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别康桥》中关于云和水的比喻

 聽雨軒sjh 2012-04-30
《再别康桥》中关于云和水的比喻

    廖钟庆先生的 “徐志摩《再别康桥》试释”(后简称《试释》,
http://www./viewthread.php?tid=186357&extra=page%3D2 )
的确是一篇文学研究的上乘佳作,给人茅塞顿开,耳目一新的感觉。《试释》将《再别康桥》与 华兹华斯的歌谣的传承关系及此诗与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的关系,作了精湛和经典的描述。

      但是笔者认为,廖先生的《试释》关于云和水的比喻有误。

     《试释》中提到,“西天的‘云彩’有特指,诗歌的标题是‘再别康桥’,事实上,诗人这次要告别的却是黄昏暮色中永恒停驻在康桥的西天上的‘云彩’!‘云彩’指的是林徽因,河水是徐志摩。”关于这一点,笔者不能苟同。

   笔者认为,正好相反,水(包括河水和潭水)指的是林徽因,而云指的是徐志摩的梦或者爱情(在别处有时甚至是他自己)。因而,徐志摩告别的,不是林徽因,而是自己的爱情或者梦想。我们先从《再别康桥》本身中来找佐证,然后再从徐和林的其他诗文里找佐证。我们将惊讶地看到,关于对云和水的比喻,徐志摩和林徽因是何等的一致和默契!从而我们可以猜想他们在拜伦潭前指水为誓的内容的一部分,可能包括对于水和云的比喻.
  《再别康桥》有非常明确的三个主体:我,(康河)水,还有云。(河)水是被赞美的对象,云是被告别的对象。因此,在这里,徐只能是“我”,而水只能是林徽因, 云只能是“我”的彩虹一样的梦。如果水代表的是徐志摩,那么诗人岂不是将自己赞美了一通? 赞美自己倒也罢了, 但又怎么跟告别美人能扯得上边?

      先看“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这四句。徐是从水中的倒影里看到了美丽的新娘。从而可以解释水是林徽因的化身。

      后面四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更加赤裸裸地将河水比作了他的恋人,而且还非常的艳情!

      再后面四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则指的是当云与水交融时产生的美丽景象,即虹。而这正是当云投射在水里时产生的,水是“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主角。

    接下来四句“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同样支持的是河水代表是的林徽因。“青草更青处”自然还是河水,而青草还可以比喻林徽因的秀发。“青草更青处”同样可以引起更为艳情的遐想。那载着船的也是河水,如果河水指的是徐志摩,那么诗人岂不是在向自己寻梦?

      这样,我们再回头来看首尾四句,他告别的就不是林徽因,而是自己的爱情或是梦想。

      关于对于云和水的比喻,在徐和林的其它诗歌里表白得更加直截了当。
徐的比《再别康桥》更早的《偶然》非常直白的说得很清楚,“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这里仍然是自比云,情人比作水。这首诗歌虽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但他没有必要在后来的《再别康桥》交换男和女的角色!何况徐是一个很执着的人。

     而当徐志摩彻底绝望时(1928)写的,“我不知道风— ” 仍然是将自己的梦比作了云,因为风吹的是云,而不是水,而云在这里,又再一次代表了他的梦或者爱情。

    诚然,在后来的《云游》(1931)里,徐志摩用你来指云,用他来指一流涧水。在这里,诗人已经更进一步,将他的爱情中的对象,用云来表征。在《云游》这个集子的另一首诗“爱的灵感—奉适之一”里,他再一次非常明确地将自己比做云:“我就像一朵云, 一朵纯白的,纯白的云,一点。。。”

     我们再来看林徽因的诗。应该说,在林徽因的诗歌里,并没有将水和云做明确的比喻,而只是非常隐晦的将她的恋人,用云来代表.所以, 非要这样做,总是有一些牵强。但即使牵强地来比喻,也是更多地将徐比作云,而自己比作水或其它。

     在《记忆》一诗里,“湖上风吹过,头发乱了,或是水面皱起象鱼鳞锦。” 林徽因用水面指自己头上的邹纹也可以解释得过去。而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一句爱的赞颂”里,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将她的爱人,比作了四月天,也比作了云烟,却没有比作水!

      再看《风筝》,

      看,那一点美丽
      会闪到天空!
      几片颜色,
      挟住双翅,
      心,缀一串红。

      飘摇,它高高的去,
      逍遥在太阳边
      太阳里闪
      一片小脸,
      但是不,你别看错了
      错看了它的力量,
      天地间认得方向!

      它只是
      轻的一片
      一点子美
      像是希望,又象是梦,
      一长根丝牵住
      天穹,渺茫——
      高高推着它舞去,
      白云般飞动,
      它也猜透了不是自己,
      它知道,知道是风!

在这首她将自己比作了风筝,为的是跟云接近,而不是水!

      另外有点意外的是,《试释》没有提到林徽因的下面这首诗:

            那一晚(1931年3月)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湛蓝的天上拖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 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在海面上飘,
      纤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 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挎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这首诗歌几乎揭露了“那一晚”的所有的秘密!这首诗无论从格式上和所描写的场景上来看,与《再别康桥》有多么的类似,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再别康桥》。但在这首诗里,林徽因将自己比作了船,但我们看不出她将她的爱人比作什么。

     这首诗实际是有点后悔“那一晚”没有答应徐的追求.从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 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这四句来看,说明说明她爱的人不在水里? 而这"红花儿黄花儿"便是他的耕种的作品(对徐而言,就是诗歌).而从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挎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这四句来看, 将她爱的人比作云也是说的过去,比作水就说不过去,因为没有向水里射箭的,只有向天空射箭的,而天空的花园,自然只有云.巧合的是, 那满弦的弓,不正好是新月(徐属新月社)的形状么? 而那一箭,定是新换的丘比特的箭, 因为只有丘比特的箭是美好的. 不然,向所爱的人的花园里射箭, 意味着什么呢?如果那个你,不是徐志摩,那又是谁呢? 是梁思成吗? 没有第二个人, 能够与诗中的"你"联系起来.
啊,如果真的他们仍然爱着的话,这个爱情实在是太凄美,太伟大了,而林徽因的良苦的匠心和天才的才思,真的让我五体投地.
诗歌是通过意象的组合来建构独特的意境的,因此,解读诗歌的意象就成为品读的关键。读《再别康桥》,我们不妨来读读其中的“云水谣”。
      云——色彩斑斓的云彩,飘逸俊秀。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仿佛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自古以来诗人多赋予云以离愁内涵。“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云寄寓了游子思乡的浓浓情感。而在徐志摩的笔下,本属沉重伤感、销魂断肠的离别情,借助云彩这一独特意象诠释得轻逸飘渺、洒脱清爽。“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读来似乎能感受到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曼舞起来,让这种离别之情如云一般飘散在天空之中。
      水——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水,一直是诗歌的旋律。我们常说柔情似水,诗人把对康桥的一往情深融入了康河的如许清流,像条风中柔软的白练,系联了诗歌的所有意象。诗人用水,把“柳”、“青荇”等中国传统意象都拖进了他的康桥记忆:“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在诗人的眼前荡漾,也在诗人心头泛起圈圈涟漪。榆荫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康河的水、康河的波融入了诗人太多的思绪,太多的情感。接受了康河水的深情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才会“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也正是康河水的多情抚慰,诗人才会“甘心做一条水草!”。
      谣——夏虫本是无情物,但在诗人的笔下,虫声亦有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纱窗”;花鸟更多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在这宁静而充满深情的夜晚,它仿佛知道诗即将要离开康桥,似乎了解诗人的心声,本是无忧无虑的它,因为诗人的离去而伤感无限,停止了夏夜的例行歌唱。还有“笙箫”,这常用在边塞诗中的凄凉乐器,孤独地奏起了别离的声音。
      重返故地,还没来得及好好回味,却又要走了。诗人曾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这太多的情愫,太多的感触,都只能融入康河的柔波中了,幻化为河畔的金柳、演绎为软泥上的青荇、诠释为夏虫的沉默,然后是缥缈轻盈的云彩。而今,诗人早已幻化为一片云彩,却留给后人不尽的别离衷诉。康河的水啊,载不动,如此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