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易之复 2012-04-29
 
 
 
 
 

 

一篇《前出师表》里,笔走龙蛇,共出现了十三个“帝”字,

 

每个“帝”字的写法都不相同,

 

随着岳飞心情的跌宕起伏,字也更加龙飞凤舞。“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最后,“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站在这出师表前,遥想诸葛亮当年为了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理想而“志决身歼军务劳”,让你不由得不随着产生临表涕泣的感觉。

 

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这便是那千古传诵的名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在《后出师表》的后面是岳飞写的跋。相传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飞路过南阳,谒武侯祠,岳飞抄录完前后出师表后,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有人说这是后人的传说,是明朝人白麟伪托岳飞之名书写的,史籍也无岳飞来南阳武侯祠题词的记载。但大多数人们,都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有道是,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看着这遒劲有力,气韵生动的两表和跋,你仿佛看到岳飞在风雨之夜,秉烛疾书,挥涕走笔,将满腔精忠报国之心,倾洒于纸笔之间。

 

再往里走,来到了武侯祠的殿前。武侯祠三字为郭沫若所题。不知为什么,当年这三个字是从左向右排的,如今又改成了从右向左排。

 

这就是那幅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联之首,清人赵藩所撰写的“攻心”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颇负盛名的一幅对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要特别注意“攻心”和“审势”。

 
蜀丞相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碑高3.67米、宽0.95米、厚0.25米。碑文楷书,竖行,24行,全文1094字。碑是唐代宪宗元和四年(809)建立的。由唐代中期著名宰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手书, 名匠鲁建刻字.因文章、书法、镌刻都极精湛,世称三绝碑。诸葛武侯祠堂碑,清拓。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1644×2256

2730×2304

2838×2184

2802×2190

2778×2178

2772×21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