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读书笔记 网上读书园地论坛 免费学术资源站

 天人合一心事成 2012-05-02



【作 者】田志刚著
【形态项】
189
【出版项】 沈阳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0.03
ISBN号】
978-7-5381-6250-9 / G302-49
【原书定价】
25.00
【参考文献格式】田志刚著.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沈阳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03.



  感谢josephe对此书的推荐,感谢robinkk的赠书。


  以下是我用思维导图阐述对此书的理解。首次运用思维导图,希望同好者多多交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财富:+20(josephe) 优秀文章
  • 顶端 Posted: 2010-07-26 19:55 | [楼 主]
    hpudqx

    该用户目前在线
    级别: 初级认证会员
    精华: 1
    发帖: 3649
    威望: 101 点
    财富: 101 论坛币
    活期存款: 6002
    定期存款: 30000
    总资产: 36103 论坛币
    在线时间:7346.5(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03 16:55
    最后登录:2012-05-02 16:3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推荐此帖

    第1章 你的知识问题


    一、学习知识——你会学习吗?
      学习知识的第一步是确定自己知识的方向:用有限的时间去学无限的知识,你将会被知识“淹没”。如果你无法正向地积累,你在任何领域都是“初学者”和“新手”,而现在的工作岗位是需要“专家”的时代。
      其次是学习方法和工具的问题。


    二、保存知识——用时能找到
      将所有的知识都记住并能方便自如地使用,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有的知识你需要掌握并能付诸实践,有的知识你需要知道在哪里,当需要的时候可以查找到并引用,有的知识存储在别人的大脑中,你需要知道如何找到这些人。
      保存知识不是目的,是为了在使用的时候能最快速和准确地查询到相关内容。


    三、知识共享——让别人知道你知道
      你知道也要让别人“知道你知道”,只有让其他人知道你知道,你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
      如果你想将知识共享或者传播的时候,你会发现虽然你觉得自己知道,但这种知道是支离破碎的、不系统的,你需要再学习和实践,这无形中促进了你对知识的掌握。


    四、知识使用——让知识带来价值
      知识保存不是目的。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让知识能够发挥作用,让知识帮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五、知识创新——让创新超越竞争
      “我不怕你山寨我,因为你只能跟随我,却永远不知道我下一步会做成什么。”
      最高层次的竞争是不竞争。

    作者建议:
      在读书和工作的第一个十年,要更多地关注第一个问题(知识的学习)、第二个问题(知识的存储)和第三个问题(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来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学习方法的形成、知识的积累。
      在工作的第二个十年,你需要更多地关注第三个问题(知识的共享和传播)、第四个问题(知识的利用)和第五个问题(知识的创新),通过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建立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形象,将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市场,通过创新引领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顶端 Posted: 2010-07-26 19:58 | 1 楼
    hpudqx

    该用户目前在线
    级别: 初级认证会员
    精华: 1
    发帖: 3649
    威望: 101 点
    财富: 101 论坛币
    活期存款: 6002
    定期存款: 30000
    总资产: 36103 论坛币
    在线时间:7346.5(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03 16:55
    最后登录:2012-05-02 16:3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推荐此帖

    第2章 学习知识


    一、学习什么知识 
      当今社会,知识总量暴增,而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以有涯度无涯,学习永远没有尽头,而且也永远学不完、学不全。
    1、作为一个现代的知识工作者,有一些基础知识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如基本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国情、政治和各行各业的潜规则、人情世故等等。因为这些知识是你跟人交流沟通、掌握信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知识基础的不牢固会成为你个人成长和进步的一大障碍。
          2、如何选择知识学习的方向呢?
      确定自己知识学习方向的根本其实就是了解你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兴趣是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
      对于高中毕业以后的人,没必要再在自己最不擅长的地方下工夫,应该去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学到什么程度
      了解你的优势,确定你的目标后,起码在一个领域的学习时间要达到3年以上,才能成为这个知识领域的专家。
      知识结构可分为3个主要层次:第一是基础层次,知识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修养;第二,中间层次,即较为系统的本专业知识,体现出不同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和特色;第三是最高层次,知识工作者的优势所在,包括从事专业的最新成就、技术发展、方向和动态的知识。
      
    三、怎么去学习
      1、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知识:选择简单、经典的入门和概论类书籍,阅读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被收藏最多的文章。
      2、了解该领域的全貌:阅读关于该领域搜索引擎的前50页内容,形成对行业的感性认识;与同行人士交流,获取隐性知识。
      3、跟踪并掌握该领域的最新知识:相关书籍、期刊、杂志;互联网信息;行业论文;专家的观点、博客等,争取能够面对面交流;参与行业的研讨会、网络论坛等。
      4、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利用知识,做完每项工作后进行回顾和总结;有意识地做知识显性化的工作,写出你的观点和体会,充分利用机会说出自己的看法。


    四种外部知识

    2、不知道自己知道

    1、知道自己知道

    3、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4、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1类知识是我们“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这类知识我们不需要重新去学习,而只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合适的存储,以便我们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能够找到它们。
      第2类知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的确可能有许多知识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已经知道,也许只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发现自己还有那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需要我们对自己进行盘点,将这些知识整理出来,将其转化为“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
      第3类知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也许正是这些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对我们的个人、对我们的组织却是最重要的知识!因此这些知识也需要我们去学习!
      第4类知识是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可能是我们大部分人学习知识的重点,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有很多,是不是都要去学习呢?当然既不会也不可能,因此你必须确定你的知识管理的目标与需求,那是我们需要全力学习的知识。
      可以看出,第l类知识是我们全部知识的基础,只有第1类知识丰富了,我们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知识;第2类知识是我们需要着力学习的知识;第3类知识则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知识;而第4类知识是我们必须想办法掌握的知识。
    顶端 Posted: 2010-07-26 20:08 | 2 楼
    hpudqx

    该用户目前在线
    级别: 初级认证会员
    精华: 1
    发帖: 3649
    威望: 101 点
    财富: 101 论坛币
    活期存款: 6002
    定期存款: 30000
    总资产: 36103 论坛币
    在线时间:7346.5(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03 16:55
    最后登录:2012-05-02 16:3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推荐此帖

    第3章 保存知识


      恶习——无限制的下载、保存:人们下载的知识是显性知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这部分知识,如果没有被你处理过(阅读、思考),根本不可能成为“你的知识”,根本不会对你产生一点点作用,只会让你“淹没在知识中”而无法自拔。
      只有符合目前和将来发展方向的才去保存。保存的知识都要经过自己处理,为这些知识建立索引才能保证需要的时候能够找到,这个建立索引的过程大部分是通过大脑、通过关键词、通过保存知识的名称来确定,我要阅读、思考,起码知道我要保存的内容是什么(在讲什么、说什么)、知道哪里可能用到(可以做什么用、什么时候用)。
      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去制定个人文件的分类,应该简单、方便。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在建立文件分类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情况而定。一个原则是分类的深度不宜超过三层,即文件夹一子文件夹一孙文件夹,通常说,如果超过三层,自己再次打开的概率就会低于10%。
      对“人”的保存:在工作和实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是“知道谁知道”,即你在做事情的时候、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向谁去请教,知道谁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为了能获得他的协助,我们最好还能够知道这个人的背景、专业、优势、特长和个性等情况。了解一个人越多,那么你跟他交流与沟通的效率就越高,得到真正帮助的机会就越大。
    顶端 Posted: 2010-07-26 20:14 | 3 楼
    hpudqx

    该用户目前在线
    级别: 初级认证会员
    精华: 1
    发帖: 3649
    威望: 101 点
    财富: 101 论坛币
    活期存款: 6002
    定期存款: 30000
    总资产: 36103 论坛币
    在线时间:7346.5(小时)
    注册时间:2006-04-03 16:55
    最后登录:2012-05-02 16:3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推荐此帖

    第4章 共享知识


    一、为什么要共享知识?——让别人知道你知道
      作为知识工作者,你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和学习、利用、创造知识的能力,而你的知识力只有在被大家和社会认可后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你需要让别人知道你知道,你需要主动去做知识共享的工作。
      通过将自己的知识共享给别人、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别人做出对你的判断:你是否是值得合作的人、是否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

    二、共享知识带来的好处
    1、  能共享出来才能真正掌握——隐性知识显性化
      共享知识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写出来,能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是知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有意识地去做这些显性化的工作,有意识地让别人能明白你知道的道理,会促进你更深人地探究问题的本源,提升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养成了有意识地显性化你的知识的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对问题的了解越来越深人,从而摆脱了许多一知半解的状态,提高了个人的知识竞争力!
    2、  结识高质量的朋友——看一个人的身价,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
      积极主动地共享自己的知识,让别人知道你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可以有效地增强你个人的吸引力,从而更容易结识高质量的朋友,当然也会带来后续的合作机会。
    3、  建立个人品牌的最简单方式
      作为个体的知识工作者,你需要的不仅仅是让人知道,而且要让人信任,因此,通过共享知识无疑是一个快速建立个人品牌的好方法。让社会知道你、了解你、认识你并且信任你,就是形成你的个人品牌的过程。当形成你的个人品牌后,在人们进行选择的时候,比如招聘员工、寻找合作伙伴、寻找专家等,就会找到你,因为资源在流动的时候一般都会流到对他们更了解和信任的人和地方。
    4、  让企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组织之所以存在,其目的在于解决单凭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希望能通过合作达到1+l大于2的效果,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和效益。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对于组织的发展极其重要,通过知识共享和传播,企业可以成为智慧型企业,政府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教育机构也可以提升自己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率。

    三、共享知识的捷径
    1、  清楚知识共享的对象
      在做知识共享的时候,一定要记着你想把知识共享给谁,即共享知识的“客户”是谁,他们习惯于什么样的方式,然后以他们能懂和能接受的方式去展现给他们,这样你的共享才能真正有效果。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共享对象,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在知识共享中不要故意炫耀和卖弄自己的知识,要尽量用平实、通俗的语言去传递你的知识,尤其不要满口或者满篇都夹杂着外语和专业术语,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对于知识掌握不够深入的表现,同时也会引起大部分人的反感。
    2、  知识共享的范围
      知识共享的范围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即使想共享但可以共享的内容并不多,对一个行业和领域,没有三五年以上的积累是很难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的。
      对于毕业五年以内的人,建议知识共享的范围以你所在的机构和同事、同学朋友之间为主,这个阶段的知识共享主要以提高自己知识学习的效率、让别人了解你的个性和能力、展示你的潜力和学习精神为主;
      对于毕业五年以上的人,很可能已经在单位担任了一定的职务,在行业内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体会,这时候除了可以在你所在的机构内共享外,还可以将知识共享的范围拓展到你所在的行业和领域。
      对于毕业十年、十五年以上的人,你的知识共享的范围可以扩展到整个社会,这时候从知识上说你应该已经掌握了所在领域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并有了多年的实践经验,你可以从更高的层次共享你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这时候也是你的个人品牌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多参与行业内的研讨会、论坛等,争取多发言以展示自己的观点。
      需要强调的是,在所有的共享中,你在单位内部做的知识共享是你个人发展的基础。因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你所在的单位才是你发展的本源,这里给你提供薪水让你养家糊口,这里给你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你只有在这里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尊重和重视。

    四、共享知识的渠道
    1、  利用单位提供的机会:复印资料、QQ、会议、聚餐……
    2、  将知识共享给更多的人:
      传统知识出版渠道:期刊、书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