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锵锵三人谈?上海女人到底哪能?

 抹云阁 2012-04-29

锵锵三人谈 上海女人到底哪能?

 
    编剧王丽萍生活在上海深谙海派文化,在荧屏中塑造了诸多典型的上海女人;演员张小磊虽是宁波人,却因饰演“清咖”婆婆把上海女人的腔调刻画得入木三分;苏德是土生土长的上海80后女作家,从她身上可以看到新生代上海女性的风貌。这三位不同时代的”上海“女性对上海女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文 冷梅 图 何肇娅

image

本版图片为何肇娅镜头中的上海女人

  作&嗲

  “清咖”这个上海婆婆看起来很作,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观众喜欢她?说明她作得有道理,作得优雅,你跟我吵,我不吵,我要跟你讲道理。

——张小磊

  王丽萍:作和嗲,代表的就是上海女人?其实,这两个词套用在上海女人身上未必成立。这完全是概念化的词语,北方女人也可以很嗲很作,其实真正嗲的未必是上海女人。这个因人而异,而非因地域而异。
  张小磊:说起上海女人的外貌特征,就不由得想到我所熟悉的几个上海女演员,马伊俐、孙俪、吴越,在她们身上有一种共性:外表悠悠的,很有女人味,又不失优雅。这种女人味渗透于眉眼和谈吐之间。一双灵动慧黠的眼睛,很会说话。哪怕搭配一条丝巾,或是脸上的一抹妆容,总是让人觉得很“嗲”。惯常形容上海女人的词汇,一定逃不开作和嗲。其实,哪里的女人不作?只是作的方式有所不同。嗲,用在上海女人身上,真心是个褒义词。发嗲曾是孩子的专利,但用在她们身上,却周身传递着女人的风情万种。嗲得不矫揉造作,嗲得恰到好处,嗲到骨头里都酥软了。而且,上海女人的嗲是不分年龄的,它不是撒娇,而是优雅细腻的女人味。
  苏德:“嗲”这个词归根结底属于个人性格,与这座城市没多大关系。当然,上海人说话的语音语调柔软细糯,听上去是有那么一点“嗲”气的。

  拎得清&路数清爽

  在准备《双城生活》这个剧本时,我走访了十几个上海女性。问到她们:如果你儿子找了个外地媳妇你会什么态度?大多数上海婆婆很实际:“谈恋爱没问题,但是结婚的话,对方一定是要调来上海的。”这可以看到上海女人现实的一面。

——王丽萍

  王丽萍:上海女人很务实,虽然有时让人觉得太现实,却绝非贬义,想得很实际。即便和男人分手,上海女人很少会用哭来解决问题,她们会马上收拾好心情,立刻转换频道,也有人会转而去要“分手费”,想到用经济补偿来弥补流失的青春。我经常看到在进贤路一带的餐厅、咖啡馆里,一群五六十岁的上海阿姨聚会吃东西,她们会就着中午的特价菜去吃东西。埋单的时候她们习惯AA制,这并不存在赚钱多少的问题,只表明她们很务实,谁也不想欠谁的,谁也不想让对方有负担。所以我觉得最能典型代表上海女人的词汇就是“拎得清”。
  苏德:原来经常被用来形容上海女人的是精明、算计,上海人的贫富差距早在十里洋场时代便埋下了深深的烙印。然而,如今的上海女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时俱进。新上海女人不会很多嘴,懂得看火候。说到势利,以往多半被看成贬义词,可是用在时下的上海女人身上,却意味着比较会掂量轻重,权衡利弊得失,所以事情总是做得很大方得体。
  王丽萍:还有一点不可否认,有人会形容北京女人很“二”,却很少用“二”来形容上海女人。因为她们太拎得清,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们也是最早出国去留学的典范。因为她们明确自己可以很独立,不依靠男人就可以过得很舒服。她们的思路是绝对清楚的。
  张小磊:这一点,我也承认。上海女人通常活得有原则,有想法,路数清爽。她们很少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她们有一套自己的处事原则,规矩是不能随意破的。也许有人会说,上海女人的这种路数实在颇有点“矫情”,所谓肥瘦搭配,这一款女人,似乎是为上海男人量身定做的。

  大女人&独立范儿

  在拍《双城生活》时,马伊俐说起,她的妈妈即使忙着帮她带孩子的时候,也不忘给自己涂上玫瑰红色的指甲油。这是个很细微处的留白。“其他城市里,四五十岁的女性,忙着带孙子,忙着照顾家人,鲜少会再花时间拾掇自己。她们可能完全为别人而活,失去自己。可是上海女人会把家人安排停当,但绝不会失去自我。”

——张小磊

  王丽萍:一边人们会谈论上海女人有多嗲,多有女人味,一边却觉得上海女人的家庭地位很高,很强势。这难道不是悖论吗?
  张小磊:她们的强势来自于轻松之间驾驭男人的能力。她们可以把老公管理得服服帖帖,她们在家里说了算。说到上海女人的强势,其实是一种误读。表面上可能她们比较大女人,其实,内里却是一种自我小宇宙的爆发。
  苏德:上海这座城市是比较阴性的,而苏杭、包括广州、北京都不太适合用这个词汇去形容,貌似和“阴盛阳衰”有点关系。记得我的初中老师,是一个很强势的上海女人,这也是让我第一次发现和我们家截然相反的男女地位,我老师在家从不做家务,骂起老公来厉害得很。上海是一座女性主义觉醒的城市,上海的家庭并不一定以丈夫为先。男女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多的附庸附属。在日本,女人对男人通常毕恭毕敬,那是因为女人不工作完全靠男人养。可是在上海,女人们经济独立、意识独立,她们完全不需要依靠男人来获得这一切。所以,有些女人宁愿单身而居。即便在婚姻关系里,上海女人对自己想要什么特别清楚。那些选择结婚的人,一定是婚姻能够让她们从中获得想要的东西,动机最终决定了结果。而这种动因同样适用于家庭、事业及各种关系里面。
  王丽萍:觉得她们为何会这么自信?
  苏德:或许没有那种飘泊不定的不安全感,在上海生根的本地女人,从她们脸上的神态就能感觉和外来的人不太一样,神情从容,更加安定。她们的生活状态多半比较松弛安逸。我的搭档是武汉人,如今在上海生活,她迫切地想要结婚,渴望安定。而我同样单身,对婚姻却没有这么多的渴望,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也没有想过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来获得心底的那份安定。

  上海女人&她城女人

  我有个台湾朋友娶的就是上海的老婆,在一次聚会上,老公和几个朋友忘乎所以地闲聊,突然坐在他身边的老婆用小手指轻轻地抠了老公一下,提醒他不要乱说话。台湾的朋友们会觉得上海女人很厉害啊,在台湾女人是绝对不会打断老公说话的。或许,在大陆的其他地方,女人可能一上来就直接把老公打断了。只有上海女人,才会用这种不着边际的小动作,可以不发一声,就让老公有所收敛。

 ——苏德

  王丽萍:上海女人做事很讲规矩,她们不太会特别去打听别人的隐私,上海女人不太愿意去给别人添麻烦,总是很得体,分寸感掌握得刚刚好。上海女人善于礼尚往来,收到别人的礼物,一定会还礼,礼物还会包装得非常精致。她们太会掂量轻重,权衡利弊。北京女人却是粗线条的,就像《双城生活》里的京妮妈,一上来不太讲究,总是大大咧咧的。这是我所体会的不同城市文化的内涵。
  张小磊:北京女人和上海女人相比,似乎“糙”了点,不是说两种类型哪种好,哪种不好,特质上的差异却是显而易见的,北京女人可能更加豪爽,大大咧咧,甚至体态上就比上海女人大了一个码。我现在定居于广州,广州女人也和上海女人完全不同。广州女人很随性,也很洒脱,她们可能不太拘泥于外表,更加重视吃,而非穿着。她们选择的衣服只求自己舒服,不太在乎好看不好看。这一点,完全不像上海女人那般精于打扮,穿着得体。
  苏德:说到自信,人们总是会第一时间想到香港女人,然而当上海女人和香港女人共同出现的场合里,上海女人的气场是绝对不会输给香港女人的。我觉得北方女人她们可能很多人对外在颇为无所谓,相对朴素,生活过得可能没上海女人精细。北方女人的性格特质,嗓门很大,相当的豪迈热情。而上海女人,通常在和别人的第一次约会中会显得很拘谨。当然不能说这两种风格哪个好与不好,仅仅是不同而已。
  王丽萍:我写《双城生活》时也很有体会,上海女人总是对细节很讲究。外表做足工夫,见面要穿什么衣服,订什么酒店,总会在心里掂量清楚。北京女人性格爽朗,可能热得快。而上海女人属于慢热型,就像一杯清咖,需要慢慢品味,细细琢磨。

  生活品质&要求细节

  清咖婆婆去裁缝店定制一件旗袍,头发盘得老高,身子端着,精心挑选的服饰,配搭一双细高跟的尖头皮鞋,一边走一边扭动着腰肢,为行头做足了工夫,为生活留足了滋味,不是为了做而做,纯粹为了享受灿烂生活的本身。

——张小磊

  王丽萍:上海女人特别注重生活品质。她们对品质的要求,甚至包括一杯茶的浓淡,咖啡馆里灯光投射的明暗,所以很多在上海生活过的人,特别是女性很少愿意离开上海的,因为一旦进入就在这里生了根。你们觉得呢?
  张小磊:不论里子还是面子,上海女人在我印象中似乎拥有一个共性,就是注重过程。这种过程细腻刻骨,是她们骨子里对生活场域的把控。可能我们身边很多其他地方的女性,日子过得很糙,终日稀里糊涂的,很少去真心享受生活的过程。而上海女人多半拥有这些细微过程的体察力。上海女人可以把生活过得像模像样,特别有滋有味。我喝的这杯东西味道还不够浓,吃面条是绝对不能配点心的。看起来对生活细节很讲究,而不是渴了只要喝杯水,冷了穿件衣服这么简单。
  苏德:我们经常会形容上海女人的生活比较小资,很注重精致品位。每个女人都有对精致生活方式的渴求,上海女人更早地解决了温饱的问题,追求的东西更为务虚,所以上海女人经常被评价为精于个人打扮,对生活有要求,也做得到。在生活品质的追求上,上海女人多半“不太会亏待自己”,赚的钱就是要花的,像我自己就是,不大会省钱,办张按摩卡、美容卡,去完成一次深度的旅行、shopping,总有理由宠爱自己一番。

  上海女人新生代

  每次我回到上海,一下飞机,空气里弥散的味道,甚至从恒隆广场写字楼里踱步而出的OL,一眼就能辨认出她是属于上海的。

——王丽萍

  王丽萍:未来的上海女人,到了80后、90后,她们身上的腔调特质还会一如从前吗?
  张小磊:也许,未来,对于新生代的上海女人来说,地域文化的特质可能越来越不明显,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轨迹越来越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属于上海女人骨子里的东西始终不会变换,她们一定是路数清爽的。
  王丽萍:是的,我也相信务实,拎得清这些特质在80后、90后身上肯定会一脉相承。近期,我要去参加一对上海小夫妻的婚礼,他们的婚礼筹备得很妥当细致,会一一确定宾客是否一定能来参加,来几位嘉宾。每一个细节,都是本人亲自打电话确认的。新生代上海女人也许接受了很多外国的理念,生活方式越来越西化,地域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但是依然会把细节做得很讲究。

  她们眼中的上海女人

  上海女人说利索实惠的上海话。如果非要说普通话,咬字也要滑向舌尖去,让男人听了恨不得把电视里标准音播报新闻的女主播替下来。听不懂没关系,但叽叽喳喳的速度慢下来就显得粗鲁难听了。嘴里滔滔不绝时,手指头可以戳男人的额头,眉梢间却是一个媚眼同时递出,“迭只13点”“侬只阿缺西”也成了贴心话。

月月格子间小白领

  上海女人的眼神是标志性的,那里面带着一种审视,她们一边和你说话,一边看你牙缝里有没有菜叶子,一边打量你的包包是不是A货,她们关注细节,当两个上海女人在马路上狭路相逢,那便是一场势均力敌的眼神PK。骨子里每个上海女人都是自恋狂,面对上海女人犀利的眼神,要么你与她针锋相对,要么忽略不计。

蔷薇文字工作者

  小时候在杭州,十一二岁时去一个同学家玩,她家来了一位上海表姐,20岁出头,瘦,皮肤很白,迎着阳光时看得到太阳穴上细细的青筋。天气暖和,她光脚穿了一双平底鞋,米色漆皮,浅口,微微露出一点趾缝。放到今天,也是当然的时髦。我们两个小女孩是很惊艳且羡慕的。表姐很矜持地微笑,回想起来,那是一个很上海女人的表情。问她脚趾缝为什么要露出来,她开始只微笑,后来问急了才来了一句:“这叫小性感。”

林丹杭州人生活在上海十几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