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科 顶果木 沙冬青 黄芪 黄檀 格木 胡豆莲 绒毛皂荚 红豆树 任木

 榆杨 2012-04-28

豆科

 

顶果木 (dingguoumu)

Acrocarpus fraqxinifolius Wight et Arn.

豆科 LEGUMINOSAE

  

现状 稀有种。顶果木在我国广西、云南分布范围虽比较广,但零星分散,因树干通直,材质好,常遭砍伐,破坏严重,成年植株已很少见。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40-80(-150)厘米;树干通直,枝下高达20米以上;嫩枝黄绿色,老枝灰褐色。二回偶数羽状复叶,星期30-60厘米,羽片3-8对,顶部一回羽状复叶;小叶4-8对,对生或近对生,卵形,长5-9(-13)厘米,宽3-6厘米;嫩时总叶柄、小叶柄和叶下面被黄褐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大而密;萼管钟形,5齿裂;花瓣5,淡紫红色,长为萼齿的一倍;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长为花瓣二倍,花药丁字着生。荚果具长柄,扁平,长舌形,长8-16厘米,宽2-2.5厘米,沿腹缝线一侧具狭翅;种子卵圆形,有光泽。

  地理分布 分布于广西西南部、西部,贵州西部(六盘水)和云南南部,西南部到西部,北达元江河谷。生于海拨200-1500米的林中。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主要分布于季节性雨季,为乔木层上层的常见成分。分布区年平均温 18-22℃,1月平均温一为10-14℃,极端最低温极值偶可下达-4.3℃,年降水量1200-2000毫 米,相对温度75-80%。对土壤的适应幅较广,在石灰岩土或红、黄壤上都能生长。多生长在 山谷、下坡疏林中或石山圆洼地里。在广西的主要伴生树种蝴蝶果Cleidiocarpon cavaleri ei(Levl.)Airy-Shaw、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Hance)Hemsl.、蚬木Burretiodendron hsienmu Chun et How等。在云南的主要伴生树种为八宝树Duabanga grandiflora(Roxb.ex DC.)Walp.、团花Anthocephalus chinensis(Lam).A.R ich.ex Walp.、干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 Heurck et Muell.-Arg.茸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Bl.)Teysm.et Binn. 等。顶果木生长快,据广西龙州石灰岩山地22年生林木测定,高达25.6米,胸径35.8厘米,材积1.1895立方米。花期3-4月,果期6-7月。

  保护价值 顶果木树干高直,生长快,材质坚实,为优良速生用材树种;木纤维细长而壁薄,是纤维工业的好原料。

  保护措施 分布区内已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并应明确列为保护对象,并应选为造林树种,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

  载培要点 用种子或扦插繁殖。荚果于6-7月成熟,熟后可在母树上宿存半年。一般保存二年的种子发芽率仍能达50%以上。一年四季都可播种,以春季为好。种皮坚硬,应用95%的浓 硫酸浸泡30-50分钟后洗净播种,发芽率在93-96%;也可用细砂磨伤种皮或用冷水浸种12小时再用热水烫种,都能软化种皮,促进发芽。还可在春季用1年生枝条扦插繁殖。

沙冬青(shadongqing)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Cheng f.

豆科LEGUMINOSAE 

  

现状 渐危种。沙冬青是古老的第三纪残遗种,为阿拉善荒漠区所特有的建群植物。目前, 由于过度樵采,沙冬青群落遭到严重破坏,分布面积日趋缩小,若不加强保护,将面临着逐 渐灭绝的危险。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2米,多分枝,树皮黄色;枝黄绿色或灰黄色,幼枝密被灰白色平伏绢毛。叶为掌状三出复叶,少为单叶,或三角状披针形,叶柄密被银白色绢毛;托叶小,与叶柄连合而抱茎;小叶菱状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锐尖、钝或微凹,两面密被银灰色毡毛。总状花序顶生,具8-10花,苞片卵形,被白色绢毛;总梗近无毛;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萼齿边缘具睫毛;花冠黄色,长约2厘米,旗瓣宽倒卵形,边缘反折,先端微凹,基部渐 狭成短爪,翼瓣及龙骨瓣比旗瓣短,翼瓣近卵形,上部一侧稍内弯,龙骨瓣长圆形;子房披 针形,有柄,无毛。荚果扁平,线状长圆形,无毛,先端有短尖,含种子2-5;种子球状肾形,直径约7毫米。

  地理分布 沙冬青分布于内蒙古潮格旗、磴口、乌海、贺兰山、鄂托克旗、吉兰太、阿拉善 左旗、阿拉善右旗,宁夏陶乐、吴忠、中卫和甘肃民勤、兰州等地。生于海拔1000-1200米 低山带。蒙古阿拉善戈壁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为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大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7 月平均温22-25℃,1月平均温-10-14℃,年降水量50-200毫米或更低,多集中于夏季。沙冬青为常绿超旱生植物,这与当代气候条件显然是不协调的,反映其残遗种的特征。喜沙砾质土壤,或具薄层覆沙的砾石质土壤,不见于沙漠或石质戈壁。多生于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山间盆地,石质残丘间的干谷,成条带状或团块状分布。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花,7月下旬 果实成熟。种子成熟较好,发芽率85-90%,发芽势为3天,在室温22-26℃条件下,种子吸水力强,发芽迅速,出土整齐。种子耐贮藏,发芽力可保持5-6年。沙冬青幼苗能抗-20.9℃低温不受冻害。沙冬青体内含有黄花木素、拟黄花木素等强生物厦,绵羊、山羊偶尔采食其花后则呈醉状,采食过多可致死。

  保护价值 沙冬青对于研究豆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三纪气候特征,特别是研究亚洲中部荒漠植被的起源和形成具有较重要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应在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樵采。此外还应扩大栽培范围。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苗圃地应选择疏松的砂壤土。春播前将种子浸于30℃温水中冷却--昼夜后,在20-25℃的室内催芽1-2天,播种后6天发芽出土。幼苗期间要防治卷叶虫危害及雨点的冲击,苗床不能长期积水。

矮沙冬青(ai shadongqing)

豆科LEGUMINOSAE 

  

现状 频危种。矮沙冬青又名小沙冬青、矮黄花木,系老第三纪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残遗 植物,分布范围十分狭小,现仅残存于新疆西南部山地局部地段,植株数量很少,天然更新 困难,目前已陷入濒临绝灭的境地。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0.4-0.8米;多分枝,灰绿色或灰黄绿色,密生平贴的银白色细柔毛。单叶互生,宽椭圆形或近卵形,长1.6-3.8厘米,宽1-2.8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两面密被银白色绢状毛;叶柄长0.5-1.5厘米,密生银白色细柔毛;托叶小,狭披针长,长2-4毫米,与叶柄连合抱茎,密被银白色短柔毛。总体花序顶生;苞片卵形,被白色短柔毛;花萼钟状,长6-10毫米,被稀疏短柔毛;花瓣黄色,具爪。荚果扁平,微膨胀,长圆形,长3-5厘米,宽1.5厘米,被稀疏短柔毛,具种子2-5。地理分布仅见于新疆西南部乌恰县康苏、托云等地。生于海拔2100-2400米之间的干旱山谷地带。苏联中亚地区也有。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土壤瘠薄,生境条件十分恶劣。年平均 温6.8℃,极端最高温34.7℃,极端最低温-29.3℃,年降水量163毫米,年蒸发量2548毫米 。矮沙冬青喜光,耐旱,耐土壤贫瘠,较耐寒冷。多生于干旱山坡、剥蚀残丘或卵石干河滩。常与喀什菊Kaschgaria komarovii(Krasch.)Poljak、无叶假木贼Anadasis aphylla L.、 紫菀木Asterothamnus fruticosus(C.Winkl.)Novopokr.、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u nge.、膜果麻黄E.przenwalskii Stapf.、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 Maxim.等旱生小灌木或半灌木组成群落。花期5-6月,果期6-7月。

  保护价值 矮沙冬青是我国新疆荒漠地区十分珍贵的残遗植物。对于研究新疆西南部荒漠地 带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的变化等,均具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矮沙冬青产地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土壤贫瘠,天然更新困难,且常遭樵采,破坏比较严重。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严禁砍伐,建立保护区,并积极开展繁殖试验和引种驯化,以保存这一珍贵的濒危植物。

  栽培要点 目前尚无人进行繁殖试验和引种驯化。应试验用种子繁殖。

黄芪(huangqi)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 var.membranaceus

豆科 LEGUMINOSAE

  现状 渐危种。又名膜荚黄芪,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是一种较名贵的中药材,以根入 药。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若不加强保护和人工种植,有趋 于绝灭的危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主根粗而长,进径1-3厘米;茎直立,有细棱,被 白色长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叶轴有长柔毛;小叶(13-)21-27(-31),椭圆形至长贺状卵形 ,长7-30毫米,宽4-12毫米,先端圆印刷或微凹,有时具小刺尖,基部圆形,下面有伏生白 色柔毛;托叶狭披针形,长约6毫米,有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生于上部叶腋,具花(5-)10- 20,花梗在果期显著伸长;花黄色或淡黄色,长(12-)15-18毫米,有线形苞片;花萼钟状, 长5-7毫米,有白色长柔毛,萼齿短,长为萼筒的1/5或1/4,三角状;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几无爪;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较旗瓣稍短,均有长爪;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 膨胀,卵状长圆形,长2-3(-3.5)厘米,顶端具短喙,基部有长柄,果皮膜质,被黑色短柔毛,有时被白色毛或二者混生,具3-8种子。

  地理分布 黄芪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普遍生长于东北的东部山区(长白山、小兴安 岭、完达山脉和辽宁东部山区)及大兴安岭,在部分平原地区亦可见到。此外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均有。朝鲜、蒙古、苏联也有分布。 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黄芪分布于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为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气候,有 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不耐热,不耐涝。气温过高常抑制植株生长,土壤湿度过大,常引起根部腐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生长,在粘土上则根多,生长缓慢。多生于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花期(6)7-8月,果期(7)8-9月 。

  保护价值 黄芪根入药,常作滋补中药,又可作兽药,销售量大。根茎之10倍水浸液,对马 铃薯晚疫病有抑制效率。黄芪还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保护措施 黄芪生长地一般不属自然保护区,为不使其绝灭,建议药材收购部门应根据各地不同具体情况确定收购量,并向群众大力宣传,在采挖时注意保护幼苗,对成长的植株应适当保留,以利繁殖和永续利用,还应进一步扩大栽培面积。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在北方于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播种,因种子多具不透水性的硬 种皮,播种前应加以适当的机械损伤,播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气温在18-20℃时约9天即可发芽。降雨过多时应及时排水。

  附录 蒙古黄芪(monggol huangqi)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olicus (Bunge)Hsi ao 蒙古黄芪与黄芪均作药用,以根入药,为名贵中药材。由于长期大量采挖,野生药源急剧减少。建议在生长集中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点,严禁采挖;其它地区,也应合理采挖,控制收购,特别要注意保护幼苗,适当保留每析,以利繁殖和持续利用。本变种和黄芪的主要区别在于小叶25-27,长仅5-10毫米,上面无毛,下面疏生白色伏毛,荚果无毛。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昭乌达盟及哲里木盟的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盟的(满洲里地区)、山西及河北等省区(分布图上用▲表示)。生于温带草原区和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地区。苏联西伯利亚和蒙古也有分布。

 

版纳黑檀(banna beitan)

Dalbergia fusca Pierre var.enneandra Zou et Liu.

豆科 LEGUMINOSAE

  现状 渐危种。零星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热带山地。由于过度利用和毁林开荒,森林受到严重破坏,多数中龄树和幼树难以长大成才,植株数量越来越少。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0米,直径50-70厘米;树皮厚,平滑或条块状剥落,褐灰色至土黄色。奇数羽状复叶,长10-13厘米;小叶9-13,互生,椭圆形,坚纸质至近革质,先端钝或微缺,上面无毛,下面被疏散细毛。圆锥花序腋生,长5-6厘米;花涉,蝶形,长6-8毫米;花瓣白色;雄蕊9,连成单体;子房具长柄。荚果舌状,长4-8厘米,宽1-1.5厘米;种子1-3,具光泽。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思茅、墨江、江城及景洪,镇康也有少量分布。生于海拔700-1700米山地,而在900-1400米地段较为集中。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本种分布区年平均温17-20℃,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土壤为红壤 或砖红壤,pH值5.5-6.5。版纳黑檀生长在山地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后出现的草丛和灌丛中,有时也混生于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A.Chev.)Gaussen林内。自然生长较慢,直径年平均生长量仅0.6厘米,高生长量约0.4米。花期3-4月,果熟期翌年2-4月。种子随风飘散,在丢荒地上常可见自然更新小苗。

  保护价值 心材黑褐色,材质坚重致密,比重达1.13克/厘米3,花纹瑰丽,极强韧,耐久,不开裂,是一种类似进口红木的特级硬木原料,属国产木材之珍品。用于制作高级管弦乐 器、红木家具及工艺美术雕刻等。此外,还是一种良好的紫胶虫寄主树,值得发展种植。

  保护措施 制止毁林开荒,改变产区群众烧山的习惯是保护版纳黑檀资源的首要措施。其次是在其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保护点,严禁砍伐,并开展育苗造林。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种子寿命约为半年。播种前宜剪去果翅,条播,覆盖浅土,或点播子营养袋中。据试验,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不高,采用半年生营养袋苗或一年生截干苗造林效果较好。

降香黄檀(jiangxiang huangtan)

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

豆科LEGUMINOSAE 

  

现状 濒危种。降香黄檀又名花梨,特产海南。因木材珍贵,成年植株几被砍伐殆尽,近来 有些树桩都被连根挖起,供作药用和工艺美术材料。天然资源急剧减少。

  形态特征 半落叶乔木,高10-20(-25)米,胸径可达80厘米;树冠广形伞形,分枝较低;树皮浅灰黄色,略粗糙;小枝具密极小皮孔,老枝有近球形侧芽。奇数羽状复叶,长15-26厘米;小叶(7-)9-13,近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3.5-8厘米,宽1.5-4.0厘米,先端急尖,钝头,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圆锥花序腋生,由多数聚伞花序组成,长4-10厘米;花淡黄色 或乳白色;花瓣近等长,均具爪;雄蕊9,1组。荚果舌状,长椭圆形,扁平,不开裂,长5-8厘米,宽1.5-1.8厘米,果瓣革质,有种子部分明显隆起,通常有种子1颗,稀2颗;种子肾形。

  地理分布 零星分布于海南西部、西南部和南部的东方、昌江、乐东、白沙及崖县等地,海拔600米以下的山区,偶有小块萌芽林;昌江县七差乡尚有2株高达25米的母树。此外,在北部琼山县羊山地区野生荔枝林中也有散生。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常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温23-25℃,极端最低温6.6℃,雨量分 配极不均匀,旱季(11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不超过100-200毫米,雨季(5-10月)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且多暴雨。土壤为褐色砖红壤和赤红壤。本种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在陡坡、山脊、岩石裸露、干旱瘦瘠地均能适生。为阳性树种,在过分荫蔽的密林中,幼苗生势衰弱;在郁闭度较小的林分中能长成直干大树。结实虽然丰富,但天然下种时正值旱季,故林下幼 树不多。萌芽力较强,现存林木多为萌生小径木。天然林木生长较慢,人工栽培的林木生长较快,长势良好。一般每年换叶一次,特别干旱时则叶全落,初雨至时,花叶同果抽出,10-12月果实陆续成熟。

  保护价值 为海南特有的珍贵树种,心材极耐腐,切面光,纹理美致,且香气经久不灭,是名贵家具、工艺品等上等木材;心材入药可代替进口降香;木材的蒸馏油香气不易挥发,可作定香剂。

  保护措施 建议在东方县广坝和江边等地建立降香黄檀自然保护区(点),或建专业林场和种子园,扩大种植。昌江坟山的大树应列为重点保护树木。

  栽培要点 当荚果变为黄褐色时即可采摘,晒干,揉碎果皮,取出种子,播前用清水浸泡24小时,均匀撒播于苗床上,半月内开始发芽。当长出真叶时即可移入营养袋或分床移植。用1年生苗出圃造林,或用半年生营养袋苗造林。造林地宜选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地阳坡或半阳坡。

 

格木(gemu)

Erythrophloeum fordii Oliv.

豆科 LEGUMINOSAE

  

现状 渐危种。格木是珍贵用材树种,由于过度采伐,数量逐年减少,天然植株极少残存,只在村前屋后还有零散的孤立木。50年代虽营造了一些人工格木林,但为数极少。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2米;树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小枝密生黄色短柔毛。叶二回羽状复叶;羽片2-3对,对生,长20-30厘米,每羽片具小叶5-13;小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无毛,长5-7.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或骤尖,基部近圆形,微偏斜,全缘。总状花序圆柱形,无毛,长5-7.5厘米,宽2.5- 4厘米,先端渐尖或骤尖,基部近圆形,微偏斜,全缘。总状花序圆柱形,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1厘米,被黄褐色短柔毛,数枚排列为腋生的圆锥花序;花萼钟状,裂片5,被短柔毛;花瓣5枚,淡黄绿色;雄蕊10,花丝长为花瓣的2倍;子房上位,具子房柄,密被柔毛。荚果扁平带状,近木质,长7-21厘米,宽3-4厘米,棕褐色或黑褐色;种子长圆形,稍扁,长2-2.5厘米,直径1.5-2厘米,黄褐色。

  地理分布 分布于广西龙州、靖西、武鸣、防城、合浦、浦北、博白、陆川、玉林、容县、岑溪、苍梧、藤县、桂平、昭平、广东信宜、云浮、高要及台湾屏东、台东、基隆重、台北等地。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及丘陵。越南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21-22℃,7月平均温26-28℃,1月平均温12-14℃,极端最低温一般在0℃以上,大寒潮南侵年份可低至-3.3℃,年积温7500℃以上,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土壤为砖红壤和红壤。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壤土上生长正常;幼树逐渐喜光,若长期处于林荫下,则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幼苗和幼树都不耐寒,常困霜冻而枯梢,频繁的重霜天气可导致死亡。在广西南部为季节雨林或半常绿季雨林的主要组成成分,局部地段可成为共优势种。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保护价值 格木为珍贵的硬材树种,木材坚硬,产地群众称为铁木,极耐腐,为优良的建筑、工艺及家具用材。广西容县的真武阁建于1573年,全部采用格木建成,至今已经历了410余年尚宽无好无损,足见格木的材质坚固耐用,值得保护和发展。

  保护措施 在格木分布区内尚未建立自然保护区,目前亦无保护措施。建议将现存散生的格木作母树,严禁砍伐,并采种育苗繁殖,扩大栽培面积。福建厦门、福州已引种栽培,长势尚佳,已开花结果。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因外种皮具有一层坚硬的胶质,播种后种仁不易吸水,发芽缓慢,不齐,有时延续至第二年。因此,播种前可用80-100℃沸水浸种,搅拌至冷却为度,或用浓硫酸浸种10分钟表,然后用水洗去胶质,并用清水浸泡12小时,再行播种,经5-12天发芽,发芽率达86%以上。1年生苗高达30-40厘米,可出圃造林。

胡豆莲(hudoulian)

Euchresta japonica Hook.f.et Regel

豆科 LEGUMINOSAE 

  

现状 濒危种。分布零星,数量较少,随着天然森林日益缩减,有灭绝的危险。形态特性 常绿小灌木或亚灌木,高30-100厘米;茎基部稍呈匍匐状,分枝少;幼枝、叶柄、小叶下面、花序及小花梗均被淡褐色绒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叶片近革质,稍有光泽,干后微皱,倒卵头椭圆形或椭圆形,长4-9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钝头,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侧脉5-6对。总状花序长7-14厘米,总花梗长3.5-7厘米;花蝶形,白色;萼长3-4毫米,外被淡褐色短毛,萼齿极短,萼筒斜钟形;旗瓣长圆形,长10-13毫米,翼瓣等长,龙骨瓣略短,近分离;雄蕊10,二体,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椭圆形,子房柄长约4毫米。荚果肉质,椭圆形,长13-18毫米,熟时深蓝色或黑色,有光泽,不开裂,果皮薄;种子1枚,长13-15毫米。

  地理分布 零散分布于江西寻乌、遂川、井冈山,浙江泰顺、文成,广东乐昌、仁化,广西全州等县,垂直分布海拔1000米以下。日本也有分布。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产地主要位于中亚热带,星散生于沟谷溪边常绿阔叶林下,喜阴湿、腐殖丰富的生境。分布区1月平均温5.5-8.0℃, 绝对最纸温可达-5 ℃7月平均温26-28℃,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土壤为红壤或黄壤,pH值4.5-5.5。花期7月,果期9-10月。

  保护价值 本种间断分布于中国与日本。该属的系统地位尚有争论。最近日本植物学家大桥好(Hiroyoshi Ohashi)根据形态、生态、植物地理、细胞及生化等方面的资料,认为该属 比较原始,接近槐族而又有所不同,应另分出成为一个具单属的新族。因此本种对研究豆冬 植物的系统发育及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等有一定的意义。

  保护措施 在分布区范围内已建立了一些保护区,如浙江泰顺鸟岩岭、江西井冈山等,应加 强管护,并进行引种栽培试验。

  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因发芽力低,生长较慢,要注意遮荫及防寒。

绒毛皂荚(rongmao zaojia)

Gledisia vestita Chun et How ex B.G.Li

豆科LEGUMINOSAE

  现状 濒危种。湖南南岳山原有老树5株,现仅存2株。自然更新能力很弱,人工繁殖种子苗率较低,宜加强保护,研究繁殖方法。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5-20米,具粗壮、分枝的棘刺;1年生枝黄褐色,散生黄白色皮孔。偶数羽状复叶,常数叶簇生于短枝上;小叶10-16(-18),下部的较小,卵形、长圆状卵形 或椭圆状卵形,长2-6.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两侧不等, 过缘有齿,两面被疏柔毛,下面沿中脉与侧密被长柔毛。花两性、单性或杂毛;萼片4,卵 状披针形,花瓣4,宽卵形,基部连合,萼片和花瓣外面均密被金黄色绒毛;雄蕊8-10;子 房密被银色绒毛。荚果长条形,不规则的扭曲,长15-40厘米,宽25.-4厘米,密被金黄色绒 毛;果瓣革质;种子多数,扁平,椭圆形,长约8-10毫米,种皮棕色,有光泽。

  地理分布 分布区极窄,仅见于湖南衡山南岳广济寺,生于海拔750米左右的山谷东南坡及溪边。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 分布区的气候冬季较冷,夏季较凉,雨量多,雾期长,湿度大;年平 均温13.2℃,1月平均温-7.4℃,7月平均温31.4℃,无霜期227天,年降雨量2112毫米,相对湿度86%,土壤为山地黄棕壤,PH值4.5-6。为阳性树种,根系发达,生于林缘及溪边较为 空旷的地方,产地在山地常绿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下界,常见的同生树种有亮叶水青冈Fagu s lucisa Rehd et Wils 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 Cheng et T.Homg,包槲 柯Lithocarpud cleistocarpus Rehd .et Wils.等。5-6月开花,10-11月果熟。荚果成熟后不开裂,种子芽率很低,天然更新不良。

  保护价值 绒毛皂荚为极稀少的树种,该属和肥皂荚属Cymmocladus是云实亚科两个较原始的属,受到许多学者重视。保护本种,有科学意义。木材致密,为重要用材树种,荚果富含胰皂素,可作丝绸及优美家具的洗涤剂。树冠优美,荚果密被金黄色绒毛,悬垂枝头,微风 吹动,金光闪闪,甚为美观,宜作为庭园观赏树种。

  保护措施 湖南衡山南岳林场现已指定专人保护,南岳树木园已展开人工繁殖和造林等方面 研究。长沙有栽培。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采种后,将种子放在湿度适当的沙内贮藏,至第2年3月上旬条播。先将种子放入0.15%的福尔马林溶液内消毒,约15分钟,置于盛器内密闭2小时,或用5%石灰 水浸32分钟后冲洗。苗床土拌用生石灰消毒,PH值保持在5.5左右。15天后幼苗开始出土,3 0天后齐苗。1年生苗高达117厘米,平均为60-70厘米。冬季 用1米以上的苗木出圃定植。亦可采用该属近缘种皂荚1-2年生苗作砧木,于3月底用劈接法嫁接,成活率60-89%。

野大豆(ye dadou)

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豆科 LEGUMINOSAE

  现状 渐危种。野大豆在我国从南到北都有生长,甚至沙漠边缘地区也有其踪迹,但都是零 散分布。我国野大豆虽资源丰富,但近年来某些地区由于大规模的开荒、放牧、农田改造、兴修水利以及基本建设等原因,植被破坏严重,致使野大豆自然分布区日益缩减。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缠绕、细弱,疏生黄褐色长硬毛。叶为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5(-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至钝圆,长约5毫米,淡紫红色;苞片披针形;萼钟状,密生黄色长硬毛,5齿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瓣歪倒卵形,有耳,龙骨瓣较瓣及翼瓣短;雄蕊10,9与1两体;花柱短而向一侧弯曲。荚果狭长圆形或镰刀形,两侧稍扁,长7-23毫米,宽4-5毫米,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间缢缩,含3粒种子;种子长圆形、椭圆形或近球形或稍扁,长2.5-4毫米,直径1.8-2.5毫米,褐色、黑褐色、黄色、绿色或呈黄黑双色。 

  地理分布 野大豆分布较广,从我东北乌苏里江沿岸和沿海岛屿至西北(除新疆、宁夏)、西 南(除西藏外)直华南、华东均有星散分布。其主要分布区在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朝鲜、日本、苏联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野大豆分布在我国从寒温带到亚热带广大地区,喜水耐湿,多生于海 拔300-1300米间的山野以及河流沿岸、湿草地、湖边、沼泽附近或灌丛中,稀见于林内和风 沙干旱和沙荒地。山地、丘陵、平原及沿海滩涂或岛屿可见其缠绕它物生长。野大豆还具有 耐盐碱性及抗寒性,在土壤PH值9.18-9.23的盐碱地上可良好生长,零下41℃的低温下还能安全越冬。花期5-6月,果期9-10月。

  保护价值 野大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如耐盐碱、抗寒、抗病等,与大豆是近缘种,而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及粮食作物、故在农业育种上可利用野大豆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大豆品种。野大豆营养价值高,又是牛、马、羊等各种牲畜喜食的牧草。因此对我国拥有丰富的野大豆种质资源,必须引起应有的重视,并加以保护。

  保护措施 由于野大豆在我国极为普遍,而且适应能力强,又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繁殖能力,只有当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时,才能以生存。所以在开荒、放牧和基本建设中应对野大豆资源 加以保护。

  栽培要点 可用种子繁殖。但本种应以保护野生种质资源,并将种质贮存在基因库为主。

红豆树(hongdoushu)

Ormosia hosiei Hemsl.et Wils.

豆科 LEGUMINOSAE 图片

  现状 渐危种。红豆树又名花梨木,分布于我国中亚热带及以北地区。由于本种经济价值很高,常为产地收购部门和群众砍伐利用,致使分布范围愈益狭窄,成年树日益渐少。目前仅 在寺庙和村落附近保存少数大树。

  形态特征 半常绿乔木,高20米以上,胸径1米以上;幼树树皮灰绿色,具灰色白色皮孔,老树皮暗灰褐色;小枝绿色,无色。奇数羽状复叶,长10-15厘米;小叶5-7,稀9,近革质椭圆状卵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稀倒卵形,长5-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圆钝,无毛,下面黄绿色。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被毛;花两性,5出; 萼钟状;密生黄棕色短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红色,微有香气;子房无毛。荚果扁,革质或木质,近圆形,长4-6.5厘、宽2.5-4厘米,先端喙状,无中果皮,内含种子1-2;种子鲜红色,光亮,近圆形,长1.3-2厘米,种脐长约9毫米。

  地理分布 分布于江苏南部江阴、常熟、无锡,浙江南部龙泉、庆元、云和、丽水,福建浦 城、政和、松溪、南平、沙县、永安、古田、江西东南部广昌、南丰、湖北西部宣恩、利川 、宜昌、长阳、建始。四川南川、重庆、峨眉山、成都、剑阁、广元、平武、达县,陕西南 部平利、岚皋、紫阳、镇巴、城固、勉县、略阳及甘肃文县,贵州赤水等地,生于海拔200- 900(-1350)米的低山丘陵、河边及村落附近。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 分布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凉爽多雨雾,空气湿度大,据 浙江龙泉分布区气象资料记录,年平均温15.3℃,7月平均温25℃,1月平均温4℃极端最低温-8.4℃,极端最高温为35.6℃;年降水量1900毫米左右,平均相对湿度80%。土壤主要为红壤,PH值4.5-5.6,在自然群落结构中处于上层林冠,常和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 楠Phoebe spp、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冬青Llex purpurea Hassk 与青冈Cyclobalnopsis spp等树种混生,红豆树幼年喜湿耐阴,中龄以后喜光。较耐寒,在本属中是分布于纬度最北地区的一种,它对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但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土壤肥润、水分条较好的山洼、山麓、水口等处生长块,干形也较好,在干燥山坡与丘陵顶部则生长不良,主根明显,根系发达,寿命较长,具萌芽力,能天然下种更新,叶芽于3月中下旬萌动,4月上旬开始展叶,花于4-5月开放,9-10月荚果成熟,本种结实年龄较迟,并有隔盯结实现象。

  保护价值 红豆树为我国物特有种,是本属植物经济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木材坚重,有光 泽,切面光滑,花纹别致,供作高级家具、工艺雕刻、特种装饰和镶嵌之用;树冠浓荫复地,又是优良的庭园树。

  保护措施 在本种分布较集中地区(如浙江龙泉黄山头、岭根等地)建立红豆树保护点,严密 控制群众乱砍滥伐,并积极开展人工繁殖,建立造林基地,浙江及南方一些林场已进行成片造林。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采种要选择25-30年生以上的健壮母树,当荚果将开裂时采收,稍阴干后,取出种子袋茂藏或混沙贮藏。种皮坚硬不透水,播种前用热水处理或浓硫酸处理,挫伤种皮,可提早发芽和提高发芽率,1年生苗高40厘米,春季萌芽前即可出圃造林,造林地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水分条件较好的山坡下、山洼及河边冲积地为宜。造林当年,应防止鼠害。

 

缘毛红豆(yuanmao hongdou)

Ormosia howii .et Chun ex Merr.et L.Chen

豆 科 LEGUMINOSAE

  现状 濒危种。1953年首次在海南保亭县太平峒大从省壁岭(今吊罗山林区)发发。1954年又在吊罗山的新安村、黄泉岭采到枝叶标本。1957年也曾在广东省阳春县河尾山牛栏村的山坡密林中采到带果的标本。目前,由于产地的天然林迅速减少,环境条件改变,缘毛红豆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近两年来,我们曾先后到吊罗山及阳春县考察、访问,均未再次找到天然植株。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9-10米,胸径8厘米;树皮黑褐绿色至灰白色;枝灰黑色,嫩枝疏被黄色短柔毛。 状复叶长6-22厘米,叶轴与叶柄密被柔毛;小叶--7,厚革质,长椭圆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6-14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或渐尖而成钝头,基部急尖或近圆形,上面绿色,下面银白色带绿色,两面无毛或下面中脉上疏被柔毛,中脉在叶面下陷,侧脉搏10-11对,边缘网结。圆锥花序顶生,结果时约15厘米,密被灰色或锈色柔毛。荚果熟时青黑色,干后黑色,斜椭圆状卵形或卵状菱形,压扁,长约2厘米,宽1.5-1.8厘米,顶端收缩成长辈-4毫米的尖头;果瓣厚革质,多少具疏毛,尤与宽约8-9毫米。地理分布 分布极窄,仅在海南吊罗山林区和广东阳春县境内采到过。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缘毛红豆为我国南海地区的特有种,仅见于热带山地雨林中。喜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年平均温19-29℃,年平均最低温在15℃以上,年降雨2300-2700毫米,常有云雾笼罩,相对湿度约80-90%。土壤为山地黄壤,土层厚,腐殖质丰富,肥力较高,耐阴性强,为密林中小乔木层的偶见种。花期不详,果期冬季。

  保护价值 缘毛红豆为我国特产的稀有植物,对于研究蝶形花科(或亚科)的系统发育、植物区系及植物群落学等有一定意义。木林坚硬,可作雕刻材;种子红色,供制工艺品。

  保护措施 建议在海南吊罗山林区和广东阳春县的八甲乡等地进行细致地调查,如发现有天然植株,应将所在地段划为禁伐林,对缘毛红豆尤应加以保护,促进其天然更新,并进行人工繁殖。

  栽培要点 缘毛红豆至今未做过任何栽培试验,可参考同属的其他树种。即秋末冬初荚果熟时采摘,种子经磨伤种皮,在家50-60℃温水浸种24小时后播种育苗,一年后可出圃。宜选择土壤湿润肥沃的地段,在林冠下种植;如在荒坡,可先定植先锋树种,形成防护性林冠,然后种植缘毛红豆。

任 木 (renmu)

豆 科 Zenia insignis Chun LEGUMINGOSE

  现状 稀有种。任木又名翅荚木,为我国特有种。由于长期采伐利用,大树日益减少,急待保护。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20-3-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灰白带褐色;树冠伞形,枝条开展。奇数 状复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长5-9厘米,宽2-3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下面密生白色平贴短柔毛;小叶柄长2-3毫米。花排列成疏松的顶生聚伞状圆锥花序;花梗和总花梗有黄棕色柔毛;花红色,近辐射对称,长约14毫米;萼片5,几相等;花瓣比萼片稍长,最上面的1枚花瓣略宽于其它花瓣;雄蕊5,其中4枚能育,花丝疏生柔毛;子房边缘疏生柔毛,具子房柄,3-8枚胚珠。荚果褐色,不开裂,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可达15厘米,宽约3厘米,果皮膜质;种子扁圆形,平滑而有光泽,棕黑色。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广西西部左、右江两岸的石灰石地区,也散生于云南东南部屏边、河口,贵州西南部兴义、册亨,湖南南部绥宁、通道、道县、江永、江华,广东北部乐昌等地;垂直分布于第拔120-800米。

  生态学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年平均温17°-23℃,极端最低温-4.9℃,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土壤为棕色石灰岩土,pH值6.0-7.5,在酸性红壤和赤红壤上也能生长。任木能耐一定水湿,高15厘米的幼苗被洪水淹没一昼夜,仍未死亡;也能耐一定的干旱,在石灰岩石山中、下部的坡积土、碎石坡以至石缝中,根系能向四方伸长,能适应干旱的生境。任木大多零星间杂于北热带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也有。为强阳性树种,萌芽力强,归森林遭破坏后,能成为大片灌丛的优势成分,若干砍伐,可以发展成林。根系发达,侧根多,1年生苗的根可深入土中达60厘米。侧根根幅约51厘米。生长迅速,在广西西部平果的阔叶混交林中,16年生的树高18.4米,胸径19.9厘米。种植在广西桂林雁山的17年生植株,树高17米,最大的胸径达43厘米。花期4-5月,果期10月。

  保护价值 任木为单种属植物。因花冠的最上面1枚花瓣位于最外方,而和蝶形花亚科各属相似,但花冠不为蝶形,应隶属于苏木亚科。基于其特殊的花被卷迭方式,任木属对研究苏木亚科和蝶形花科之间的演化关系,具有较重要的科研价值。任木为速生树种,木材材质轻而细致,易加工,适作家具和建筑用材,并可作为紫胶虫寄主,值得保护和发展。

  保护措施 广西西南部龙州、宁明、大新、隆安等地石灰岩区域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把任木列为保护和发展对象。其它产区也应采取保护措施。广西植物所已引种栽培。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选择壮健母树,于10月采种,净种后即可播种;亦可储藏至次年春天播种。播种前用80-90℃热不浸种,软化种皮,促使种子发芽。出土后不宜遮荫。出圃造林宜选用1年生壮苗,季节以立春前后苗木荫芽前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