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中外比上 2012-04-28
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高密银鹰文昌中学 [联系学校] 2010-12-31 13:44:21 专家浏览:1 浏览数:240 | 专家评论:0 评论数:56 | 专家推荐:0 团队推荐:2
推荐词:毕京平 莱芜市雪野旅游区上游中学[指导团队][2011-1-6 8:45: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我们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自己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专家、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本文值得学习。
推荐词:孙庆芬 泰安市岱岳区粥店中学[指导团队][2011-1-30 20:59:03]
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关键在于: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善于学习和总结,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就一定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文章具体内容

 

                                      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体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专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这门学科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它在总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由于这门学科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该如何把握,如果处理不好,那整堂课就会造成空洞的说教,言之无物,或者是照本宣科,势必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进而导致该学科失去应有的、内在的功效。
      那么该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这门功课感兴趣,并做到“愿学、乐学、爱学”?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我粗略的认识。
    1.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一提到思想品德课,首先想到的就是讲大道理,摆架子,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此,作为这门学科的教师,应试图去揣摩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转变对学习该科的看法和认识,真正达到学习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向导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使他们认识到政治并非空谈,它就时刻在我们身边。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人民就不会富裕,我们的教育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没有一套较为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社会就会不安定,我们的正常生活就得不到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护。而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内容编排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从这个编排中可以看出,这门课程非常关注青春期心理特征,教育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学会自尊、自强、自立,学法、护法、用法,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懂得应承担的责任和应该享受的权利,并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为学好这门课程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2.要善于抓住青少年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和期待之情,以及渴望了解他人、了解社会,渴望成熟、渴望尊重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感觉在你的课堂上有一种轻松愉快感,感觉到你的课“有思想、有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我在讲初一年级第七课中的“培养高雅生活情趣”时的情景,当讲到南方西沙群岛上的海兵时,学生被我所讲的海兵在枯燥乏味的环境中自己创造丰富的生活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所感染,学生们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做一些如打乒乓球等有意义的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情趣,还避免了利用休息时间去上网、打游戏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3.要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就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① 情感发展不仅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识水平的有效途径,还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交流、相互沟通的平台,以达到感情上的相互融洽,使学生亲近你、相信你,愿意把你当知心朋友,把真心话告诉你,让你得到最可靠的“情报”,你的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课内通过一些情景的设置、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引导,都可以拉近彼此之间心与心的距离;课后多跟学生交谈,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学生遇到挫折时,诚恳地安慰……,都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授课在这样的基础上展开,效果肯定特别好。
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观认为,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不是被动的,而应该是主动参与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知识,而不是靠教师的“填、压、灌”。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一是提倡预习,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预习体会;二是要求学生自学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其他同学或老师回答,或由老师提问,让学生作出回答。有时让学生扮演老师角色,老师坐到学生的座位上听学生授课、提问题,学生要“授课”,必须先“备课”,学生这一“备课”、“授课”的过程,自然就让他们自己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技能。尽管有些课授得不够理想,但是比老师个人讲,学生只是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③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在教学《公民人身自由和权利受法律保护》一节课时,我布置学生以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现象为主题,自编自演小品,把这种现象反应出来,于是有一个小组就创作出了一部反映家长和老师私自拆看学生信件,而导致对学生心灵伤害的小品,从而展开激烈的讨论。又如在上《公民身边的诱惑》和《身边的种种侵害》等课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启发、点拨、讲解,这样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知识印象特别深刻。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表现在课堂上就要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交替使用。教学方法有:比较法、讲解法、归纳法、图表法、知识抢答法等;教学手段有:观看录像、播放光碟、借助投影挂图的使用等。
④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多种兴趣。例如,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请有关单位人员或先进个人等来作报告,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带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4.要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科的兴趣。要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科的兴趣,还需要讲课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如历史、地理、文学作品、现代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能信手拈来,适时适当地运用于教学中,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反之则言之无物、枯燥无味,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关键在于: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善于学习和总结,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就一定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供稿文/邓义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