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就是这样,闭门造车,路只能越走越窄

 虹72 2020-05-28

转自:江苏新沂黄云峰的博客

王丽萍没想到,举家搬迁上海后,她的人生跌入低谷。1999年到2002年,4年憋在家里生写的滋味非常不好受。

“在安徽还算是一个小名人,还被《安徽日报》评为安徽省十大文化记者。可到了上海,谁也不认识你。而且,我也没有尝试过专业作家的生活,待在家里,一天两天还好,时间久了,特别不适应。原来做记者,每天到新的地方,接触新的人。到了上海,每天除了电脑还是电脑。那几年,是我最低谷的时候,中间遇到父亲去世,还写了一些不好的剧。”

2002年,王丽萍生活和心态出现转机。她受朋友之邀帮助两档法律节目《社会方圆》《案件聚焦》策划、撰稿。“接触了很多案例,婚外情、子女抚养、离婚官司、房产纠纷……可谓人生百态。写作就是这样,如果闭门造车,只能路越走越窄。”

与此同时,她还参加了上海台后来很火的相亲节目《相约星期六》。直到现在,她仍然作为节目嘉宾每月按时参加录制,在4小时的录制过程中,她不忘采访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听到有趣的故事都会记录下来,因为她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媳妇的美好时代》中,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的“遗嘱”纠纷的原型,就来自在《相约星期六》她接触到的真实案例。在她看来,剧本创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很艰难,不是说遇到一个话题就能马上激发灵感,需要长期积淀。”

视线打开,王丽萍的创作也随即开窍。她创作的《错爱一生》创下央视高达30次的重播率,并捧红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新人韩雪、温峥嵘。

“《错爱一生》是我的转折点,它给我的启示是剧本一定要扎实,剧本的强大可以让人忽略明星,换句话说,你可以造星。”   

2007年,《保姆》在上海播出时创下奇迹,收视超越了当年的春晚,《新民晚报》曾在醒目位置刊登标题《〈保姆〉打败春晚》。这部戏不但让王丽萍获得白玉兰最佳编剧提名,更让她清楚了自己的定位:“写小人物,肯定有市场。”

而《媳妇的美好时代》引起的轰动让王丽萍始料未及,她和她的剧以及这部剧的导演、演员拿奖拿到手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还专门举办了“王丽萍编剧艺术研讨会”。《媳妇的美好时代》还被译成日语在日本播出,2011年,又被翻译成斯瓦西里语,作为第一部输出非洲的电视剧在坦桑尼亚播出。

稳坐金牌编剧宝座的王丽萍,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怎么那么能写?你已经写了那么多故事,还能写吗?”

王丽萍答:“生活是永远取之不竭的宝藏,只要你敞开胸怀充满激情去吸纳,你的笔永远不会枯竭。”

要写的很多,除了家里人的故事和自己14年来的军旅生活没写外,王丽萍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故事都还源源不断,储备在记忆库里。

她的工作排得满满的,除了专职写作、为栏目做策划外,她还是政协委员,是所在街道艺术团的名誉团长,她参加各种社区活动、政协活动,去妇联座谈。“故事很多,有一天,它们都会潜移默化地出现在我的剧情里”,王丽萍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