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麼是冥想 ??

 关心明天 2012-05-04
什麼是冥想 ??
                冥想(meditation)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增強自我知識和良好狀態。在冥想期間,人們也許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並調節呼吸,採取某些身體姿勢(瑜伽姿勢),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產生特定的心理表象,或什麼都不想。
                  對冥想的可測量的效果有一些爭論。批評意見認為在正常的「閉眼」休息狀態和特殊的冥想程序之間沒有什麼生理學的差異(Holmes,1984)。然而,冥想的追隨者認為冥想真正的生理學可被特化為寧靜的機敏,一種較低的身體喚起但增強的覺知狀態(Dliibeck &OrmeJohnson,1987; Morrell,1986)。於是,冥想至少可以減少焦慮,特別是對那些環境中充滿應激的個體(Anderson et al., 1999; Shapiro etal.,1998)。然而,冥想的目標不只是暫時緩解緊張。冥想的實踐者已經提出,有規律地練習某些形式的冥想會增強意識,有助於使個體獲得啟迪,並以新的方式看待那些熟悉的事情,把知覺和思維從自發的已學會的模式中解放出來。一些研究者也已經提出,有規律地進行冥想可使心理超越西方心理學所認為的侷限--甚至導致在可測量的智力和認知操作上的增進(Cranson et al., 1991)。冥想實踐中一流的佛教教師漢(NhatHanh)(1991)建議,對呼吸的知覺,以及只是欣賞你周圍的事物都可以成為通向心理平衡的途徑。
                  冥想,並非僅僅是放鬆(Relaxation)這麼簡單。後者只是簡單地使身體和心情放鬆休息下來;冥想卻是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點或想法上,在長時間反覆練習下,使大腦進入更高的意識(類似禪的「入定」),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調息法」及「冥想」是較高層次的瑜伽術,並不適宜自學,初學者必須先練習各個瑜伽姿勢,待充分掌握後才可學習它們。此外,患有任何情緒病或精神科疾病的人士,更不可練習「調息法」或「冥想」,以免造成危險。簡單而言,胡亂練習「調息法」或冥想會對健康造成不少傷害。
                  所謂的冥想就是停止知性和理性的大腦皮質作用,而使自律神經呈現活絡狀態。簡單的說就是停止意識對外的一切活動,而達到「忘我之境」的一種心靈自律行為。這不是要消失意識,而是在意識在十分清醒的狀態下,讓潛在意識的活動更加敏銳與活躍,進而與另一次元的宇宙意識波動相連接。
                  宇宙本身充滿著波動,波動即是資訊,充滿著未知的構想。藉由冥想開啟右腦的人,能夠自由自在的使用宇宙的資訊與構想。人類的腦,受到天體星球運動的支配,是宇宙的一部份,而且具備著和所有波動同頻道的機能。如同收音機一樣,調對了頻率,就能清晰的接收到訊息一般,冥想就是調整自己與宇宙波動的一個方式。
                  冥想原本是宗教活動中的一種修心行為,如禪修、瑜珈、氣功等,但現今已廣泛的被運用在許多心靈活動的課程中。以研究超導體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英國人布萊恩·佐瑟夫訓遜,也是養成藉由冥想收取心靈訊息的人,他曾說過:「以冥想開啟直覺,可獲得發明的啟示
                  雖說是冥想,但其方法很多不勝枚舉。有坐禪的冥想,也有站立姿勢的冥想,甚或舞蹈式的冥想。還有,祈禱也是冥想、讀經或唸誦題目也是冥想的一種。如果採用不合乎自己的冥想法時,不但有痛苦,而且更是白費心力,最後只有帶來身心的疲勞。凡是可以達到「無」心,也就是能夠停止低我意識(左腦意識)的活動,任何一種冥想法都可以,也是對其人的最正確冥想法。不過,這種合乎自己的冥想法只能靠自己的感性來判斷,別無它法。另外,《腦內革命》作者春山茂雄認為,看部喜歡的電影、聽聽最喜歡的音樂(古典、爵士)或是興奮的計劃自己的未來,都可以算是冥想的方式。
                  冥想可使得新皮質熟睡,藉由舊皮質的功能,提高我們潛在意識的力量。為了進入冥想狀態,我們必須使全身的肌肉、細胞、以及血液循環等作用都緩慢下來,只要是任何能使身心感覺舒適的方法都可以。
                  根據科學的實驗證明,當你進入冥想狀態時,大腦的活動會呈現出規律的腦波(參考α腦波說明),此時支配知性與理性思考的腦部新皮質作用就會受到抑制,而支配動物性本能和自我意志且無法加以控制的自律神經,以及負責調整荷爾蒙的腦幹與腦丘下部的作用,都會變得活性化。
                  冥想可以讓我們的左腦平靜下來,讓意識聽聽右腦的聲音,這樣我們的腦波會自然的轉成α波。當腦波呈現為α腦波時(特別是中間α腦波),想像力、創造力與靈感便會源源不斷的湧出,此外對於事物的判斷力、理解力都會大幅提升,同時身心會呈現安定、愉快、心曠神怡的感覺。
                                  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藉由冥想的方式來創造奇蹟,不要把它認為是什麼超能力,它是心理上本來就有的東西,而且是任何人都唾手可得的東西。
                在所有的瑜伽冥想體系中,沒有哪一種比得上瑜伽語音冥想的功效那麼直接、久經時間考驗或廣為人們使用。如前所述,瑜伽語音冥想可以和提升生命之氣的功法一起配合著練中,也可以中身單項地練習。
                                  瑜伽語音冥想又稱曼特拉( Mantra)冥想。梵語詞「曼特拉」可以分為兩部分,即「曼」( man)和「特拉」(tra)。「曼」的意思是「心靈」。「特拉」的意思是「引開去」。因此,「曼特拉」的意思是能把人的心靈從其種種世俗的思想、憂慮、慾念、精神負擔等等引離開去的一組特殊語音。一個人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瑜伽語音上,就能逐漸超越愚昧無知和激情等品質,而處身在善良品質的高度上。從這一步,瑜伽冥想更往深處發展,逐漸演變為完美的禪,而最終地進入入定狀態。
                                  試圖憑藉注意力使心靈保持專注在某一對象事物上,是違反心靈的能力的。這樣做是困難而徒然的。這實際上也是違反瑜伽冥想術的原則的。在瑜伽冥想術中,人要輕柔地設法把他的心靈集中在某一對象事物上,如果心靈要離開這事物,他就設法逮住它,把它帶回來。但這是做得極為柔和的。
                                  瑜伽語音冥想練習極為簡便易行。沒有什麼硬性的嚴格的規定。有時候是心與口同時反覆誦念,有時候只是默念而已。出聲唸誦時,有時是低聲悄語似地反覆念,有時用普通語音響度念,有時又是用有節奏的歌唱方式來誦念。有時誦念與呼吸保持同步節奏,有時又不必如此。有時是坐著念,有時站著念,有時走著念,等等。練習者雙眼有時是閉合的,有時是部分地閉合的,有時是完全張開的。
                冥想字面上的解釋:冥,就是泯滅。想,就是你的思維、思慮,冥想就是把你要想的念頭、思慮給去掉,找到感知。
                                  冥想,大家都誤認為只有坐在那裡才是冥想,甚至還專門為冥想設立了一堂課程,實際上隨時隨地可以進入無思慮的這種狀態。例如體位法、觀察呼吸也可以進入DHYANA,做體式的時候通過呼吸移動身體,當用呼吸移動身體,當身體達到極限的時候已經處於一種DHYANA的狀態,有人把體式運動叫做移動冥想。移動冥想從什麼作為入口,通過一段時間來觀察我們的身體,會發現在身體裡有可控的部位和非可控制的部位。
                                  可控:比如移動身體、眨眼、吸氣、閉氣,是你可以控制的。
                                  非可控:比如指甲、頭髮的生長是你無法指揮他的,是你不能夠控制的。
                                  冥想是從我們身體的可控部分為入口的。例如:把手做一個高度的彎曲,當你彎曲伸展,伸展到極限的時候,思維在這個時候就停止了,瑜伽很多體式要求儘量做到身體的極限,到達身體的極限後意識進入到了感知的狀態,進入DHYANA的狀態。PRANAYAMA中的YAM具有另外一層意思:無限擴充,無限伸展的意思,做一個體式達到無限伸展的時候,就進入了DHYANA這種狀態,練體式是使用了身體的極限,身體的運動後很多老師會設一些燭光冥想、OM聲冥想、觀照呼吸的冥想等等,原理都是相同的。燭光冥想是用眼睛,眼睛張開,不要眨眼,其實只要掌握了原理不使用蠟燭也可以掌握冥想,不使用蠟燭,把眼睛睜開,儘量不眨眼,可控系統達到非可控的時候,眼睛睜開了一會,疲勞了需要眨眼來保護眼睛,但是你控制他,不眨,這時頭腦的思維就停止了,這時候沒有了任何思維。冥想的鍛鍊實際上是利用身體可控的部分切斷思維,呼吸也一樣,很多老師會教呼氣、吸氣、屏氣。我們來實驗一下,深吸一口氣後屏息,在屏息這一瞬間頭腦進入真空狀態,無法進行思維。就進入了DHYANA。
                                  當思維切斷的時候,有一種能量自動流淌,進入感知,感知和思維是很難同時存在的,當思維存在太厲害的時候感知就會消失。
                                  DHYANA這種狀態是處於一種感知,這種感知是智慧的。不是小孩或瘋子沒有思維的感知。小孩和瘋子的思維是低級的尚未啟動的,其感知是無知的和無智慧的。DHYANA是知覺和智慧高度的統一。
                                  想是比較難講解的內容,涉及到很多不能夠用話語表達的東西,很多書都說,冥想是不可以說,是不可以講的。但我們古代的老子說過:「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不可說的東西還是可以說出來的,儘管說出來的東西不是原來的東西,還是要去體會,儘量去闡述他。在YOGA修行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字眼:DHYANA,冥想這個詞就來源於梵文的DHYANA。在古代把這個詞翻譯成「禪」,古代通過達摩祖師傳給中國,又由中國傳給日本,在日本叫ZEN。
                                  在西方的語言裡找不到DHYANA這樣的詞彙,只能翻譯成MEDITATION(心靈的藥物)來源於MEDICINE(藥物)。現在的冥想來自於MEDITATION的翻譯,也會把MEDITATION翻譯成為靜心、靜修,基本上在網絡上把奧修的東西翻譯成靜心。
                                  冥想課程就是禪的課程。冥想、禪是一種感知狀態。
                                  什麼是感知、知覺:知覺就是說,你打了我一下或被開水燙了,我感知到了疼,是一種知覺的感應。DHYANA:我們的頭腦經常處於一種思慮的狀態,老在想東西,想太多就忘記了知覺,當一個人的思慮太多,就會忘記身體的感知能力,長期處於思慮狀態,心靈跟身體會高度的分裂,當很強烈的分裂時會失眠、焦慮、緊張,由此引起各種病症,如高血壓、心臟病等等。
                                  當一個人遠離了知覺,處於「失念」的狀態,其思維是完全脫離身體的,知覺失去了感知能力。留意觀察一下路上的行人你會看到,特別是在大城市,你觀察他們,每個人走路的時候不是在走路,他在走的時候眼睛、動作各方面都被帶到他腦子裡想像的另外一個目的地方的,很難有一個很輕鬆走路的時候,這種走路的狀態就是把意念拔離了身體。如果你在清晨或者黃昏的時候,去觀察在公園鍛鍊的老人,你會發現這時他們走路的狀態和白天是完全不同的,為了走而走,動作肢體有和諧在裡面。當一個人過度的思慮,使心靈離開了身體,身體和心靈的分裂,這種分裂產生各種疾病。
                                  DHYANA就是通過瑜伽修習,通過一系列的方法,讓你重新把心靈和身體結合起來,進入一種感知的狀態,這種狀態是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所以用DHYANA這個詞來形容這種狀態,這才是我們修習瑜伽的目的和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