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历史大案­ ——陈家沟拳法之谜

 tjboyue 2023-09-10

太极历史大案

­                                                 ——陈家沟拳法之谜

                                                                      崔虎刚 六合武学

图片

图片

一百单八势山西洪洞通背拳传人著作

中华武学博大精深,历史之谜引人入胜。

破解武学历史大案,不仅需要深入持久挖掘历史拳谱文献,而且需要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对已有文献深入、细致地研究。

以易筋经相关历史、文献版本研究为例,以往由于学人研究方法的失误,造成了一直在易筋经研究的门外打转、变宝为废的局面,以至于误导世人。

即将分享的《中华武藏》第十七部 民国北平《真本易筋经 附太极拳术》,不仅起死回生这一珍贵版本,使之同好易得,不再失传,而且就学界易筋经研究存在的大问题,提出指正,并为学界提供正确、规律性的研究方法等。

图片

《中华武藏》第十七部 民国北平《真本易筋经 附太极拳术》

公开、文献汇集、指出学界存在的学术问题、提供正确研究方法等,是我们整理分享的一贯目的及内容。

以螳螂门、地龙经、太祖门、少林传人等流传的升霄道人许青云拳谱文献研究为例,以往学人将升霄道人拳谱中十八家拳祖介绍的部分,以缺乏史料外证,将其当作虚言。有的学人还将其发展成文学作品,其他学人又以文学作品定义升霄道人文献。均未能从拳谱内证方面做过考察研究。《传统武学珍稀文献汇编》卷八《螳螂拳谱合集》,不仅汇集了我们目前所见螳螂拳谱、升霄道人传谱的所有版本,而且从内证角度,比较全面地考证了升霄道人保存宋元时期福居所留的十八家拳祖的客观存在,即其拳谱后文中,的确包含有这十八家拳祖的具体技术、实在内容!(详见《传统武学珍稀文献汇编》卷八《螳螂拳谱合集》)

这里再探讨一下学界对陈家沟拳谱研究的缺失,即从陈家沟拳谱内证的角度,研究陈家沟拳法的归属、来源。

一、 陈家沟拳谱中小四套与四套的关系

自民国时期考证大家唐豪、徐震、陈家沟学人陈子明等披露陈家沟历代家传拳谱,以及和有禄先生著作的披露后,学界逐步了解陈家沟所存拳谱,获知陈家沟有一百单八势的通背拳谱,以及五套拳法的拳谱。其中有四套与小四套的存在。尚未见学人对此两者的关系,做深入研究。

名称有其历史价值、重要信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显然这两套的亲密度要超过与其他各套。这个亲密关系,对我们武学研究,对陈家沟拳法研究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二、陈家沟原传拳法所属

1、小四套与四套为太祖红拳

陈家沟拳谱记载,小四套捶 – 亦名红拳。红拳,正如其“名為太祖下南唐”,它是太祖拳的一支。其出现的时代很早。以往学人多认为,红拳小四套是陈家沟吸取少林、外来的拳法。

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对照小四套与四套,可知,它们两个,不仅其名称亲密,而且拳法起手名称、技术也很亲密。这是陈家沟传人将其命名为四套与小四套的原因。

图片

图片

因此,与红拳小四套关系亲密的陈家沟的第四套拳法,也是红拳的一种,是太祖红拳的在小四套红拳基础上的变形,两者是近亲。其“掩手紅拳”也说明这一点。

明白了这个关系,会发现陈家沟其他各套拳法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陈家沟其他各套拳法与太祖拳

我们将红拳小四套,四套与陈家沟其他各套拳法做一对比,可知其同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台湾学人依据民国徐震、唐豪先生等出版物整理的《陳家溝老拳譜》)

如果两个事物有三个部分相同,那么两者必然有关系。由上可见,陈家沟各套拳法与红拳小四套,四套,超过三个以上的内容相同。说明它们同源。都是太祖红拳的演变。实际上它们其中也有“演手紅捶”“ 紅拳”“ 大紅拳”等。

3陈家沟「一百单八势」拳法与小四套红拳、四套拳对比

我们将陈家沟「一百单八势」拳法与小四套红拳、四套拳对比可知,它们之间的相同的部分同样很多︰

图片

图片

台湾学人依据民国徐震、唐豪先生等出版物整理的《陳家溝老拳譜》

因此,陈家沟「一百单八势」拳法也是太祖红拳的演变、一支。

三、陈家沟拳法来源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戚继光吸取民间太祖拳为主的多家拳法而出其三十二势拳法。陈家沟拳法亦与戚继光拳法有大量重合。

由于太祖红拳(太祖洪拳,不同拳谱名称混用)最晚在明嘉靖年间已经在山西临汾及蒲州岳武穆后人等地流传,早于戚继光著作的时间。

(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洪洞通背传人捐献中有这个拳谱。遗憾的是,至今无论国家武术研究院,还是山西,均查无此谱)

上述情况表明,陈家沟拳法,除了以往学人认为的直接来自戚继光拳法的可能性之外,还有一种直接来自太祖拳的可能性,并在其演变过程中,吸取了同样是太祖拳为主演变出的戚继光拳法的内容,加以扩展而出「一百单八势」

究竟是哪一种情况?要看其他旁证。

四、旁证

1、金剛搗碓金刚,多与佛教、西方有关。《晋书·地理志上》:“梁 者,言西方金刚之气强梁,故因名焉。”。佛教指佛的侍从力士,手执金刚杵(古印度兵器)。拳法中金刚及其变形说法,应是太祖拳传到少林,与少林文化融合之后的产物。少林太祖红拳即如此。

由我们即将分享的《中华武藏》第十五部民国《精神精身学拿刀棍拳》太祖拳抄本“金刚哥”,可见一斑。

图片

《中华武藏》第十五部民国《精神精身学拿刀棍拳》

已经分享的《传统武学珍稀文献汇编》卷五济源太祖神拳,也有相关内容。其他大量抄本拳谱中亦然。

2、陈家沟与永年的太祖短打

此外,陈家沟有短打,河北永年李亦畬、郝为真也有。两者相同的原因,并非老年陈长兴传授武禹襄而来,亦非赵堡陈清平秘授武禹襄的结果,而是陈家沟与河北永年两地,在历史上同为太祖拳传人的缘故!

武禹襄、杨禄缠最初所习当地拳法即洪拳。而洪拳为太祖拳法的一支。这一点在《中华武藏》第十部《郝家秘传太极拳谱》已经介绍。

由于反清复明等特殊历史阶段,太祖红拳又称为洪拳。有的拳谱红拳与洪拳混用,加之历史悠久,分支不断演变,太祖大家族非常庞大。详见后续《中华武藏》宋太祖拳研究实体书。

3、陈家沟《盘罗棒》

此外,陈家沟与少林的关系,亦可从其《盘罗棒诀语》:“古刹登出,堂上又有五百僧,要知此棒出何处﹖盘罗留传在邵陵”参考。

五、一百单八势通背拳的其他各支

1、山西祁县温曲一支

一百单八势通背拳这一支拳法,除陈家沟陈王廷时代这一支外,有更早的另一支:明代万历年间,由山西祁县温曲村贺朝奉传下,后传播到文水等地(详见北京科技出版社笔者所藏郭锡亨《通背拳》、《拳势论》抄本等);贺朝奉的后人于清代又发展出武秧歌,山西祁县戴氏心意郭维翰的传人吕辉先生是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

2、山西洪洞一支

按洪洞最初信息,此一支由少林传给了山东临沂(或河南)郭永福,后于乾隆年间传到山西洪洞。(学界有学人认为郭永福是陈氏12世陈有浮,后随其母姓郭,改名永福),实际上属于猜测,尚无证据发现)

图片

3、其他传系

除已知上述三支外,从笔者所藏民间流传的《拳势论》等拳谱看,这一拳法,不排除民间还有其他传支存在,有待继续挖掘。

六、结论

综上所述,陈家沟拳法应是宋太祖拳传到少林后,成为少林太祖拳明代演变的一支。但传播过程中,吸取了戚继光拳法。后来传到了陈家沟。这一支母拳,名之为一百单八势通背拳。发明者并非陈王廷。

­­“太祖为百拳之祖”,诚不虚言。盖因其历史久远、高明之故。能与之并驾齐驱的只有少数几种而已,详见《传统武学珍稀文献汇编》卷五、卷七《通背通臂拳谱合集》、卷八《螳螂拳谱合集》及中华武藏第九部等。

更多太极拳及各大门派历史研究,后续分享中!

多支持,多抢救,多分享,多保护!

欢迎各位同好入群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