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小豆药用价值与临床应用

 幸运草wrh 2012-05-01
        中医学博大精深,只要辨证准确,治法得当,有时甚至是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普通食材就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从而起到妙手回春的神奇效果。笔者最近单用赤小豆熬汤当粥饮,治疗1例老年下肢顽固性水肿,取得满意疗效。

  病历资料

  患者,女,91岁,因“失眠健忘2个月”,由门诊以“老年性痴呆”收入院。入院后体检发现左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纳可,眠差,小便无力,大便尚调,舌质嫩胖大色淡,苔白,脉沉。血液生化检查示尿素氮和尿酸偏高伴轻度贫血,肌酐尚在正常范围。经CT、彩超等物理检查排除骨科、普外科病症后,采用中西医药物以利尿、活血化瘀、补肾等治疗方法,均未取得良好疗效,肢体水肿症状更加严重,同时还产生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后果。在上述治疗未取得明显效果后,给予赤小豆汤治疗,方法是每日取赤小豆200g,水煎代茶饮,最后残渣当粥服。连续服用20余天后,水肿明显减轻,服用1个半月以后,血生化检查显示尿素氮、尿酸和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均恢复正常范围,血浆白蛋白也有明显升高。

  赤小豆药源学

  赤小豆,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赤小豆所结之种子,为五谷杂粮之一,以产于河北的红小豆最为著名,又名赤豆、红小豆、小豆等。《本草纲目》曰:“赤小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色者,并不治病。”还有一种形似赤小豆,半红半白,俗称相思豆,不可入药,此药有毒。

  赤小豆药用价值

  赤小豆作为食疗佳品,历代医家对其功效多有论述。例如《神农本草经》曰其“消水肿,排痈肿脓血”;《名医别录》言其“治疗寒热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下(消)腹胀满,吐逆卒澼(突然腹泻)”;甄权说:“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满,通气机,健脾胃,令人美食(使人食欲增进)。捣末同鸡子白(鸡蛋清),涂一切热毒痈肿。煮汁,洗小儿黄烂疮肿,不过三度”;陈士良说:“缩气行风(即谓行气祛风),坚筋骨,抽肌肉(使肌肉紧缩有力)。久食瘦人(多服使人体消瘦)”;孟诜说:“散气,去关节烦热,使人心窍开通。暴痢后,气机满塞不能食者,煮食此豆,一顿即愈。和鲤鱼煮食,甚治脚气”;《日华诸家本草》:“解小麦热毒。煮汁内服,解酒中毒。去衣物油迹”;李时珍说其能预防瘟疫,治疗难产,下胞衣(胎盘),通乳汁,与鲤鱼、鲫鱼、黄雄鸡一同煮食,并能利水消肿[1]。如此种种,条目繁多,不胜枚举。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赤小豆的营养学成分每100g食部含蛋白质20.7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58g,粗纤维4.9g,灰分3.3g,钙67mg,磷305mg,铁5.2mg,硫胺素0.31mg,核黄素0.11mg,尼克酸2.7mg[2]。有文献认为赤小豆含有三种结晶性皂苷,这些物质具有利尿除湿、泻下排脓毒的作用[3]。

  赤小豆临床应用

  赤小豆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南宋陈自明所著《妇人良方》就有一病案说其自家妇人吃素食,产后第7日,乳腺不通,服药无效,偶然获得赤小豆1L,煮粥食用,当天晚上就畅通了,李时珍也从中得到启发,经过实践检验总结出了赤小豆“通乳汁”的作用。宋代朱端章氏《集验方》说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吩咐道士赞宁治疗,拿赤小豆70粒研末,外敷患处而愈,皇帝喜欢的宦官任承亮后来患恶疮濒于死亡,尚书郎傅永拿来的药治疗后立即痊愈,药方就是赤小豆。另外古代医家还单用赤小豆或加入复方治疗水肿、脚气、水谷痢疾、肠痔下血、热淋血淋、醉酒、妇人难产等病证,均有详细记载[4]。

赤小豆

【成分】赤小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硫胺素、

核黄素、尼克酸。此外,还含Ⅰ、Ⅱ、Ⅲ种结晶性皂甙。
 【性味与归经】甘,酸,平,无毒。归心、小肠二经。
 【传统功用】
 (1)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
 (2)解毒排脓:用于痈肿疮毒、肠痈腹痛、腮腺炎、痢疾、痔疮。
 【用法与用量】口服,煎汤,9一30g;或入散剂。外用:生研调敷。
 【禁忌】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主治】
 (1)流行性腮腺炎:将赤小豆50一70粒捣为碎末,和以温水(或鸡蛋清、蜂蜜均可)调成稀浆糊状,摊在布上,敷于患处。治疗结果:治疗7例,一般仅用药1次,即可消肿而愈。另有人用上法治疗流腮,用药1一3次即获痊愈。
 (2)肝硬化腹水:有人用赤小豆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效果满意。治疗方法:取赤小豆500g.活鲤鱼1条(重量500g以上),同放锅内,加水2 000一3 000ml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止。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每天或隔天1次。连续服用,以愈为止。治疗结果:治疗12例,服后尿量增加,腹围减小,精神良好,未发生不良反应。
 (3)产妇缺乳:据报道,有人用赤小豆治疗产妇缺乳120例,效果颇佳。治疗方法:每天早、晚各用赤小豆250g,煮熟,去豆,饮浓汤。连用3一5天。
 (4)热毒痈肿、血肿及扭伤:将赤小豆研成粉末,用蜜糖或冷开水调敷患处。已溃烂的疮疡,敷在疮口周围,暴露疮口以便排脓,每天2次。用上法治疗热毒痈肿、血肿及扭伤患者,一般3一6天即获痊愈。另有人用赤小豆250g研为细末,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纱布包扎。2天后红肿尽消而愈。
 (5)血管瘤:取赤小豆研为细末,加入老陈醋适量混合调成糊状,敷于瘤部表面,外用纱布覆盖,每天更换1次。同时可内服防风、荆芥、连翘、牛蒡子、羌活、炒杏仁、生甘草,剂量以常用量为准,水煎服,每天1剂。治疗血管瘤2例,连续治疗4一7天即愈。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据报道,阴秋辉以赤小豆为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46例,其中完全缓解者37例,占80.43%;基本缓解者5例,占10. 87%;无效者4例,占8.7%。总有效率为91. 3%。治疗方法:赤小豆、玉米须、仙灵脾、连翘、金银花各lOg,生黄芪、板蓝根各l5g,野菊花l2g.金钱草、车前子、蓠蓄各20g,肉桂3g。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
 (7)软组织损伤:据报道,石爱敏等用赤小豆治疗软组织损伤患者160例,显效者159例,有效者7例,总有效率为100%。用法:将赤小豆磨成粉末,使用时用50%乙醇调成糊状,涂于四肢肿胀部位,上覆盖塑料纸,用绷带包扎,2一3天换药1次。
                                           (8)呃逆:采用赤小豆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26例,均在2一4天内痊愈.用法:赤小豆20粒,猪苦胆1个。将赤小豆装入猪苦胆中,挂房檐下阴干后共研为细末,每次2g,用开水冲服即可。
  (9)带状疱疹:郑培銮以赤小豆为主治疗带状疱疹患者65例,其中治愈59例,有效2例,无效4例。治疗方法:赤小豆60g.马齿苋30g,大黄48,雄黄3g。共研为细末,麻油调敷。
  (10)尿路感染:治疗组以赤小豆为主治疗尿路感染86例,效果显著。用法:赤小豆30g.连翘15一l8g,土茯苓24一30g.当归、黄柏、黄芩、泽泻、车前子、枳实(或枳壳)各10一l2g.川断、牛膝各12一l5g。随证加减。对照组31例,随证选用八正散、猪苓汤、萆X薜分清饮、龙胆泻肝汤,每天1剂,水煎服。6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两组近期治愈者分别为72例、19例;无效者为14例、12例,近期治愈率分别为83. 7%、6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11)外伤性关节扭伤:据报道,王琳等应用单味赤小豆治疗外伤性关节扭
伤患者,效果卓著,一般敷后1天止痛,3一5天消肿,7天可愈。治疗方法:将
赤小豆适量研细末,以童尿调和敷于患部,每天换药1次即可。

 治疗硬膜下积液,赤小豆适量 研末,温开水调成糊状,敷于前囟门及周围,厚大约1厘米,范围6厘米。纱布固定,待结块后取下。日1--2次。

  现代临床应用:某医院利用赤小豆粉外敷前囟门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取得良好疗效,认为“可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减少炎症渗出,促进炎症吸收,疗效显著无任何副作用,方法简单,无痛苦”[5]。有文献报道用赤小豆鲫鱼汤治疗肾病综合征,通过与高蛋白饮食的对照组比较发现,能快速消除水肿症状并显著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6];赤小豆汤加减治疗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通过对照发现改善症状及尿检蛋白、红细胞、管型指标方面效果明显[7]。江苏某基层医疗单位用赤小豆粉为主制作膏剂外涂治疗脚气脚癣有效率100%,并且能快速止痒,减轻患者痛苦[8]。另外,还有医家用赤小豆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软组织损伤等均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讨 论

  我国是小豆的原产地。至今,在我国喜马拉雅山麓尚有小豆野生种和半野生种存在。印度、朝鲜、日本等国也有栽培,以我国出产最多。小豆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古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小豆的药用记载。古农书《齐民要术》中,已详载小豆的栽培方法和利用技术。这表明,我国种植小豆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李时珍总结其功用为“生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上吐”,并治“下痢、解酒毒,除寒热痛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

  赤小豆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普通食材,却有着如此多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途径,不仅再次验证了中医中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且还提示我们:中医中药不仅没有走到尽头,而且还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我们去挖掘、去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