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课参考 作文中诗词名句运用分类汇编(下)

 yang03468@163.com 2012-05-03

作文中诗词名句运用分类汇编(下)

 

(二十七)春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二十八)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上)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二十九)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三十)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三十一) 毛泽东诗词名句汇编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
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
7.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登庐山》)
8.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答友人》)
9.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10.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11.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12.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13.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4.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 
■■■


附录1:
名句,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何谓“名句”?《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著名的句子或短语。按这个解释,诗词、谚语、俗语、座右铭、格言等等,只要是广为人知的,都可以看作名句。名句是人类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闪烁着灵感和诗意的光芒,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翻开近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名句的恰当运用,成为了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引作标题。

  名句以它的深刻、隽永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很多考生直接借用名句在做标题。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1999年一江苏考生)、《横看成岭侧成峰》(2000年一山西考生)、《把根留住》(2001年上海考生)、《得失寸心知》(2002年一湖北考生)、《乱花渐欲迷人眼》(2003年一安徽考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2004年一重庆考生)。

  二.引作题记。

  如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作者用了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一古词作题记,并借这一题记以从容的气度,信手拈来李白、苏轼、辛弃疾三位诗词大家的词句,用简练而富有文学韵味的语言,传神地勾勒出了这三位历史文化名人背离他人期望,守护自我认识、超越凡俗、遗世独立的不朽风骨,使人啧啧称叹,回味无穷。

  三.引作开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选择,“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历览前贤,我发现选择竟有如此丰富的蕴涵。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有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唤:“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002年高考作文《选择》)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样形容诚信:“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而清白的良心最重要的内容便是诚信。”(2001年安徽考生《温柔的枕头》)

  上面列举的都是文章的开头,它们都用饱含哲理的名句开头,不仅简洁地点明了观点,而且为全文立下总纲;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理论色彩,而且给文章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引在中间。
 
  让我们先来欣赏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中间的两段。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笔下的绿色,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簪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丝耀眼的亮色。

  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原文是从历史、文学、自然、人类无不因“多彩而精彩”四个层次展开论证的,这里选的是中间两个层次。屈指一数,四段文字,一共用了七处引用,而用引用得恰到好处,不仅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且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不仅让人呼吸到了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而且为文章增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

  五.引在结尾。

  诚信,又回来了……不再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希望你不再离去,永远留在这个温暖如春的世界!

  上面引用的是2001年高考中一江苏考生的《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结尾。作者巧妙地借用了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用三言两语表达出了对诚信的呼唤,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了“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名句是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笔者在这里只举了直接引用名句的例子,化用名句同样魅力无穷,但是,不管是直接引用名句还是化用名句,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附录2

让名句成篇,幽默识记

——一位高中生的忏悔


我出身低微,本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相信“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我相貌平平,原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节操,无需“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成绩本来骄人,以图“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可在网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怂恿下,我为上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致品学兼劣,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此作一忏悔,“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我为上网经常迟到,看到迟到被抓的难友们,我安慰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课也不注意听讲,地理课上“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数学课上“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政治课上不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辩证法,历史课上不体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语文课上不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文经验。而是偷看无聊小说,然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看小说的心情并不好受,有时干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打起了盹,甚至打起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呼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我被老师叫醒回答问题时“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回答不出不得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罚站在大庭广众之下。但在自习课上,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只要有我在,教室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只有在班主任前来造访时,我才“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体育课音乐课是我的最爱,我可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为了上网,我有时逃课。校门口虽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会爬墙而过。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偏激。没选上班干我会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并感慨道:“我是差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我是男生,‘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值日不想干,试想连“各人自扫门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都做不到的人,何谈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胸怀呢?作业总嫌多,不想做,常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有时被叫到办公室罚写作业,当老师返回检查时,已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不见我的踪影。为此检讨书写了不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时总是说到做不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有时真想放长假回家,每当月圆之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使我盼望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真的有一天“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到家,“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因为我染了黄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爱上了喝酒和交友,与朋友约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并信誓旦旦表白:“虽然‘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但我也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当朋友转学时,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朋友安慰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朋友走后,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考试前夕,“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却深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作起了小抄,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刚看小抄被逮个正着,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只好向别人要答案,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只有遇到知音时才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偕同作弊。公布成绩时“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知耻而后勇,我认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事后不久又逃课如初。 当班干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好言相劝时,我会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当老师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教育我时,我会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当班主任以“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教导我时,我“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甚至反驳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说起谎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头头是道。不仅不为之羞愧,反感到受到了极大的委屈:“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被学校劝退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奉劝我的学弟学妹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时刻牢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附录3

采来小荷生奇巧,摘得红杏添秀色
      ——试谈诗文名句与考场写作的联姻

我们深知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要想使考场作文语言出现亮色,就要有意识地使诗文名句与写作联姻,或直接引用穿插在行文中,使文章增色添辉;或者变用一下,机智地使它适合行文的要求;也可以在它的触发下写出诗情画意或意蕴深厚的文字来.这样去做,既可以夺人眼目,又可以化解表达的难度,两全其美 ,何乐而不为?下面结合一些考场佳作谈谈:
叙事写人的记叙性的文章,也要注意用诗文名句来进行背景的营建,用诗情画意来烘托故事情节的展开。比如在高考作文佳作《梧桐夜语》中的开首: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下,父亲女儿和儿子正在乘凉。天上星光闪烁,似乎在向这个人世间叙说一个优美的故事。微风徐徐吹来,梧桐的影子在夜色里婆娑起舞,好一个“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动人景象!接下来在叙写三人关于老旧树皮的哲理思索。杜牧的名句的融进,使语言富于文采,引人入胜。古人云:“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恰倒好处地使用名句,不应该仅限于文章的点缀,也应该看作写文章的一种基本要求。只有平时注重阅读,不断积累,作文应试时才会怀中掏宝,运用自如。
散文,如若是叙事或写景状物为主,那么使用名句的作用自不待言,如有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文章,主旨是观望春日的黄昏的景色的感触,他是这样写的:"哪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的繁花无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可对于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一连好几天,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着他们,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神悟了一句话: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这个文段的结尾话语很有意蕴,就是西方一位哲人哈利法克斯的话语“真正的美德如河流,越深越无声”的启发与改造.
尤其哲理化的散文更是如此。被誉为神采飞扬文势逼人的高考佳作《冷香飞上语文来》,就是这样经典性地使用名句,比如:“语文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结尾时候,改造名句形成:“这就是语文,如此丰富多采的答案,请我们坚信,语文的教育之路必将是光明大道,所谓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语文”。这句借鉴的是宋代的词人姜羹写荷名句“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把生活与语文结合后的好处写的令人悠然神往,叹而观止。
议论说理性的文章,使用名句在辅助自己说理方面更是起到毋庸置疑的作用。比如有篇高考优秀作文谈读书是自己的财富,是这样集中使用名句的,“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
白朗宁说:‘拿走了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的重要……\\\"
一根羽毛也许太平常了,但组合起来却是艳丽的彩屏。如果聪慧的同学们从名句融入写作入手,那么考场作文的辉煌也就不远了。


附录4
巧用古典诗文 增添文章文采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中国人民永远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
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加强古诗文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古诗文教学历来提倡诵读,诵读不仅是学习古诗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积累知识最主要的手段,而积累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除了重诵读,重积累外,我们还应该重视运用。下面我就如何把古诗文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去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要求语言讲究文采,如珍珠美玉,既有闪亮的文采,又有丰厚的内蕴。从2002年到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高分作文中充满文化底蕴的文章几乎占了半壁江山。2005年四川省公开的满分作文中,底蕴类作文占了大半。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文采、充满文化底蕴呢?巧妙运用古诗文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1、以名句为题,画龙点睛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壶好茶,香气越芬芳,招徕的顾客就越多。巧妙地运用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文章标题,能使作文题目一枝独秀,靓丽夺目,扣住读者的心弦,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可直接引用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等;可巧妙化用名句,如《莫把情云遮慧眼》(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怎一个“情”字了得》(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词中的诗句“怎一个愁字了得”)《忙兮忙兮奈若何》(2004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化用了项羽《垓下歌》中的诗句“虞兮虞兮奈若何”)。
2、以名句作题记,导引全文
题记,是指写在文章题目下、正文前,自拟的凝练的句子或引用的名言警句,它独立成段,作为对文章内容的重要阐释或揭示其主旨,起引导全文的作用。恰当地引用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既可以起到点题、揭示主旨、渲染气氛的作用,又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成为一大亮点。如2004年高考佳作《闲话山水》的题记:“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佳作《独上高楼》的题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
古人强调为文“起要美丽”,并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文章开篇就引用古诗文中的丽词名句,它往往一下子展示出作者的才华与个性,吸引住读者,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生命的色彩》就这样写道: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生命的颜色,灰暗、沉闷;“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是苏轼生命的颜色,雄浑、超旷。那我的生命是什么颜色呢?
作者运用李清照、苏轼两个宋代词人笔下的名句开篇,形象而凝练地告诉我们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名句虽短,却含蓄深沉,极具概括性,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启迪人们对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作出正确的选择。
4、用名句写景,境界优美
引用古诗文中的名句写景,不仅展示出优美的境界,也显示出文章丰厚的文化韵味。散文《家乡的三月》,为了突出江南三月独特的魅力,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三个名句,江南莺飞草长的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意境优美而清新。
5、用名句议论,观点鲜明
《用旁观的眼神》(2003年高考佳作)引用名言,用议论的笔调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写道:
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患得患失后,深谙自己的心跳。是“荣辱不惊,看厅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潇洒,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坚强。用旁观的眼神,才能揣度出事物的美丑并不因为自己的情思而偏移,才能顿悟:自己的心态才是最准确的一面镜子。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收获一份乐观,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品读一缕情思,成为后人仰望的一种超凡的高度!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陶醉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漂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迸发与升华!
引用古诗文中的名句进行议论,不仅使文章的观点鲜明深刻,而且使文章具有丰厚的思想底蕴和文化韵味,将作者的人文情怀展现得酣畅淋漓。
6、用名句抒情,情感丰富
例如,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用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
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引用这些诗句后,就比用“我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黄河长江,还有泰山庐山等等”这样的句子传达的信息和情感要丰富得多,显得具体形象,气势磅礴,很有文采。
7、再现历史情景
历史情景像一幅画,朦胧地定格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如果把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典型的历史人物、著名的文学形象清晰地再现出来,这些失落的旧闻一样会让我们激动不已。如写陶渊明的隐逸生活,有学生在高考作文中这样再现陶翁的乡居情景: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绽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还有学生再现王昭君出塞后怀乡的情景、霸王乌江兵败自刎的情景、荆柯刺秦王的情景等等。2005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作者把目光锁定在项羽、司马迁、李白、杜甫四位历史巨星身上,窥其灵魂,书其功绩,颂其品格,赞其精神,将“忘记和铭记”的辨证关系阐释得深刻而透彻,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
8、再现诗词意境
诗词是语言的高科技,是历史和生命的浓缩液。如果把诗词的意境再现出来,我们会像翻看历史的画册一样对那些古典的诗情深怀敬意。例如对王维的《渭城曲》,著名作家余秋雨这样再现原诗意境: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恰到好处地引用古诗文名句入文,无论写作何种文体,都能发挥出多角度的立体的独特的魅力,使文章锦上添花,同时,广泛引用名句入文,能尽显作者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当然,要恰当自如地运用古诗文,前提条件是要背诵积累一定量的古诗文,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要求学生积累时,还要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如把古诗文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作为写作的素材。比如:关于月亮的诗句,学过的就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把这些诗句归为系统分类整理中的一类,待要写作跟月亮有关的文章时,就自然把它们搜索提取出来。分类整理标准多样,可分别按内容、情感、季节、景物等等归类,比如把关于表现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归隐田园、思乡念亲等主题的诗句分别归为一类,把关于表达哀怨愁忧、欣喜欢快、离愁别恨等情感的诗句分别归纳为一类,把关于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句分别归为一类,把关于描绘“流水”、“落花”、“杨柳”、“荷花”等诗句分别归为一类。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就会意到笔随,左右逢源。

 

 

附录5:
引用古诗文名句提高文章品位
  
2005年高考优秀作文,有力地告诉我们,注重积累并学会引用、化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有利于展现考生自我风采,提高文章品位。
引用名句,搭建文章框架
在《人生三部曲》(江苏高考范文)中,借用了“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三个诗句,分别隐喻人生的三个阶段,也分别引出了王勃、斯宾诺莎、殷雪梅三个典型人物与他们的感人事迹,形成了文章的整体框架。同时,也显现了作者宽阔的视野,说理自然而有厚实凝重之感,立意脱俗又显气度不凡。
引用名句,翻出了新意
《意外花开情理枝头》(河北高考范文)一文第五段,“读惯了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婉约窈窕,‘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儿女情长,那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是不是如羽调商声转成黄钟大吕般出人意料呢?追本溯源,却是那乱离之世,家国之恨,才使这位柔肠百转的女词人对着滚滚湘江、一弯残月,把浅唱低吟换作了仰天长啸。” 作者选用了人们所熟知的诗句,却翻出了新意,阐明了一个观点:李清照诗词风格的迥异源于那“乱离之世,家国之恨”,阐释合情合理,令人叹服。同时语言也显得鲜活优美,充满了灵动之气。
 引用名句,凸现鲜明个性
 《执子与通子》(福建高考范文)一文, “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名句的引用,刻画了历史上庄子、陶渊明、王维等著名文人进退随心,处世通达,显露出他们鲜明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引用名句,蕴涵诗意之美
《圆润锋芒》(福建高考范文)的第二段,“‘一事能狂便少年’,少年的锋芒是调色盘中最耀眼的亮色。少年的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涛成无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些年轻的心脏,有力地搏动,从而翻卷出大唐的万千气象,使大唐绽放成一朵傲视群芳的牡丹,使后人远远仰望远远怀想。”古典诗句的引用,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质与审美趣味,蕴涵着一股浓浓的诗意美,让读者回味无穷。
引用名句,彰显文章主旨
在《钓罢归来不系船》(湖北高考范文)一文中,作者为一代诗圣杜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小小的心胸有难以容纳的忧国伤时叹息而感喟不已;为苏轼既有“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的沉甸甸的责任与举措,又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潇洒豁达而深感欣慰。诗文名句的信手拈来,可以看出考生平时积累之丰富厚实,语言之典雅流畅,更重要的是通过名句的引用彰显了文章的主旨: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化用名句,抒发作者心志
《今年的我要飞翔》(辽宁高考范文)一文中,“于是我拒绝了琼瑶的缠绵悱恻,挥去了三毛的浪漫潇洒,远离了金庸的‘刀光剑影’告别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杨柳岸的晓风残月已不再是我悲吟的对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已属于过去,而现在所要的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份执着……”这段文字,化用了柳永的《雨霖铃》《蝶恋花》以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诗句,抒发了一个考生在吸取去年的失败教训后,希望自己能展翅高飞,花红胜去年的自信与执着。
由此可见,在高考复习阶段,注重古诗词名句的积累,并灵活运用,对迎对高考作文将有较多的帮助。
2005年10月18日《现代教育报 高考周刊》

附录6:

高考作文得分技巧

高考作文不同于平时习作,它是“一锤定音,不许再来”。所以,它必须“抢眼”,要在阅卷老师判分的“第一时刻”,就获取他的好感。为此,以下八大技巧不妨一试。
一.巧设题记。题记具有意蕴丰厚﹑轻微绵长﹑语言精美等特点,巧设题记可以开宗明义,可以创设情境,也可以展露才情,它能一下子拨动阅卷者的心弦,使阅卷者对你的文章顿生好感,所以不失为使自己的文章生色的一个妙招。题记的拟定,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睿智心语,也可以有感而发,自行雕琢。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做到:①暗合文旨。②意味深长③富有文采。
二.拟小标题。把一个大的话题或意旨切分成三至四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的部分,并配以精当的小标题,既可以收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写作实效,也可以给阅卷者以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良好印象。小标题的拟定必须注意,①体现行文脉络;②符合逻辑顺序;③短语格式一致。
三.合理分段。就阅卷的视觉美感而言,文章以四至五段为宜。若写成记叙文,自然有起因﹑经过﹑结果三大部分,但过程部分适宜按进程切分成二至三段 ;若写成议论文,自然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部分,但分析问题部分适宜按分论点或并列、对照﹑层进﹑总分等论证结构切分成二至三段。段落的切分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各段意思要相对完整,②各段字数要相对匀称(或全文各段相对匀称,或首尾匀称﹑中间各段匀称)
四.画龙点睛。当前,阅卷老师深感考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低龄化”“幼稚化”的弊端。文章中缺少生活的体味﹑青春的思辨和时代的激情。为此,广大考生有必要在客观冷静的叙述基础上,单立一段,画龙点睛,升华出思想感情的火花﹑生活哲理的闪光和人生意义的感悟,向阅卷老师尽显我们当代高中生的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画龙点睛之笔要注意:①宜紧扣文旨,忌凭空生发;②宜蕴含哲理,忌空洞说教;③宜饱蘸深情,忌空喊口号。
五.一句立骨。“一句立骨”就是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贯穿始终,构成文章的基本骨架,显示行文的思路。采用“一句立骨”技法,能使文章不枝不蔓,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风。使用“一句立骨“技法要注意:①“一句”要倾情打造,力求生动﹑凝炼﹑有意味;②“一句”呈现要及时,力求自然﹑恰当﹑有意义。
六.援用活例。高考作文的选材应该体现时代性,要给阅卷老师以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让他们体察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书生意气。譬如,谈“拼搏精神”,选女足就比选女排鲜活;谈钉子精神,选白耀平就比选“雷锋”鲜活。援用活例要注意①要紧扣主旨,忌为新而新;②要持之有据,忌张冠李戴;③要高度浓缩,忌冗长引述。
七.力炼整句。整句可以给阅卷者宜结构匀称,语脉贯通,气势恢宏的语言美感,用于议论,可以层层生发,增强气势,似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用于抒情,可以蕴情扬志 意荡神驰,似行云流水,俊逸洒脱。力炼整句要注意:①意蕴要流畅;②要有层次感;③结构要匀称。
八.化用诗文。有些考生深感自己的文章文采不足,缺少文化底蕴。对此,不妨把自己在“名句名篇”识记中积淀的诗文名句巧妙地化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使自己的文章搭上提升文化品位的“直通车”。此类诗文名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①思想性方面的: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名句;②艺术性方面的:描绘景物凝炼传神﹑意境深邃的名句;③教育性方面的:概括生活的哲理或为人处事方法的名句。


附录7:
高考作文如何妙借古诗文出彩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一)局部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03年福建考生的《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辨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二)全篇引用。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2003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与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其行文结构与情感抒发融合无间,曲尽长篇歌行体诗歌之妙。《琵琶行之父母有情》这篇作文妙就妙在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文章的第--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01年南京考生蒋昕捷的《赤兔之死》,2002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03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值得一提的还有2002年江苏考生写的五言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其语言脱胎于古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以一位才华横溢有志投身西部大开发的青年作为叙事的中心人物,写得像模像样。请看其开头: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驶语言的功力。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是不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四、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例如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可以联系自己对屈原的理解来改写,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感悟。下面是笔者在作文课上为学生所作的示范:
“漫漫长路,我能追寻到什么呢,我又能拾掇起什么呢?屈子的脚步声清晰地在耳畔回响着,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身影似乎总在眼前晃动,诠释出了一种精神的内涵。
精神路上的追寻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也许我们从来就无法摆脱这种宿命的折磨。难以宁静的汨罗江啊,一朵涟漪拨弄起无尽的思绪,在跋涉的途中牵引着你我的方向。
漫漫长路,终极的目标始于脚下。
生的价值,死的分量,让脚印去求索,让过程去评判。”
这种写法既能忠实于原诗(文)的内涵,也能闪现出个性创造的光辉,不失为作文“出彩”的一种途径,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完全可以做到。例如笔者学生王诗红所写的《千古心情》:
“千古心情,是慈母手中的针线,是游子身上的衣裳。夕阳西下,枯藤老树残阳斜挂,小桥流水,风儿吹散屋顶的缕缕炊烟。鸟儿都归了家,而脚下的路却依旧连着天之涯。无边无际的远方呀,今晚我将会魂归何处?孤独的旅人,守望着满月的宁寂与苍凉:遥远的家乡,母亲是否依然伫立门前等候,温馨甜蜜的家是否也已燃起了炊烟?千古心情,是临行前母亲密密麻麻的一针一线,是临走时念念叨叨的叮咛嘱托;千古心情,是离别后游子声声深切的呼唤,是内心深处无数次的魂牵梦绕。千古心情,是母亲斑白的鬓角,是等待孩儿归来的瘦小的身影,是游子留恋的步伐,是频频顾首的期盼……
千古的心情啊,这千年不变的永恒。”
这个片段化用了孟郊《游子吟》和马致远《天静沙?秋思》的意境,将游子对故土和亲情的思念表达得细腻深婉,典雅蕴藉。2002年江苏考生的《东坡的选择》也是采用这种写法获得成功的。这篇高考作文化用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境,将苏轼一生的遭遇聚焦于一个感伤而又旷达的赤壁之夜,写出了苏轼的“心灵的选择”,既摄取了原作的神韵,又出之以新的情调。
改写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现古诗文的情景,也可以从古典名篇中寻找“空隙”,对内容加以创造性的改造,例如2001年天津考生的《新六国论》和2004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新六国论》从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提出六国破灭是“由于六国国君缺乏诚信”的观点;然后紧扣“诚信”剖析史实,论证观点;最后化用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名句,以“前人之鉴,后世之师。后人哀哀而不鉴之岂不更让人悲哀”收尾;文章立意深刻,分析独到,闪耀着个性的光芒。而《〈孔雀东南飞〉新传》则是“活用”古典文学资源,根据话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对《孔雀东南飞》大胆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编”,在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中国式离婚”,体现出了考生独到的创新精神,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洞察。

实际上,以上四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妙用古诗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这四种。在备考阶段,如果能将古诗文的备考和作文备考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来。
 

附录8

让名句成篇,幽默识记
——一位高中生的忏悔

我出身低微,本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相信“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我相貌平平,原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节操,无需“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成绩本来骄人,以图“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可在网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怂恿下,我为上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致品学兼劣,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此作一忏悔,“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我为上网经常迟到,看到迟到被抓的难友们,我安慰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课也不注意听讲,地理课上“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数学课上“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政治课上不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辩证法,历史课上不体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语文课上不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文经验。而是偷看无聊小说,然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看小说的心情并不好受,有时干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打起了盹,甚至打起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呼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我被老师叫醒回答问题时“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回答不出不得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罚站在大庭广众之下。但在自习课上,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只要有我在,教室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只有在班主任前来造访时,我才“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体育课音乐课是我的最爱,我可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为了上网,我有时逃课。校门口虽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会爬墙而过。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偏激。没选上班干我会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并感慨道:“我是差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我是男生,‘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值日不想干,试想连“各人自扫门前雪,那管他人瓦上霜”都做不到的人,何谈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胸怀呢?作业总嫌多,不想做,常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有时被叫到办公室罚写作业,当老师返回检查时,已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不见我的踪影。为此检讨书写了不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时总是说到做不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有时真想放长假回家,每当月圆之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使我盼望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真的有一天“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到家,“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因为我染了黄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爱上了喝酒和交友,与朋友约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并信誓旦旦表白:“虽然‘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但我也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当朋友转学时,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朋友安慰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朋友走后,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考试前夕,“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却深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作起了小抄,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刚看小抄被逮个正着,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只好向别人要答案,但“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只有遇到知音时才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偕同作弊。公布成绩时“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知耻而后勇,我认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事后不久又逃课如初。 当班干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好言相劝时,我会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当老师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教育我时,我会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当班主任以“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教导我时,我“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甚至反驳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说起谎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头头是道。不仅不为之羞愧,反感到受到了极大的委屈:“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被学校劝退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奉劝我的学弟学妹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时刻牢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