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炳森:留下的何止是书画

 昵称7745844 2012-05-01
刘炳森:留下的何止是书画

 本月15日凌晨4时许,著名书法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刘炳森,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7岁。

从“户口簿”到“友谊商店”

李铎(著名书法家):

2月15日晚,有人打电话来告诉我炳森去了。痛心之余,我更感惋惜:才67岁,一切都处在上升的过程之中,正是艺术成熟时期,他去得实在有些太早。初见炳森,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大高个、帅气、一表人才,之后再接触到他写的字、散文,就越发觉得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炳森为人耿直,是个直肠子,经常是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炳森写的字尤其是他的隶书,非常有力度,大气、规矩而不死板,深受大众喜爱,北京城由他书写牌匾的单位、饭店,举不胜举,恐怕80%的北京商匾都出自他手。在故宫工作时,炳森就经年累月地在故宫地砖上临摹,非常勤奋。但更可贵的是,除了学习前人的法度,他能够不落窠臼进行创新。炳森运笔独到,逆入平铺的特点突出,横竖转折皆有自我风格,业内将他的字形象地比喻为“蚕虫燕尾”。对于他的画,一般人并不了解。事实上,他画的山水、梅兰竹菊,非常清秀,并将书法运笔有机运用到绘画中来。例如画菊花叶,采用的就是书法的扁平用笔,一笔抹下去,再往上一提,拉出茎脉,寥寥几笔就非常生动。

彭利铭(北京书协副主席):

刘炳森是将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艺术家,毫不夸张地说,有黄种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刘炳森的字。上世纪70年代所书隶书字样六千七百余字输入电脑,已为国内外广泛使用。城乡贸易中心、吴裕泰等题字,老版“户口簿”三个字……都出自他手。刘炳森先生曾笑着告诉我:“有人说我除厕所没写过外,什么都写遍了。实际上,北京环保局还真请我写过‘男厕’、‘女厕’呢。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外国朋友如果看到连我们厕所的题字都那么美,小可见大,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

记者还了解到,咱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北京友谊商店、文轩宾馆、东单菜市场等地的匾额也是刘炳森题写的。

炳森爱国 当为楷模

王春立(美术评论家):

我和刘炳森相识20多年了,一聚在一起就谈艺术、聊人生,很谈得来。他为人谦和、大度,见了熟人经常是90度鞠躬问候,即使出名后,仍然没有一点架子。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以礼待人、热心助人的美好品德。最让我感动的是,去年台湾画家欧豪年来京办展期间,当时刘炳森已经病了40多天,脸色非常不好,但还是坚持出席了开幕式。晚上的答谢宴会上,他又亲自开车前来,虽然当时因糖尿病等多种病症缠身,胃口非常不好,不能和大家一同举杯,但他还是非常明确地谈出了自己对于画展的看法及对于欧豪年先生的祝贺。

刘炳森强烈的爱国热忱当为人楷模,其一直身体力行促进两岸文化艺术的交流。2003年,应台湾中台禅寺主持惟觉大师之邀,由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带队的大陆美术家代表团一行10人赴台进行艺术交流。我和刘炳森皆在其列。在两岸文化交流会上,刘炳森慷慨激昂地进行了演讲,表达了两岸“同祖同宗”的观点,并且挥毫泼墨,以书法艺术为媒介,积极进行两岸文化交流。

炳森捐过300多万元

彭利铭:

15日早上7点,我还没起床,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就打电话过来,说刘炳森先生已于凌晨4时离开我们了。看到书案上2003年9月北京书协换届时我和刘炳森先生的合影,想起20多年来他对于我的提携,泪水不由夺眶而出。

有人说,刘炳森写字的润格太高,但在我的记忆中,这些年他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大约就不下300万元人民币。他一对一包供着22位贫困少儿全部的求学费用,一直要到他们完成全部学业,走向社会为止。1996年,他向家乡中小学等捐赠了20万元;1998年12月,又拿出50万元在家乡设立以自己已故恩师何二水先生名字命名的“何二水教育奖励基金”,奖励每年度的优秀师生。有一年,他回天津老家,看到村头的木桥年久失修,承诺捐助修建一座长19米、宽7米的石桥的全部20万元费用。2004年4月,向人大捐款100万元人民币,用于书法教育。

金运昌(故宫博物院书法部副主任):

大约三五年前,有一次刘先生写一幅非常大的字,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是用几张丈二披的纸拼到一起写的,家里写不开,就到故宫去写,写了一整天。金运昌给他抻纸、打下手,就问为什么要写这么大的一幅字,刘先生说,有人出钱要买这幅字,而家乡的学校要买体育器材,所以就写了卖给他。这幅字开价是27万,因为家乡的学校买体育器材需要27万元经费。

他从不浪费半碗粥

金运昌:

金运昌介绍,自己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拜刘炳森先生为师的,那时候刘先生的名气已经很大了,社会活动也很多,但他一直把名利看得非常淡。刘先生的润格很高,但实际上他大量的润笔费都用来赞助家乡穷困的百姓和教育事业,还做一些善事。刘先生非常重视教育,如果有哪里的学校需要写匾额、写校训,刘先生从来是来者不拒,全部应允。刘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在院里口碑非常好,故宫的工作人员向他求字,不论职务高低,他一概满足。

他对子女要求很严,自律也很严。我跟他出去,经常吃很普通的饭菜,而且吃得很干净,半碗粥也要喝掉,从不浪费。他对自己的老师非常尊敬,包括在农村时的那些启蒙老师,逢年过节都要去拜访。

彭利铭:

刘炳森先生写字的时候,从不浪费半张纸头。他的书床案头,总放着一沓用过的餐巾纸,是他在外就餐用过后留下来,叠好带回来二次利用,以此蘸墨的。有的客人跟他开玩笑说:“刘先生您太会过了吧?”他却不以为然,笑着回答:“这纸吸水好。”

师父人品比书法更高

大弟子:

昨天,刘炳森的弟子来到家中帮忙招呼客人、布置灵堂。谈起刚刚去世的师父,几位弟子唏嘘不已,眼圈泛红。大弟子刘裕生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就跟随刘炳森学书法。刘裕生说,自己原是李苦禅的学生,后来跟随刘炳森学楷书和隶书。刘先生的隶书博采古代各家隶书之长,又超越了古人,有自己独创的新意,尤其是字的结构好,堪称一代书法结构大师。

刘裕生说,师父一直教导我们,书法第二,人品第一。要想学书法,先重品德,如果一个人品德不行,书法的水平也上不去。师父对周围的人慷慨仁慈,真心相待,人品非常值得敬佩。我以前经常住在师父家,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还经常住他家,和他同榻而眠。想起当年学艺时,师父拿着我的作品,用红笔一笔一画给我改字,就像在昨天一样。

三弟子:

三弟子闫金富堪称刘炳森弟子中,与他相处时间最长的一个。闫金富说,上个世纪60年代,自己家住故宫西角楼,1962年刘先生到故宫工作,也住在西角楼,就认识了,那时候自己上小学二年级。上个世纪70年代,正式拜刘先生为师,师父一直教导我,要踏实学字,踏实做人,讲究学书法要先学好楷书,然后再求变化,一定要知道每个写法的出处,不能自己胡乱杜撰。当徒弟取得一定成就的时候,他真的激动得掉泪。1983年,自己参加一个全国比赛,得了一个二等奖,刘先生就非常激动,表扬了我。还有一次,自己给某商家题了一块匾,刘先生从门口经过,特地走上前去,仔细看了又看,摘下眼镜擦了又擦,戴上再看,然后表扬了自己。他表扬不是因为我字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孙玉洁 王健/文  张成刚/摄)

《北京娱乐信报》  2005年2月1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