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自律及其他

 月月爱看书 2012-05-02

        朋友聚餐时,曾有这样的话题:我们应该拒绝食用鱼翅——不仅因为鱼翅被水银污染的程度高,更是因为捕获鲨鱼割鱼鳍的残忍。要知道鲨鱼的胸、背、尾鳍被割下来再抛入海中后,会因无法游弋、无法觅食而慢慢死去。当了解了鲨鱼这样的惨剧以后,你怎能不拒绝呢?

        话是这么说,但真正拒绝的人很少。为何?因为请客的人,将上鱼翅作为一种档次,而应邀的客人则将品尝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即便有人知道鱼翅含汞最高,其营养价值亦远不如传说中的那样神奇,但虚荣心和调制的美味,终令鱼翅的消费有增无减。

        拒绝食用鱼翅,靠全社会的共同觉悟、共同努力,亦就是说,只有发动更多的人加入拒绝食用鱼翅的行列,才能卓有成效。拒绝包括食用鱼翅在内的任何一件有害的事,哪怕是间接造成的事,当很多人还津津乐道、跃跃欲试的时候,确乎很难很难。然而,尽管一下子难以扭转局面,但这并非不可期待——期待人们的觉醒。

        只是觉醒,需要素质。想起了毕淑敏拒绝喝“冻顶”乌龙一事:

        有一年,她去台湾,一位当地作家告诉她不要去买“冻顶”乌龙。原来,玉山峰顶,由于海拔高,有时会落雪挂霜,台湾话就称其“冻顶”。标上“冻顶”,就可卖高价。很多农民毁了森林改种茶苗,天然的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茶苗需要灭虫和施肥,高山之巅的水源也受到污染。听了这样的介绍,毕淑敏感慨道:“我没有别的法子爱护玉山,只有从此拒喝‘冻顶’乌龙。”这就是领悟的力量,这就是素质的魅力。自然,她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毕淑敏是可贵的,因为“冻顶”乌龙不比鱼翅,本身于人无害,要拒绝之,常人难以做到。如果说,这是一种素质的话,那么,这种素质便是建立在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危害面前就止步基础上的一种自律精神。毕淑敏说得好:“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然而很多人的努力聚集起来,情况也许会有所不同。”是的,富于自律精神的人一多,拒绝是可以水到渠成的。

        自律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一旦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在一个国家它就可以成为拒绝腐败的法宝。在芬兰,据说即使在车流稀少的深夜街头,当红灯亮起时,司机也会把车停下来安静地等候而拒绝闯红灯。原来,公民的这种高素质,使自律成了一种习惯。

        学会自律,便是学会拒绝。尽管要预防犯傻出错,仅靠自律,既不够,也不可靠,但从预防的角度看,人人都有严格的自律,人人都能拒绝,当然最好。这种理想状况固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可以慢慢培养,肯定也有一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

        哲人说:“不能拒绝诱惑,就很难拒绝灾难。如果心是门槛,那么诱惑是前脚,灾难就是后脚。”拒绝前脚跨进、后脚跟上,筑高门槛,靠的就是人们的自律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