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行程的第六天,上午结束了洗鸭河小花苗寨的采风活动,中餐后,我们来到了中洞苗寨。中洞苗寨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塘镇的大山深处,离紫云县城约30公里。“中洞”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处在三个原始熔洞中间的一个洞穴,故名中洞。在中洞内,仍然居住着一个苗族部落,过着原始的洞穴生活,所以被称为亚洲最后的洞穴部落。虽然政府出于关心在洞穴不远处建起了砖石平房,鼓励中洞苗民走出洞穴,但中洞苗民因为习惯了洞中生活,依然执着地居住在洞中。神秘而原始的部落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
1、我们的车沿着公路穿行,最终停在了一个山腰处的开阔地,至此已无路可走了。要想到达中洞,必须沿着二三公里的登山小道,徒步约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翻过一道山岭,有个山垭口,在此可以小憩。举目远眺,可见嵌在山上的一只“眼睛”,那就是“中洞”。那条细细的小径就是去中洞的必经之路。 2、经上山,再下山,又走了许久,可以隐约地看到中洞的外形及洞外的一丛丛翠竹,但一条直通洞口的石径告诉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石阶要走。 3、直通中洞的石径
4、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徒步行走,终于到达了洞口。这是一个巨大的洞穴,高约50米、宽100多米,深200多米。洞内人家的木屋沿着洞壁两边排开,洞口密集,越往里越稀疏,因为洞口的通风及采光要比洞内好。里面住着21户苗族人家,都是从祖辈居住了百年的“下洞”迁徙过来的,有60多年的历史了。
5、洞里的房子大多没有屋顶,有的也只用一片塑料布遮盖,墙体大多是用竹编的。像这间黄色的板屋应该算是洞里最好的房子了。
6、虽然原始简陋,但打扫得很干净。
7、最里面的稍好点的房间原是一个学校,最鼎盛时据说有8个教师200来个学生,不少学生是洞外徒步两三个小时过来上课的。二年前已搬走了。
8、洞内的篮球场原是学校的唯一体育设施,现显得空空荡荡的,偶有一二个小孩在这里玩耍。
9、从外观上看,洞内苗民的生活跟洞外其它寨子的苗民的生活没有太大区别。
10、走进任何一家,都会见到一个火盆及上面的烟熏肉。火盆可取暖、祛湿,经烟熏的肉也能长久保存。
11、小孩的玩具沾满了灰尘
12、中洞因一个支教的女老师而出名,经媒体的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所以虽隐秘在山间,但他们的生活却并不闭塞,可以看到很多户人家屋顶竖着电视天线,但是除了电视机外,基本上可说是家徒四壁。
13、这个角度可感觉到山洞的高度 14、在最近洞壁处,苗民们建起了篱笆,里面有狗、羊、鸡、鸭等动物。 15、苗民大多靠着洞外从石头缝里开垦出来的土地生存,主要种植玉米和马铃薯,还有一些蔬菜。你能想像最小的一块地有多大吗?答案是巴掌那么大,真可谓见缝插针。
16、站在洞口,放眼望去,山坳下,盖有十几间白色的砖石平房,那是当地政府为了帮助这里的人们告别洞穴生活而特意建造的。但苗民们也许是习惯了洞中生活,他们搬出中洞后不到一年,又陆陆续续地搬了回去,依然执着地居住在洞中。
17、砖石平房离中洞大约有500米
18、远望下洞,依稀可见苗民领着小孩在田间劳作。
19、路都是新修的,很好走。
20、也有愿意搬出洞外的苗民,生活得很愉快。
21、中洞虽在大山深处,但不乏游客,小孩子们见惯了大场面,并不怕生。
22、小女孩孤独地走在回中洞的路上 23、不要以为小姑娘是背着书包放学回家
24、转过身去你会发现,稚嫩的肩膀上已背负起了家庭重任。她告诉我十岁,准备下到山谷里帮妈妈种田。
25、我一路与她同行,边走边拍,小姑娘的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
26、回去的小路一直环绕着这片山谷,与她分手后,我的镜头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她。看着她从小路上走下层层梯田,直到消失在远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伏下来。照片中梯田最下层的红点就是刚才的小姑娘。祝福小姑娘健康成长,有个美好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