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武侯祠内(散文)

 红色相思雨 2021-03-16
              我不知道,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个词外,浩瀚博大的词典里,到底还有哪一个词,能更加准确地说明诸葛亮这位千古良相可歌可泣的一生?
   当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成都武侯祠前去拜谒时,我的心里始终被一种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激荡着。我知道,中国大地上虽然有无数座祠堂,但却没有哪一座祠堂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和无尽的思量,又让人生出不尽的哀思和深深的遗憾。我也知道,但凡有诸葛亮生活或征战过的地方,但凡有他的后人居住的区域,就有专门祭祀他的祠堂,但像刘备和诸葛亮这样君臣合祀的祠庙,恐怕有且只有成都的武侯祠了。
   当然,我到武侯祠去拜谒,不是为蜀主刘备,而是专门为丞相孔明。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代诗圣杜甫早已把武侯祠的方位详细地写在了诗中,早已把武侯祠肃穆庄严的气氛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早已把他对诸葛丞相的无限仰慕和倍加敬重描绘了出来,早已把他空怀“致君尧舜”的政治思想,却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艰难状况融进了诗里。难怪每次读诗圣的《蜀相》,总会让人心里禁不住生发出一种戚戚然的感觉来。
   走进武侯祠,就走进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的那个时代。虽然现在早已“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但那个时期的一个个人物,一场场战争,一段段故事却不是千年的岁月所能够带走或掩埋的。面对祠堂左右回廊内众多的文臣武将塑像,只须看他们一眼,那些耳熟能详、精彩异常的故事就会立时鲜活起来。
   静远堂内,诸葛丞相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凝神沉思。如此丰神俊朗、风流儒雅的高士形象,一下就让我联想到了贤明睿智、文韬武略的词语,联想到了无数赞美他的对联:“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风流儒雅称高士,满腹经纶真奇才”……一下就让我想到了《隆中对》时他的意气风发,想到了初出茅庐后新官上任三把火时的成竹在胸,想到了五次北伐、六出祁山,率军纵横于秦陇大地时的雄才伟略,也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悲情弥漫之中秋风五丈原的凄凉,想到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带有悲剧色彩的一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诗圣凭吊后的感言,更是后来人面对诸葛丞相所发出的无限感慨。
   清光绪年间的石禅老人,在高度概括和总结了诸葛亮一生用兵施政的功业后,心情激荡地制作了一副名垂千古的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视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样一副悬挂于诸葛亮殿堂前正中的对联,上联写出了诸葛亮的以德服人,下联写出了诸葛亮治理国家宽严相济政策的正确性。据说,当年刘邓大军席卷大西南时,曾将此联上书党中央。此联深得毛主席的赞誉,并说“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对四川的政策方针”。1958年,毛主席来到了武侯祠,他又在此联前驻足沉思良久,反复玩味联语的微言大义……
   武侯祠内,诸葛丞相的塑像左右便是他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三国演义》中“诸葛瞻父子魂壮绵竹关”的情节。绵竹,是诸葛瞻父子斩使拒降,为国捐躯的地方。绵竹关一战,更是蜀汉与曹魏的最后一役。此役之后,后主刘禅投降,蜀汉随之灭亡。但诸葛瞻父子死守绵竹关,寸土不让,以死报国的悲壮情景,却深深地镌刻在了历史的深处,成就了一段“三世忠贞”的千古绝唱;此情此景,更让我想起了诸葛丞相的《诫子书》。诸葛亮生前,曾给儿子诸葛瞻写过一封只有86字的家书。书中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切忌懈怠、懒惰、冒险、急躁。如此简练的文字,却将一位父亲的心血与智慧、要求与期望以及殷殷的爱子之情表达得言辞深切、淋漓尽致。应该说,《诫子书》是诸葛亮处事立身的智慧结晶,更是他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和千年不灭的人格力量的见证。其所包涵的人生哲理,至今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走出祠堂,我来到了大殿左侧的碑廊内,立于岳飞手书的《出师表》前,但见岳元帅开头还能凝神静气地以楷书书写,但到了“此诚存亡之秋也”后,却笔锋一转,成了意气风发的行书,之后随着内容的转换和感情的宣泄,又成了笔走龙蛇的草书。如此恣意挥洒、刚劲挺拔、亦草亦行、风范激越的风格,带给人的是一种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感觉,带给人的是一种苍劲有力、豪放旷达的视觉冲击,带给人的更是一种至高至上、无与伦比的心灵震撼。面对如此气势磅礴的书法,谁能体会得出岳飞当初书写时的内心感受,谁又能说得清当时岳元帅的心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
   据说,当年岳飞是流着泪写完《出师表》的。呜呼,若说岳飞是在金钩铁划地含泪书写,倒不如说这是年代不同的两位忠臣在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前提下,以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用身心在沟通、用灵魂在交流,留在宣纸上的只不过是一种酣畅淋漓、天人合一式的默契。
   说实在的,对《出师表》的内容,我至今仍能背诵。因为,那是我初中时期所学古文中最慷慨激昂、最言辞恳切的一篇。然此时此地,再读岳元帅手书的《出师表》,心里却分明有一种别样的情感。是荡气回肠的忠贞感染了我,还是坚如磐石的气节震撼了我,抑或是临行前父亲一样的叮咛嘱咐感动了我,读着读着,我竟真的有一种鼻头酸楚、潸然泪下的感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啊!
   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他那尽忠报国的精神,却“长使英雄泪满襟”;他那“慎以处事、谦以纳言、平以待人、严以律己、俭以养德、勤以职守”的高尚品格和修身治国的道德风范,必将像锦官城外的柏树一样,苍翠欲滴,万古长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