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凰社推出《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松峰秋阳 2012-04-28
凤凰社推出《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作者:韩凤冉           文章来源:2011年12月《古籍新书报》 点击数: 42 更新时间:2012-1-12 9:43:15

汇百年国粹 谱梨园春秋
——凤凰社推出《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


  京剧作为国粹,是把文学、历史、音乐、舞蹈、武术、绘画、杂技、雕塑等熔为一炉的综合表演艺术。自民国以来,针对京剧的学术研究日渐隆盛,时至今日,京剧学更成为一门显学。但是,京剧史料搜集整理工作做得还很少,大量原始资料难以为学者所用。文献工作的缺陷已经成为制约京剧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有感于京剧研究的现状,著名戏曲理论学者傅谨先生主持了《京剧历史文献汇编》的编纂整理出版工作。其中清代卷的编纂体例特色鲜明,可以概括为“全”、“精”、“新”、“特”四大特点。
  一、“ 全”,指文献门类齐全,资料搜罗全备。
  本次出版的清代卷共有十卷,十卷具体为:专书两卷;清宫档案文献一卷;报纸文章三卷,其中《申报》专门列为一卷;日记一卷;笔记、杂志﹑碑刻﹑序跋﹑燕行录等一卷;图录两卷,可见所收资料门类之全。整理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以近乎竭泽而渔的方式进行文献史料的搜罗和整理。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珍稀文献,此次首次得到系统整理。比如专书卷收录的《花天尘梦录》就是据马彦祥收藏的珍本第一次进行整理。
  二、“ 精”,指精选底本,精心校勘。
  本书对相关文献不再简单地收录旧书,而是尽量找到原刻本,重新点校董理,即使是前人已整理的,也争取作到后出转精。比如《花部农谭》,本书采用国图藏焦循手稿本,较其他整理本质量有所提高。此外还有很多的文献目前仅有稿本、钞本,分散于全国各地收藏机构,整理者也都不辞辛苦尽量网罗其中。如日记卷中收录的《绛芸馆日记》,是反映清朝同光时期上海梨园的重要文献,本次是首次依据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稿本,进行系统辑录整理。
  三、“ 新”,指关注学术前沿,采撷学界最新成果。
  本书辑录整理了大批湮没在晚清各种书籍杂志中的京剧资料,很多资料都是首次系统整理,所以“新”是本书的又一大特色。比如《燕行录》记录了古代朝鲜使者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其价值日渐为学界所认可,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本书对其中的京剧资料也予以了收录,钩稽爬梳,整理出不少清代北京宫廷和市井演剧的材料,为我们展现了国外官员、游客对早期京剧的认识和记录,提供了外国人观看中国戏的新颖研究视角。
  四、“ 特”,指针对京剧文献特点,整理体例有特色。
  此次整理,囊括了专书﹑档案﹑报纸﹑笔记﹑日记﹑碑刻﹑序跋﹑图录等资料。这些资料形态各异,因此在整理之初,就确定了“存大同,有小异”的原则。比如在整理过程中,整理者发现京剧文献很多都是来自于底层艺人的口耳相传,文献中包含了大量错字和别字。比如取荥阳经常写作“取荣阳”,清末名伶田际云的艺名就有“想九霄”,“响九霄”,甚至“相九霄”等多种写法。而这些差异在某种意义上恰恰是文化的特殊呈现,因此整理者对此予以保留。但是对文人笔记﹑日记或专书中出现的错字,本书都精心校勘,进行改正。
  《京剧文献资料汇编》(清代卷)作为京剧研究历史文献基础性资料集成,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够为京剧界、京剧研究界乃至戏剧研究界提供学界研究必需的参考文献,推动京剧学的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京剧文献资料汇编》(清代卷),凤凰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定价1480.00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