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铁矿石定价

 昵称4735378 2012-04-30
2011年06月02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9211版“经济学”文章之一。  

目前被铁矿石三巨头采用的长协矿季度/月度价的基础数据,是以国外三家钢铁信息服务机构发布的普氏指数、SBB的TSI指数和MB的MBIO指数为基准。把已发生的历史价格作为下一期定价的依据,是长协矿供需双方不能对未来价格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的结果。

  2010年世界铁矿石三巨头定价模式最主要的变化,不仅在于期限变短和价格水平提高,更主要的是迫使全世界钢铁企业接受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中国的铁矿石现货价是世界铁矿石供求比较恰当的反映;长协矿对现货矿不应有巨大的折扣,前者只能向后者靠近,二者差距不可能很大。

  定价期限之所以定为季度而不是更短,首先是欧、美、日、韩钢铁企业的强烈要求。因为其下游大用户(汽车、造船等)要求稳定原材料价格。但如果采用半年定价,矿石生产商又觉得不能灵活反映市场变化。因而,以季度为期限是上述双方妥协的结果。如果只是对中国钢铁企业,铁矿石定价机制有可能从2010年第二季度就改成全现货价了。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以上季度现货价作基准制定下一季度价格,不需要冗长的谈判过程;价格虽然大幅提高,但中国并没有抗衡的资本;实际执行中季度长协价比当期现货价仍有少量折扣,因此也就接受了季度定价。  

  进口铁矿石长协矿价格谈判中,中方为何被动  

  在进口铁矿石长协矿价格谈判中,中方存在以下认识错误。一是不承认矿产品定价应以满足相对劣等资源矿山能获得平均利润(西方经济学称之为“边际成本”)为基础,而认为三巨头已经享有超高利润,不应再涨价。二是不承认中国国内的铁矿石现货价(地矿价和进口现货价,占据中国铁矿石供应量的一半)基本反映了市场供求状况的合理价格,而认为现货价是少数贸易商倒买倒卖、炒作的结果,有可能通过减少贸易商数量和采用如“代理制”等方式将高价泡沫挤破。三是在各方条件都不具备的条件下,贸然推出所谓“中国模式”。同时,错误地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即使在现货价仍然高企的情况下,认为凭借自己“第一大买主”的地位,期望长协价仍可以对现货价保持巨大的价格折扣。四是多次错误预测中国铁矿石未来一年的供求形势,不仅总是低估,而且差距较大。五是不适当地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把普通商务谈判上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高度,同时不注意策略,因而不能灵活把握时机,作出适当妥协。

  铁矿石现货交易(包括地矿粉和进口矿现货价)是否可能取消  

  我认为根本不可能。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现货矿交易主体,买方是众多的中小用户(包括大钢企的弹性需求),卖方是国内外的中小矿山,数量也很多,且中国和世界铁矿石市场未来仍然存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现货交易是调节供求最恰当的形式,供求双方都不会接受固定价格和供应量的长期协议。现货矿规模已非常之大,基本可以排除投机者囤积居奇、操纵价格的可能。因而,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现货矿的价格是基本合理的,不可能也不应该被取消。此外,我们认为,进口铁矿石,尤其是长协价,基本上已经没有可能回到年度定价。主要原因是供求双方对世界铁矿石未来供求形势判断依然分歧巨大,且各方目前没有达成一致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进口铁矿石是否会改为全部现货价交易  

  对此问题,可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目前矿石供求双方的意愿。矿石三巨头接受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发达国家的钢铁巨头因为其下游客户要求钢材价格相对稳定,因此估计对矿石全现货会坚决反对,而这些战略大客户三巨头并不愿与之完全翻脸。而如果不考虑实际价格水平的差异,仅谈定价形式,中国钢铁企业接受全现货矿石的阻力并没有一般人想的那么大。毕竟,中国绝大多数钢厂的钢材和多数原料(地矿粉、煤、废钢、合金和其他辅料)基本都是现货价交易。对于价格波动风险,中国钢铁企业比欧美日韩钢铁企业的心理承受力要大得多。

  二是对未来矿石价格波动风险的预判。如果未来几年铁矿石现货价继续以前几年同样的速度连年上涨,以长协价格(包括季度价)为代表的长期价对现货经常处于追赶状态,而且差距较大,矿石生产商推动矿石全现货价交易的动力将会很大。但是,如果矿石供求基本实现了平衡,实际执行的季度价与当期现货价相比时高时低,供求双方就不会对改为全现货交易有太高的积极性。而从目前形势来看,只要中国钢铁需求增速明显放缓(今年下半年开始就可能实现这一转折),这一态势很可能在1—3年内出现。同时,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业内多数人认为,从2012年开始,世界铁矿石将供过于求。如果出现这一变化,国际铁矿石价格将趋于平稳(包括窄幅波动),三巨头推动全现货交易的积极性可能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因此,综合来看,我们认为,1—3年内进口铁矿石不会全部改为现货交易,季度价改为月度定价的可能也不是很大,继续采用在中国现货价基础上制定季度价的模式很可能继续。

  我们现在倒是担心由于中国自身的原因导致季度定价被取消。如果实际执行的季度价高于当期现货价(例如,目前由于国内紧缩银根而导致进口现货矿价格下跌到季度价水平以下),而中国钢铁企业过于注重短期利益,拒绝执行较高的长协季度价合同,就有可能授人以柄,使三巨头顺势在中国全部推行现货价。甚至全现货价只单独对中国执行,对欧美日韩不执行,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目前的季度定价是否有可能改进  

  应该说,目前的季度定价改进的空间相当大。无论是中国现货矿价格采样的样本、规模、准确性,采用哪家指数(包括采用中国中立第三方的指数的可能性),还是从现货到季度定价的转换系数、运价的折算、具体品种的质量差价升贴水,都大有探讨的余地。但是,要对这些改善进行讨论,前提是承认季度定价的基本模式(最重要的两点:以中国现货价为基准,季度定价与现货价差别不大)基本可用。如果根本拒绝季度定价的正当性,当然也就谈不上讨论如何改善了。中方应该明确表态同意目前季度定价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在细节上再与三巨头据理力争,争取在上述细节问题上取得对中国有利的改变。  

  铁矿石季度定价有无可能以中国钢材市场价格作基准  

  有人想借用世界有色金属定价的基本模式。然而,有色期货交易的基本产品(如电解铝、电解铜)全世界的标准都是统一的,生产工艺也基本是统一的。各工序的加工费非常清楚,因此用一些基本系数就可以从铜锭、铝锭的价格推算出其他各工序产品的价格。而钢材品种众多,成分各异,发达国家又以技术含量高的板材为主,基本不生产大多是标准品的普通螺纹和盘条;从产品成本角度看,既有生产工艺长短流程之别,而原料除矿石外,煤、合金及其他辅料价格也有重大影响;即使同为长流程,具体装备、操作工艺也各不相同,更不用说现在环保措施是否完善都可能对成本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对于选什么钢材做代表品,各道工序环节的成本折算系数,很难达成统一意见。此外,既然已经有铁矿石现货价这个现成的、关联度更高的参考物,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选一个关联度更低的价格作基准呢?期望用中国钢材市场价格作矿石价格基准,只能是一相情愿。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戴国庆 单位:首钢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