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缺少一捺,真正的站立也将会失去

 月月爱看书 2012-04-30
“人”缺少一捺,真正的站立也将会失去
  有人曾言道:“人”字是由一撇一捺组成的,缺少了任何一个,他都将不是人。此话很有道理,而我则把那一撇当作人的身体结构,把那一捺比作道德,“人”从字面上讲,那一撇的末处底子薄,而一捺的末处底子厚而稳。
  人的生理系统从一出生,每一个人几乎都具备了完整的身体结构,而道德却不以为然。道德一词由来已久。其实根据长久以来的道德积累: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儒家是道德一词的创始人,从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几千年来,人类就一直深究此一问题。“德”是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也是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构成人的道德体系。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学家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所以说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而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这一些道德理论和含义早已深入人心,道德是指人的行为应遵循什么,因此人的身体行动和人身体上的行为,完全以道德作为基础,你拥有什么样的道德理念,你将会有什么样的行为,驱使你做某一件事的,而这一件事情的优劣,往往取决于道德,正所谓“人无德而不立”你拥有的那一撇再好,却没有那稳稳的一捺,你的站立似乎会很吃力,甚至于无法直立行走,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你要怎么样去走,单凭那软弱无力的“一撇”,能支撑多久,这身体的坚硬,远远比不上道德的坚固。
  可能就是因为某些人的道德缺陷,从而形成了法律,它以约束性的原则,强制执行人们的道德规范。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道德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由国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不过呢,我倒是觉得法律的前提就是道德,道德所不允许的,相信在法律上同样得不到胜诉,就是因为人的那一捺站不稳,所以才需要法律的扶持,形成你的“护具”,为什么不靠自己站立着,要靠别人强制力的实行,你才会听话,把道德这一捺安装上去,有那么难吗?当然,道德也有好坏之分,要是你的道德理念确立是危害他人的话,那么法律也许就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根据我的理解,法律是维护真道德的护盾,同时也是毁灭伪道德的武器,这也许是法律另一种形成的原因之一吧。
  人的站立,会有两种形式上的站立,一是健全之人的站立,二是道德高尚的站立,这两种站立方式,会决定一个人最终的人生之路,当然也会有完美的人,身体健全,道德修养素质高,其站立的姿势不仅稳当,也很雅致,那一捺的下笔下的很有力,使之成为那一撇最稳妥的“骨架”。
  虽然那一捺没有一撇来的轻盈,来的修长,但至少你不能没有它,它精神意义上的支撑远远超过于身体上的支撑。这一撇一捺毕竟是相互支撑的,严格来说,任何一个都不能缺少,但是那一撇没有一捺的支撑,它柔弱的身躯还能坚持住吗?那一捺没有了一撇,它照样能稳稳站立着,因为它天生底子就厚,而且有韧性,有毅力,不会那么容易就倒下。一撇一捺发生矛盾时,你的将如何取舍,会让以后的你以什么样站立形式站于社会之中。可没有了那一捺,你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站立,只能是一个空洞的躯壳而已,且会很快的倒下去,让你真正站立的那一捺失去了,你还怎么行走于人群之中呢?
  2005年8月28日,陕西洛川,一场旅游途中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车厢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旅游大巴车被撞得严重变形,车内血肉模糊,乱作一团。危急时刻,车厢里传来导游文花枝“挺住!加油!”的鼓励声。这个声音虽然微弱,却透着一股沉稳、坚定,像黑暗中的一线光束,让受伤、受惊的游客从死亡的噩梦里看到生的希望。事后许多亲历者都说,正是这个很有穿透力的声音,给了大家支撑下去的勇气。其实,在这起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但重伤的她一直牢记着自己的神圣职责。当施救人员一次次向她走过来,她总是吃力地摇摇头说:我是导游,我没事,请先救游客!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救援时间里,她多次昏迷,但只要一醒过来,就不停地为大家鼓劲、加油。文花枝是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她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这对于文花枝来说,只是人体上的缺陷,却使得道德更为完善,她的那一捺不就是完美的一捺吗?
  在2008年5月12日,南京青年国际旅行社导游夏长江在今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作为一个旅游团队的领队,正带着17名南京游客游览九寨沟,因道路被毁,他们在深山峡谷中被困3天4夜,夜夜在余震中惊魂后,终于带着17名游客全部安全回到南京。但是之后没有几天,他又只身重返四川,成为一个志愿者。这样的一个人,是完美的,不顾“那一撇”的伤害,义无反顾的选择“那一捺”,我们不应该弘扬这一种精神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