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真的盛行“以肥为美”吗?

 林歌馆藏 2012-05-02
唐代真的盛行“以肥为美”吗?

   唐代盛行“以(肥)胖为美”来审视人物、特别是女性的说法,流传颇广。该说主要来源于人们欣赏唐代宫廷绘画和仕女图后的感性认识。从笔者所检索的文献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时人论述,并无“以胖为美”或类似观点,相反在唐代文献中保留着不少以细瘦为美的资料,且以安史之乱为界,唐人审美习俗是发展变化的。

  《虢国夫人游春图》

    安史之乱前,胡人和北方汉族人比较流行以壮硕、高大为美的习俗,这应该也是当时审美的主流观念。从先秦开始,我国南北方就有诸多习俗观念不同,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先生的《南北学派不同论》对此有精彩阐述:“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王国维先生也说:“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这些观点也适合分析唐安史之乱前生活在北方主要民族的审美习俗。

   《诗经·卫风》最早描写贵族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该诗标题是《硕人》,首段写道“硕人其颀”,颀指高长;“领如蝤蛴”,指脖颈如蝤蛴,又白又长,可见庄姜是身材壮硕的高大美女。正如童书业先生在《春秋左传研究》所说:“至当时‘美’之标准则似以健康为主。”以壮硕、健康为美的审美观在北方汉族、特别是以游牧为主的胡人中,一直是主流。我们仔细观察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可以发现,画中的宫女、仕女多为北方女子,北方女性多方脸或宽脸,故脸部有些宽的感觉;但脖颈较长、身材高,总体上不是肥胖而是壮硕、高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