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诗经•国风》中的择偶标准,你中了吗?

 虚花悟看红尘世 2017-10-04



一、高大壮美


 

外貌是每个人的第一特征,对外貌美的追求,不仅是我们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就算是几千年前的周代人也不例外。


《诗经》中描绘了大量的人物,有男有女,其中描写的大多数人物形象,都是以形体高大为特征,可以说明高大壮美是当时人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同时也成为了择偶的必不可少的一条标准。


从《诗经·国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男性心目中,高大、俊美、丰硕是美的象征。《卫风·硕人》是《诗经》中最具典型代表的,也是最早描写女性具体的容貌之美的一首诗歌。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这首诗描写的是贵族夫人庄姜的外貌,首句就以“硕”开头,“硕”在《尔雅·释诂》中的解释为:“硕,大也。”给人以身材高大之感,接着又说她“颀”,也就是长的意思。


这就很形象地说明庄姜是个高个子的美女。紧接着又从纤细的手指,白皙的皮肤,修长的颈部,洁白的牙齿,丰满的额头,弯弯的眉毛等方面从下往上进行身体各部位的细节上的描写。


方玉润评价这首诗歌时说:“仪容之美,千古颂美人者,无出此二语,绝唱也。”[7]对其刻画人物形象之美、之细评价甚高。“敖敖”,也是长的意思。


“颀、敖”都是同义,郑笺云:“敖敖”犹“颀颀”也[8]。都是形容女子高长美丽。《诗经》中以“硕人”为美人,把“硕”作为择偶的标准,在许多诗篇中都出现过。


也有许多诗篇,是以女性的眼光去衡量男性,但也离不开“硕”、“美”二字。如《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又有《齐风·猗嗟》也有“颀而长兮”的句子。


《国风·邶风·简兮》“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这里的“俣俣”是魁梧健美的意思,翻译出来大体就是身材高大的人看起来魁梧健美。


《小雅·白华》中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维彼硕人,实劳我心”的句子。“我”因为思念“硕人”而长啸悲歌,扰乱心神直到痛心疾首,备受煎熬。


由此可见,古人皆称美人为硕人。可见这时女子是以身材高大为美,对于理想中的男子也是以身体高大为美。朱自清《古诗歌笺解释三种》中说:“大人犹美人,女亦称硕。”可见当时的择偶标准是以“硕人其颀”为前提的。


女子除了欣赏男子的高大、魁梧之外,也注重男性身体的壮实、有力。《国风·邶风·简兮》中有云:“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女子因为观看舞者的表演而爱上舞者,在“硕人其颀”的基础上,因为舞者表现的阳刚之美,“有力如虎”, 脸色红润彰显出身体健康之美。


“赫如渥赭”,唐莫尧在《诗经新注全译》中解释说“‘赫’是‘红色’,‘渥’为‘厚’。‘赭’是‘赭石’,俗名土红,昔做红色涂料”[9],就因为脸色红润,而获得爵位,说明身体健康在当时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卫风·伯兮》中“伯兮朅兮,邦之桀兮”。朅是偈的假借字,威武壮健的样子。桀通“杰”,杰出的人。


远征的丈夫是女子心目中威武雄壮的勇士,所以她心甘情愿“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所谓“女为悦己者容”,既然我那威武雄壮的丈夫不在身旁,我又打扮给谁看呢?所以不如不打扮,甘愿一心思念我的爱人,直到忧思成病,我亦无所悔恨。


《卫风·淇奥》中“有匪君子……瑟兮僴兮,赫兮咺兮”说“君子”外貌矜持庄严,威武且有威严。


《郑风·叔于田》亦有“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在女子心中男子高大壮美,威武庄严才是美,是她们选择配偶的一条重要标准。


我们试想一下,为什么先秦诗经时代人们的择偶标准要以硕大欣长,勇武有力为主呢?


其实跟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对人的体力的要求较大,所以在择偶时候更加注重这方面,所以对男性要求高大壮美,身体健康,具有男子的阳刚之气。


对于女性同样以体型高大,体格健壮为美,这也是因为能够更好地劳作。这可以从《诗经》中大量的描写劳作的诗歌看出来,很多的女性都“志在于女工之事”[10]。


如《关雎》中“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中“流”、“采”、“芼”把女子采摘菜荇菜的优美形象勾画出来。


《卷耳》描写一个采摘卷耳的女子。


《采蘩》中为了祭祀而采摘蘩的女子,是为了家族的发展而劳作。


这些女子都给人以勤劳之感。选择这样的女性为妻,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更有利于产出身体健康的下一代,使得人口得以延续,得到更为优秀的劳动力。


二、端庄貌白


《诗经》中有许多诗句描写女性容貌之美的句子,在男性眼中由以皮肤白皙为美。


“白”字在《诗经》中的表现相当广泛,主要是指光彩,包括肌肤的白净,手指的纤白,面部的白皙,开了重色之先河。


诗中不乏有对女性形象的直接表述,多种多样,不可胜数,城边静女、月下姣人、采桑少女、出嫁少妇、幽怨弃妇、离异的思妇,在诗中应有尽有。


其中,对女性美的描写,最具代表性的,是卫风中的《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分别对庄姜的各个部位的美进行描绘,而最主要的是对其脖颈的描写。


蝤蛴是天牛的幼虫,呈黄白色,身长足短,圆筒形。用以形容庄姜脖子的丰润白皙,用瓠仔比喻牙齿,其洁白匀称整齐可知。


《诗经》描写月光的诗歌《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毛传》中说“皎”是月光。


诗句用朗月比喻女子皎好的脸庞,如明月一般皎白。《召南·野有死麋》中“白茅纯束,有女如玉”。以玉石比喻男子,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司空见惯,但以玉石喻女却很少见。



《召南·野有死麋》描写一位下层人民的打猎生活,他遇到女子的第一印象是“有女如玉”,映入眼帘的是女子的肤色如“玉”般洁白,然后被吸引住,最后才会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的感叹。


《郑风·有女同车》中“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以身上佩戴美玉来赞美女子美好的品德,另一方面也暗示只有纯白的美玉才可以与女子的美丽面容相匹配。始终以赞美的语气表达男子对女子的“德音不忘”。


分析这一阶段诗中对女性美描写的特点和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处在中华文明发展之初,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限制,人们对自然及自身的认识相当有限,人们的思维、人们对审美的体验和把握无不停留在初始的童年时期,也就是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举目所见,触类所及,所以将人类美的事物赋予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如美玉,月亮。


正如《易传·系辞 》所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类万物之情。”[11]因此,他们的审美参照、审美体验、审美表达,也必然借助这些最深印象的记忆去具象地再现。


而此时这种关于女性美的描写,不过是一种最简单的概念置换,还不具备任何的语言思维方面的推理、判断,因此也不具备任何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也正因如此,这种描写,才显得那样的远荒、古朴、纯真和原始,几乎是宁静和谐的“天籁之音”,而显得“大意雍容”,因此,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三、窈窕淑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我们从诗经开篇之作《关雎》开始阐述,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当时的择偶标准是否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原则,但是对女子的第一要求是美貌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但是不仅如此,女子的内在品德也是男子择偶的重要标准。


“淑,善也”(孔颖达),是有才德、善良之意。“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男子因为追求不到这个外貌极佳,品德贤良的女子而辗转反侧,但他并没有放弃,“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使用各种手段来讨女子的欢心。



很多人认为男子因为爱慕女子,而取悦于她,其实不然。“钟鼓乐之”,在当时那个时代,只有重大礼仪,如祭祀之时才会用到礼器。说明这位男子是将追求这位女子作为与像祭祀这样的人生大事去做的。


男子觉得他有责任去迎娶这位“淑女”。“此窈窕淑女,既得之,则当亲爱而娱乐之矣。盖此人之德,世不常有,幸而得之,则有以配君子而成内治,故其喜乐尊奉之意,不能自己,又如此云”[13]。


诗经中有许多爱情诗歌向我们展示那个时代的择偶标准,描写女性的亦有很多。“淑女”包含的含义很多,如《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歌用盛开的桃花来赞美这位美丽动人的新娘,因为这位新娘能够“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能够给夫家带来欢声笑语,结婚后能为夫家生儿育女,能够与夫家家人和谐相处,从而给大家带来幸福美满。


《邶风·燕燕》有“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的句子,意思是仲氏为人可靠,她的心地厚道,既温柔又和蔼,谨慎又周到。


“淑”字是对这位女子品德的高赞誉,把这种品德体现得淋漓尽致,《东门之池》中亦有“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彼美淑姬,可与晤语”、“彼美淑姬,可与晤言”的句子,它表达了男子对一位美丽女子的赞美、怀念。


他所思念的女子是具有美德,善解人意的,否则怎么可以做男子精神上的知音呢?再如《氓》中的女子,在氓向她求婚以后,她非常重视,与其分手时,把男子送了一程又一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多么含情脉脉而又多么不舍,与男子约定好结合的期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又是多么婉转。


这里显示出女子的忠厚、善良的品格和对爱情的忠贞向往。


在于男子分别以后又盼望氓能够快点到来迎娶自己,当“既见复关”,则“载笑载言”,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并要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结婚以后,女子则天天早起晚睡,操持家务,并希望与丈夫白头偕老。同样显示该女子的纯真忠厚的品格。


四、谦谦君子


人性之美不仅仅体现在外在容貌之美,更是外貌美与内在品德之美的有机统一,“君子”与“淑女”是几千年来人们分别用来形容男女双方品德的词语。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用“美”和“善”的标准来要求男方。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中的《卫风·淇奥》篇,是女子赞美男子的一首诗歌,这里的君子是一位贵族。《诗序》中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



这虽然不一定是作者的本意,但是确实描写了一位身份地位很高的男子,他雍容闲雅、端庄大方、博得了一位女子的深爱。因为在淇奥狂欢的季节里,他们曾一起欢乐过。


因此他的音容笑貌,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歌以淇水弯曲幽深之处的绿竹起兴,让人似乎看到的是“君子”挺秀清朗的风姿,而联想到“君子”内在的“虚心有节”,展示“君子”的品格,才华。


而这位女之爱上这位君子,也不是因为他的地位与财势,而是因为他的全部的“德”与“行”。尽管诗中也说到他的服饰和车辆的华贵,但主要强调的还是他的温文尔雅,不像其他的贵族那样高傲和粗蛮,空有一身好皮囊。


本诗主要运用大量的比喻,首章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第三章“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又表现了一种变化,一种过程,暗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选择作比的事物,无论是“竹”、“玉”、“金”,都紧扣“有匪君子”的内秀之美,才华横溢,光彩耀人。


另如《郑风·叔于田》和《齐风·卢令》都是从一位女子的角度去赞美自己心爱的小伙子,而这两位男子都是猎手,她们觉得自己的爱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他不仅貌美而且品德好,诗中说他们“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他们不但人长得英俊潇洒,孔武有力,并且温良贤德,举止得当。


前诗中他虽然却不在“我”身边,但是我却对他无比思念。后面那首诗歌,女子对这位男子的威严仁德一见倾心。虽然他们都是猎手,地位不高,但是他们品德高尚从而俘获了这两位女子的芳心,说明品德在女子的心中显然高于身份地位。


这样的诗篇还有很多,如《周南·樛木》、《召南·驺虞》、《邶风·简兮》等诗篇,都是赞美男子的雍容华贵,赞美美男子的、美君子的,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有舞师,有猎人也有贵族,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有着极为美丽的外貌和高尚的品德。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诗经》时代女子理想配偶的准则,即美貌,仁德再加上威武或者才干,简而言之,也就是美和善的有机统一。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