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少吃肉少进点食,多吃粗粮能长寿

 刘燕燕 2012-04-28

中医:少吃肉少进点食,多吃粗粮能长寿

 

 

  中医

少吃肉少进点食 多吃粗粮能长寿

九牧林医家导读:凡是百岁长寿之人,在饮食上都非常讲究。中医认为,要少吃肥肉,少吃食物,多吃粗粮,能长寿。

人类在饮食方面最容易犯的过失是饮食过量,饮食过量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凡进食肉多,或太油腻的食物,往往加重内脏的负担,容易让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病魔缠上身,容易让癌症发生。

因此,饮食过量、进食肉类多,或太油腻,直接影响健康长寿。通过节食,对防治诸如肥胖病、冠心病、糠尿病、慢性肾炎等疾病大有益处。

一、我国古代,早就有关种种节食长寿论述

唐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孙思邈,非常重视饮食的保健作用。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对节食观点进行论述,他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养生也。”

 一代名医孙思邈留给后人的作品,让我们看到这位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即“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除了主张饥饱要适度外,孙思邈认为吃饭要定时定量、饥饱不可即睡、不能暴饮暴食、不可勉强进食、三餐饮食宜温等,这些均是有益身心之举。

 孙思邈非常重视食疗在疾病防治过程中的作用。他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他的“食毕当漱口数过”“饥忌浴”与重视“饮食禁忌”等主张,到现代科技高度以达的今天,仍然闪耀真理光芒,值可借鉴。

 我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饮食适量,在节制饮食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和具体方法。

 后世称为“医书始祖”的《内经·素问》,一针见血地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具体论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则腆满闭塞(腹部胀满堵塞),下为飧泄(腹泻),久为肠澼(痢疾)”。 

 唐代百岁道士轩辕集在回答唐武宗关于长寿秘诀问题时,曾特别强调“薄滋味”。所谓“薄滋味”,一方面是指饮食不宜过咸,另一方面是主张以素食为主。

元代养生家朱丹溪对素食推崇备至,他在《茹淡论》一书中说:“多食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说:“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说明饮食得当,懂得调理肌体,是养生的重要保障。
     

二、健康四味,要定量少吃缩食不要勉强饮食

①进食要定时定量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上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每食不重用”,讲的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并且不要过量。这对维持胃肠正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规律性是十分重要的。

明代《修真秘要》更说得明确:“食欲少而不欲顿,常如饥中饱,饱中饥。”这种饮食适可而止、常处不饥不饱状态的节食理论,与现代科学所主张的观点非常一致。

 ②做到不暴饮暴食

  一次食量过大,令胃肠的负担骤然加重,容易引起胃痛、呕吐、腹胀、嗳气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急性胃炎、肠炎、胰腺炎、胃穿孔等。一日暴、十日寒,给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是难以弥补的。宋代张果在《医说》中告诫道:“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也就是现代科学主张的“少量多餐制”。

 大饥勿饱食,大渴勿过饮。人在大饥大渴之时,最容易一次吃得过饱,或饮水太多,从而使胃肠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这是防止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的科学办法。唐代长寿药王名医孙思邈总结经验教训道,“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重温这些节食训诲,有利健康,避免伤害身体。

  ③胖人更应懂缩食

 古代养生家道:“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求,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语出《太平御览》)。话中科学道理显而易见,肥胖者必须通过削减主食(谷气)来加强元气(脏腑功能),才可以避免由肥胖而带来的一系列胃肠道和心血管疾患,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④注意不勉强饮食

 梁代陶弘景《养生延命录》曾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饮食原则是不伤脾胃。脾胃历来被中医视为人体健康长寿的“后天之本”。因此,注意节食,保护脾胃,是健康长寿的关键环节。

若出现厌食,原因有,一是生理性的厌食;二是病理性厌食。种种心理因素,也容易引起厌食。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没有食欲,就不应当“努力加餐饭”。

积极的办法,应当是:调整饮食制度,加强体力活动,参加娱乐活动,保持精神愉快,创造轻松的进食环境,烹制色香味形俱能诱人食欲的饭菜等等。

 三、长寿要决,多吃五粮杂谷蔬菜少吃肉   

现代人饮食两大弊端:一是营养过盛,吃物太精细,如肉类脂肪、糖类、蛋白质过多,食不厌精等;二是营养不良,食物纤维摄入量少,蔬菜纤维偏少。结果,导致肠道蠕动次数减少,功能下降,食物在肠道滞留时间过长,细菌被肠道细菌吸收后成为毒素,容易导致结肠癌、直肠癌等疾病,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

 中医研究证明,饮食过于油腻,不利人体健康。专家调查发现,食油量与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乳腺癌、胰腺癌、结肠癌及直肠癌等相关。合理的油脂摄入量,是用其供给的能量来衡量,即占膳食总能量的20%~25%,我国许多地区超过25%甚至30%。从许多地区普查看,如上海市资料说明,随着动物性食品及油脂摄入量增加、谷类减少,居民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中医认为,五粮杂谷是最养人的,要多种食物搭配,才能互补。日常的食谱,以多种搭配为好,只有食物种类够杂,才能达到营养均衡。如果能在日常食谱上,以粗粮为主,少食多餐、少肉多菜,每天基本吃五粮杂谷,如小米粥、豆类、芝麻、薏米等多种食物,以低盐低脂为主。

现代医学说,毒素是万病之源,要经常给身体排毒,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东西,多吃些五粮杂谷。那些平时喜欢吃肉的,要有所控制,不要吃肥肉,避免脂肪沉积在肠壁上。现代社会人们压力大,导致肝火旺盛,肝脏解毒功能减弱,身体上毒素就多,从产生亚健康状态到疾病产生,结果让人产生恐慌。

因此,饮食养生,第一要全面摄食,使营养平衡,第二要饥饱得中,保持肠胃的正常功能。在这前提下,因人制宜地确定合理饮食制度。建议平时少吃肉与或太油腻的食物,多吃些蔬菜水果,减少肝脏的负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