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是什么?

 luckwguw 2012-04-28
教育是什么?
在重新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时,其中有一段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但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考试制度等等的改革,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正如先生所说,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看看下面两则案例:
有一位班主任第一次走进教室上课,,他面带微笑在教室里扫视了一圈,尔后,他发现讲台上很脏、很乱。他紧锁起了眉头,紧接着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收拾起来,他把讲台上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整理,然后用抹布轻轻地、仔细地、慢慢地擦拭,他是擦得那样的慢,那样的细致。那一刻,教室里一点声音都没有,所有的学生都专注地盯着班主任的一举一动。教室里的空气也仿佛一下子凝固起来了,教室里静得可怕。整个过程整整持续了3分钟。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至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而且始终面带微笑,然后他开始上课了┅┅
另有一位任课教师,也是第一堂课走进教室上课,她先轻轻地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发现教室的卫生角很脏,卫生用具摆放地很不整齐,只见她略加思索,面带笑容,轻轻地、慢慢地收拾起来,她把扫把一把一把仔细地、慢慢地、轻轻地叠放整齐,又把地上的垃圾用扫把扫进畚箕,整理好,清扫干净,她的眼睛停留了一下,觉得满意了,回到了讲台边,开始了讲课┅┅
教育是什么?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是一种唤醒?是一种引领?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影响?
还记得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么?陶行知先生在担任某小学校长时,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另外的同学,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时,那位学生早已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而是掏出了一颗糖给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奖给你。”学生惊疑不定的接过糖。接着,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说:“我制止你用泥块打同学,你立即住手,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先生又掏出第三糖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颗糖也奖给你。”这时,学生动得流下眼泪,说“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先生笑了,又掏出第四块糖:“这块糖奖给你,是因为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好啦,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教育是什么?怎样的教育才能被国人所认同学生所接受?
一位老师说,如果我们把教书仅仅当成谋生的职业和手段,把教育的全部价值都维系于学生的“分数”和“升学”,而全然不顾学生心灵的陶冶和生命的成长,那么教师的教育生活就很容易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就会被琐碎的日复一日的“常规管理”、“知识传授”所桎梏。
下面的故事能否给我们某种启示呢?
古代有一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禅师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顾寺规,越墙出去游玩了老禅师搬开椅子,蹲在原处观察,没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件衣服。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诉其他师兄弟。尔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教育是什么?
杜威告诉我们:“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
新课程告诉:“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