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克服城市化建设失衡现象的建议

 天涯匹夫 2012-04-30
关于克服城市化建设失衡现象的建议
建议类别:时政类
建议人: 参政建言 政治面貌:民盟盟员
提交时间:2011-10-10 16:19:34
内容: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社会进步,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影响。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张,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城市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地价房价飙升、失业人口增多等现象的发生。城市化进程的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
1、社会秩序失衡。城市化进程中的无序状态、盲动行为、功利主义,都给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损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现象,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由此损害社会公正和社会团结,造成社会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紧张和对立,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如拆迁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增多,导致的社会秩序不稳定,已成为近年来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
2、城市规划失衡。城市规划落后于现实,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城市规划无特色,建设同质化,致使城市自然气息微弱,文化内涵贫乏;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填填挖挖的市政工程让城市一再经受磨难;城市规划设计缺乏大局观念,使城市变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建筑单元。
3、交通设施失衡。城市交通设施不完善带给人们的痛苦与社会经济的损耗,已成为人们痛恨与无奈的话题。大城市堵车现象正向中小城市蔓延,城市交通由半身不遂转向全面瘫痪。私家车保有量快速上升,一些过去显得空旷的县级城市道路,如今也举步维艰,城市成为庞大的露天停车场,动弹不了,呼吸不得。
4、生态环境失衡。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装饰化的草地并不能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屡禁不止的污染事件损害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不合理的开发以及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利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城市过量化的负担以及与之而来的居住人口生活水准的降低,让城市的管理者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城市化进程应当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和谐社会不是锦上添花的抽象理想,而是有着明确目标的战略构想。和谐就是克服失衡,推进城市的理性发展。克服城市化中的失衡现象,推进城市建设的理性和谐发展,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建议:
1、城市环境优美化。城市不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也就失去了城市的魅力。繁荣、整洁、文明、安全、有序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城市的重要内涵。要增强城郊结合部规划工作的预见性,城市环境要有个性特征、不能再搞出门就是马路的城市建设模式。
2、城市人际和谐化。城市要倡导优良的人际关系,无论在哪个领域,每个人都会得到尊重,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最大限度地理解、帮助别人。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双赢、互利、可持续发展的。只有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谐发展了,城市才可能持续发展。
3、城市规模合理化。城市要珍视原有的生存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城市化进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分阶段去实施和推进。城市的规模建设要注重内涵,否则城市越大,问题越多,城市化越失败。对现有资源的保护,适度开发、有序开发、冷开发、不开发都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和对后代的一种珍重,也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责任。如果过度开发各类资源,就是对子孙后代获取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生存资源的不公平。
4、城市交通便捷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交通拥挤问题,愈来愈困扰着市民。在现代城市里,缓解拥挤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公共交通,采用低碳出行方式。要加强城市快速通道建设,特别要规划好城市大外环高速通道,借鉴成功优化城市交通的范例,做好城市交通大文章。
5、城市生活轻松化。城市的魅力不一定是繁华、富裕,城市人的幸福感是城市最大的魅力。让城市的人有幸福感是政府的责任,轻松、愉快的生活是城市人的追求,不为生活在城市所累是一种境界。要在城市娱乐、保健、休闲、旅游等方面加强协调、沟通,强化基础建设。
6、城市服务公平化。城市化建设要解决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就业、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方便。城市化不是高楼林立,是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均等化,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享受到方便优质的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