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财需掌握4原则3账户

 渔翁很快乐 2012-05-02

掌握4大原则,善用3个账户管理,年轻人也可以轻松拥有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且未雨稠缪的规画退休生活。

BWCHINESE中文网讯,爱因斯坦曾说过:“天下最有力量的东西不是原子弹,而是复利。”

因此,投资理财永远不会嫌晚,年纪愈轻、时间愈早开始着手越好,年轻人可善用<时间+储蓄+投资+复利>方程式,加上购屋4大指标,不但可滚出第一桶金与找到梦想屋,并且换取未来稳定富足的退休生活。

掌握4大原则,善用3个账户管理,年轻人也可以轻松拥有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且未雨稠缪的规画退休生活。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由于薪水不高,又要面对目前三高一低(高消费、高房价、高通膨与低薪水)的大环境,除了日常生活开源节流、精打细算之外,相信是许多年轻人上班打拼的第一个梦想,短期内就是要如何快速滚出人生的第一桶金。

掌握理财4原则与3账户

鑫好国际资产顾问副总经理施纯玉强调,打造人生第一桶金或退休生活,并非遥不可及,掌握理财4大原则是首要工作。

正确财务观念

改变消费的习惯:要有资产、负债的概念,资产就是把钱放进你的口袋,负债就是把钱从你的口袋拿走。所以当你要消费时就要先想想这是买资产还是增加负债?买手机是资产还是负债?如果拿来跟朋友聊天那肯定是负债,若是用来谈生意、开发客户,创造收入那这支手机就是资产。

养成正确的理财习惯,比赚多少钱还重要。首先开立储蓄账户,当有收入时即先按计划拨入储蓄账户内,剩余才是可花费的部份,养成储蓄的好习惯,小钱也能滚出大钱。

养成记帐的习惯:透过记帐可以清楚看到“想要”与“需要”的分别。记帐可以清楚的看到“想要”并不一定是你的“需要”,持续记帐3个月将会发现“想要”的比例越来越少了。

在欧美被广为运用的“账户管理法”,也就是专款专用管理法,年轻人可以自己设立短期、中期、长期3个账户,将可确保退休生活无虞。

短期账户︰可随进随出的银行户头,薪水进到这个账户后,每个月的生活开销都经由这个账户支出,因为随时可以动用,所以容易进出,也容易花光。

中期账户︰可进可出3-5年的投资账户,例如股票、基金、房地产、期货等,不过投资没有稳赚不赔的,是属于不确定的账户与资产。

长期账户︰只进不出的账户,就是比较长期(10年以上)的储蓄账户,把它归类成像是子女教育金、退休金,因此不可以有任何的损失,所以这个户头是确定给付、保本、保值的账户。

做好风险管理

风险就是对于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唯有清楚风险,才能管理与掌握风险,可分为人身风险、人为风险、投资风险3大类。

其中,避开投资风险,施纯玉认为,首先不要在自己不熟悉领域贸然投资;其次,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资产配置是降低投资风险最好的方法。

依风险分为3种资产规划

诚邦企管顾问副总经理李杰克强调,个人退休规划若以风险承受来区分,大致上可分为3种,只是每个人比重多寡调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高度风险性资产的比重。

无风险性资产︰所谓财务的基础工程,当未来退休时一定可以拿到的无风险资产,像是保险、银行定存等。

中度风险性资产︰像是共同基金,不过投资仍有风险性,可以透过股债配置的分散投资标的,将风险降至最低。

高度风险性资产︰像是像股票、权证等衍生性商品。

“中华理财教育发展协会”理事长黄曲欣认为,年轻人要有“收支管理”的习惯,将薪水分为“固定”与“浮动”开销。固定开销除了日常生活费用外,一定要先拨出一笔投资预算给自己,提拨固定金额做投资,不论定期定额买基金或股票,都是积少成多的理财方式。

此外,做出支出清单,月底做盘点,反思这些消费是否过度感性消费。很多人经常买“想要”的比较多,习惯看到就买,这是一种“感性”消费,回家之后造成理性后悔。因此调整“感性”消费的习惯,身边自然不知不觉的多了一些钱,存起来是上上之策,户口也多了更多的投资筹码。

“年轻人人生的第一桶金,可能要靠省吃俭用,首先要戒掉冲动消费的习惯,养成储蓄习惯”知名财经节目主持人夏韵芬表示,把收入减去储蓄,其它的钱再来支出花费,再学会“以钱养钱”,才能达到财富自由,并且可采取“631”资金分配(6是指生活开销;3为储蓄、投资、现金;1则是保险费用)。

她进一步强调,年轻人可以采用简单医疗险和投资型保单,由于可承担风险大,不建议投资债券型基金,不过可以考虑投报率有7%的全球债。

此外,现在媒体都把人生的第一桶金订在100万元,这让许多年轻人怯步追求梦想,因此夏韵芬认为,第一桶金的目标应设在30万元比较合理,有了这笔钱,要靠基金滚出财富就更容易。

责任编辑:Emily Che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