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育学刊

 derekcheng 2012-04-29

网络技术与新课程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发布时间:2012-03-12  阅读次数:263

[摘  要]  将网络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改变教学模式,建设专题网站,进行网上协作,生成新的资源,创生新的课程,让课程动态化、开放化,支持了学生更多方式的学习,面向了多维目标的培养。

[关键词] 网络技术;课程;专题网站;协作学习

在新课程中,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其价值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网络技术是新课程中的内容之一,又是促使新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形式开放、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面向多维培养目标的有效工具。

一、运用网络技术,促进课程的生成。

新课程强调,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特别是同教师、同伴的交往互动中逐步生成、建构起来的,是开放的、灵活的、动态发展的。而网络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分枝,对创建一种开放性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主动获取、筛选、处理、加工信息,进行平等的、个性化的学习,形成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整合学科课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其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图文音像、主题检索、快速传递等为这种课程的动态生成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1、  改变学习方式,课程在师生互动中生成。                      

2、  作为辅助工具,课程在考试评价中生成。

网络赋予了考试新的内涵,使考试既富综合性,又富于实践性,将学生凭借教材所学的知识、形成的能力运用到获取、分析、研究、加工、整理信息,创造性地完成作业的实践中,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这种形式完善了课程体系,兼融了学科知识,延伸了课堂教学。考试中我们带着学生走进了知识,网络、社会成为他们的课堂,世界成为他们的教科书。

二、开发专题网站,搭建学习的平台。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搭建了平台。

1、资源类学习:

直接把网站资源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学习对象”是在教育技术领域被广泛提及的名词,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组织形式,是任何能够被重用来支持学习的数字化资源,是动态生成、交互性强的。满足了“按需学习、即时学习、适量学习”的要求。[1]在专题资源网站的建设中,我们融入了“学习对象”设计理念,形成了资源类学习模式。

2、学科类学习:

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选准切入点,将“中国海”网站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性工具,把其中的相关内容作为学生某一学科学习的拓展性资源,融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整合学习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

3、研究性学习:

运用网站进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在教师指导与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在这里,网站解决了研究所需的大量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能帮助学生建立小组协作,能使教师实现个别化异步指导,能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网络环境下得以实现拓展活动案例:海事沧桑

4、活动类学习

这是依托网站进行活动,在活动中拓展资源、形成成果、丰富网站的学习过程。学生阅读网站相关版块,选择学习主题,小组协作学习,并依此形成全班或是级部乃至全校的活动,在活动中形成成果作品,发布到网站平台。

三、基于网络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

 “综上,网络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课程实施的时空界限,使教学的触角可以随意延展至任何一段历史时域和物理空间。依靠网络技术高度畅通的交流渠道,我们可以不断充实课程内容,不断创生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探究的机会。所有这些,都给课程展开更广阔的背景,开辟更丰富的实践土壤,并由此滋生出新的生长点,推动了课程不断改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