚甚者慎服。 【描述】: 本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产地】:粤、川、贵 【采集加工】:块根。一般种植2~3年后即可采挖。除去须根及蔓茎、洗去泥土,蒸或煮至透心皮裂,剥去外皮,烘干。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禁忌】: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 【描述】: 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产地】:黑、吉、辽 【采集加工】:因人参一般栽种6年左右采收,9~10月采挖。洗净,除去茎叶后加工成生晒参、红参、糖参等。野山参采挖时防止折断支根及须根。但多数都加工成生晒参。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禁忌】:实热证、湿热证及正气不虚者禁服。不宜与茶同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描述】:糖园参:白参中的一种。为个体瘦缩、浆汁不足的多种鲜参,经过扎孔、浸糖、烤干等多种工序加工而成。在白参一类中,它的品质最次,药力亦弱
【产地】:大部分地区 【采集加工】:五倍子蚜寄生而成。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功能主治】: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禁忌】: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描述】: 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cm,直径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0.2~0
【产地】:印度 【采集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禁忌】:脏腑燥热、气虚、阴虚者禁服。芳香不宜久煎。 【描述】: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永昌山谷(云南保山县)。”《本草经集注》云:“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复贡。今皆从外国舶上来。乃支大秦国以疗毒肿,削恶气有验。”《新修本草》云:“此有二种,当以昆仑来者为佳,出西胡来者不善。”《本草图经》云:“今惟广州舶上有来也,他无所出。”《药物出产辨》云:“产西藏、印度、叙利亚等处。”综上所述,木香自古来源复杂,不止一种。 国产进口皆有,但以广州进口,形如枯骨的质量为最好,称为“广木香”我国种植广木香始于30年代未,种子来源于印度,试种成功后得以大量种植,云南产量最大,并提供药材,故有“云木香”之称。 本品产地为印度,所以被称为印木香。 本品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lOcm,直径0.5~
【产地】:云、桂 【采集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禁忌】:脏腑燥热、气虚、阴虚者禁服。芳香不宜久煎。 【描述】: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永昌山谷(云南保山县)。”《本草经集注》云:“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复贡。今皆从外国舶上来。乃支大秦国以疗毒肿,削恶气有验。”《新修本草》云:“此有二种,当以昆仑来者为佳,出西胡来者不善。”《本草图经》云:“今惟广州舶上有来也,他无所出。”《药物出产辨》云:“产西藏、印度、叙利亚等处。”综上所述,木香自古来源复杂,不止一种。 国产进口皆有,但以广州进口,形如枯骨的质量为最好,称为“广木香”我国种植广木香始于30年代未,种子来源于印度,试种成功后得以大量种植,云南产量最大,并提供药材,故有“云木香”之称。 本品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lOcm,直径0.5~
【产地】:浙、闽、云 【采集加工】:11~12月间采挖。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安蛔、生津、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道蛔虫症、 【禁忌】:表邪未解者禁服、内有实邪者慎用。不宜多食。 【描述】: 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产地】:原产美国、加拿大、我国也有栽培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功能主治】: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 【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脾阳虚、寒湿中阻及湿热内蕴者禁服 【描述】: 本品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2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及线状皮孔,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及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艼)或已折断。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乎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本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产地】:印度、马来西亚、伊朗 【采集加工】:树脂。冬季采树脂。树脂经加工制成。 【功能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 【禁忌】:无瘀血者慎服、孕妇慎用。 【描述】: 本品略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表面暗红粉,有光泽,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质硬而脆,破碎面红色,研粉为砖红色。气微,味淡。在水中不溶,在热水中软化。
【产地】:粤、豫、川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禁忌】:气虚无滞者慎服;阴虚、血热者禁服。 【描述】: 本品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3
【产地】:川、鄂、湘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 【禁忌】:泻痢初起勿用 【描述】: 本品呈圆柱形,略扁,有的微弯曲,长5~1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稍扭曲或明显扭曲的纵皱及沟纹,可见横裂的皮孔及少数须根痕。质软,久置后变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墨绿色或棕色,外缘褐色或淡褐色,木部黄褐色,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气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涩。
【产地】:辽、吉、黑 【采集加工】:饲养者,可根据需要随时捕杀,取出胆囊。取出胆囊后,将胆囊管口扎紧,剥去胆囊外附着的油脂,用木版夹扁,置通风处阴干,或置石灰缸中干燥。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用于:治热黄、暑泻、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疮、 【禁忌】:虚寒证禁服。 【描述】:胆囊呈长扁圆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成囊状,长10~20cm,宽5~10cm。表面黑色、棕黑色或黄棕色,显光泽,微有皱褶。囊内有干燥的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或粉末,金黄色,透明如琥珀,有光泽,质松脆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质坚脆或呈膏状者习称“墨胆”或“铁胆”;黄绿色、光泽较差、质脆者称“菜花胆”。气清香,味极苦,有粘舌感。
【产地】:冀、鲁、豫 【采集加工】:芒硝风化干燥制得 【功能主治】: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外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痈肿、丹毒、 【禁忌】:脾胃虚寒及孕妇禁服。 【描述】: 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咸。有引湿性。
【产地】:大部分地区 【采集加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禁忌】:阴虚血少、月经过多、寒滑泻利者及孕妇禁服 【描述】: 茎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切断者长约
【产地】:沪、浙、闽 【采集加工】: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鳇鱼等的鱼鳔。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禁忌】:胃呆痰多者忌服 【描述】: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蝗鱼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气微腥,味淡。商品统称为鱼肚。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
【产地】:黑、吉、辽 【采集加工】: 9~10月间采挖生长6年以上的人参。用镐细心的刨起,防止断根和伤根,去掉泥土,再行加工。新鲜品称“园参水子”。新鲜的移山参称“移山参水子。”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禁忌】:实热证、湿热证及正气不虚者禁服。不宜与茶同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描述】: 移山参:将幼小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园参移植于山野而长成之人参。体形似野山参,但主根下部往往较肥大,纹粗而浅,常延续到主根中部,须根珍珠点较少。加工商品同野山参。其药力较野山参略逊,但又比纯由家种园育的“园参”为优。常用于气阴两虚之证。
【产地】:黑、吉、辽 【采集加工】:5~ 9月间采挖。用骨针拨松泥土,将根及须根细心拔出,防止折断,去净泥土、茎叶。新鲜品称“野山参水子”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禁忌】:实热证、湿热证及正气不虚者禁服。不宜与茶同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描述】: 野山参:为野生之人参。品质优良,以生长年久、浆足、芦长、体丰满、纹细而成螺旋形、须带珍珠疙瘩、坚韧、不易断者为佳。 主根短祖,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多具二个主要支根,形似人体。上端有细而深的横环纹。根茎细长,一般长3~9厘米,上部扭曲,习称“雁脖芦”,芦碗密集,下部无芦碗而光滑,俗称:“圆芦”。须根稀疏,长约为主根的1~2倍,柔韧不易析断,有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点)。全体呈淡黄白色,皮细、光润。气香浓厚,味甘微苦。由于加工不同,商品野山参有生晒参、糖参、掐皮参3种。其性状除全形外,均与相应的园参商品相似。以支大、浆足、纹细、芦长、碗密、有圆芦及珍珠点者为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