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花加拉嘎学校 韩宏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贯彻《纲要》精神,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主战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 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课堂教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什么是数学情境?贵州师范大学 一、什么是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呢?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一)生活性。第一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任何教学设计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学生的学习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且具有很强的生活思维。学生要想建立一种正确地数学思考方式,需要建立起与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对应的数学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关注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 二)学科性。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学科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出学科性的情境才不会出现偏离主题、偏离重点,才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学科的热情和动力。例如某教师在讲解《轴对称》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情境: (师展示一剪纸蝴蝶) 师:这个蝴蝶漂亮吗?这可是剪来的哟!想学吗? 生:想! 师:老师是这样剪的。(边说边演示) 师:为什么画半只? 生:(没有声音) 师:对称呀! …… 师:(出示连续的两只蝴蝶)好看吧,猜猜老师怎样折的? 师生共同研究折的方法,如何剪三只、四只、五只…… 这种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学科性,我们很容易想到这是不是美术课呀!虽然新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但数学课终究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问题性。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一定要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来的,要为目标服务,通过内含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例如我在讲授《加权平均数》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情境: A.B两公司在人才市场联合招聘两名员工。A公司需要一名公关,B公司需要一名文秘。他们对两名应聘者进行写作、演讲、计算机三个项目的测试。两名应聘者的成绩如下: 1、说一说A、B两公司应各自选聘哪一位应聘者?说说你的理由。 2、你能否设计出一个计分方案,使A、B两公司所需人才胜出? 这一情境的创设围绕教学目标中的“权”进行设计,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学生的兴趣高涨,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情感性。情境的创设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时代特色,要能唤起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激情,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向上的导引;能引导孩子们求真、向善、求美,使孩子们心动情发。 二、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情境 数学教学中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部分学生很难产生兴趣,甚至一提到数学便深感头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关于创设轻松愉快,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数学,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我在讲“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面表示无理数的点”一节时,根据教学难点:给出一个无理数,能找出两个有理数和它构成直角三角形。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找朋友” 师:12+12= 学生立刻来了兴趣,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动笔演算尝试,有的小组交流共同探讨,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在这种趣味性的情境中,他们感觉不到数学的枯燥无味,也感觉不到数学的抽象复杂,他们心情地享受着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创设开放性,富有挑战性的情境。 初中生的心理牲,决定了他们不再象小学生一样对具体的故事情境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他们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并乐此不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好这一点,给学生创设一些开放性,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去发现新知,去体验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例如我在教“科学记数法”一课,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和体会到科学记数法的产生过程,认识到科学记数法的重要作用,同时为了避免讲授的枯燥乏味,设计了如下情境: 师:请你读出下列各数①35;②3500000000;③350000000000000。 生读、 师:请你写出下列各数。 生写。 师:你有读写①和③中的两个数时有什么感受? 生:①中的数好读,好写,③中的数不好读,写时也有困难,费时费力。 师:那么,你能不能想一个新的记数方法,重新表示一下③中的数,让它好读,好记吗? 学生立刻来了兴趣。 生甲:可以写成350万亿; 生乙:三百五十万亿; 生丙:3.5×1014。 三)创设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 创设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便于全体学生参与其中,使数学由抽象化转化为具体化,能使学生的新、旧知发生矛盾冲突,达到“愤悱”状态,达到最终的探求状态。 如我在讲“中位数,众数”一课创设了如下情境; A、B两企业招聘一名工人,两企业在人才招聘会上展示了两公司员工工资的平均工资:A公司平均工资为每月4000元,B公司平均工资为每月3500元。 师:如果你是一位应聘者在两公司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一公司? 生:(一致)A公司。 师:看下表 A公司员工工资明细 B公司员工工资明细 师:现在你选择哪一公司? 生:B公司。 师:为什么不到平均数高的公司去,难道是平均数出现了问题? 学生顿感困难,前面学生刚学过平均数,现在平均数又欺骗了他,于是立即产生探索欲望,产生“我要学”的想法。 又如,我在复习“分式的应用”一课时,出示问题:A,B两种机器人都被用来搬运化工原料,①A型机器人比B型机器人每小时多搬运 师:你能把条件①中“多搬运 生甲:把多换成少,少搬运 生乙:甲型机器人每小时搬运的是乙型机器人的2倍。 生丙:A型机器人每小时搬运的是B型机器人每小时搬运2/3。 生丁:A型机器人每小时搬运与B型机器人每小时搬运的比是3:4。 …… 师:能把②中的条件“所用时间相等”变化一下吗? 生甲:A型机器人 生乙:A型机器人搬运 生丙:A型机器人搬运 生戊:A型机器人 …… 这种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情境,使较为复杂单调的应用题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较为困难的方程模型很容易地建立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创设使学生耳目一新的“新”情境 这里的“新”,是指学生感兴趣的新闻,新科技,新技术等使他们耳目一新的情境,这些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探索心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创设数学情境需要注意那些问题问题? 1.要把情境的有效性摆在第一位。 一堂好课首先是高效的课堂,花费时间少,学生收获的多。如果我们创设的情境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效益,那么我们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创设实在没有必要。 2.要注意适时、适度。 情境的创设要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教学需要。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看是否产生应有的效益,而不能产生负效益。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