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授岂止争女友?

 相约归渡头 2012-05-04

教授岂止争女友
何龙
    “公德不能不管,私德可以不问,但是要有底线:你一个教授和学生争女朋友,不可以吧?”这是厦大教授易中天在“《理想大学》专题研论会”上说的话。这句话经过浓缩,成为昨天媒体报道的标题——《易中天:教授必须要有底线 不能和学生争女朋友》。
    “教授与学生争女友”是媒体诱惑读者眼球而上标题的。其实“争女友”并非教授的主流,真正的主流是,教授与教授之间非公平公开公正地争权争名争职称,与学生争学术成果,争期刊版面……
    我们的大学和院系的许多领导不是凭品德修养、学术成就和管理水平上位的,这就是学术硬笔杆硬品德硬争不过关系硬的现实。教师们深知,只要能上位,就不怕拿不到课题经费,不怕发表不了学术论文,不怕参加不了学术会议,那些名誉、地位、职称等等都会滚滚而来。
    与凭学术和品格实力公开竞争的简单直观不同,权力的隐性竞争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时间成本、物质成本和人格成本远比争女友高昂,竞争的状况也远为惨烈。“走关系”要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吹吹拍拍,要侵占大量的学术时间,造成“教官”们在学术上的先天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们一要为学术成果继续拉关系,继续耗时间,进入恶性循环;二要利用学生廉价劳力,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理由是不署上老师的名字很难发表;三要靠剽窃——已经有多位大学院校的负责人被揭抄袭了……
    为了争权,一些大学教师首先要历练暗箱操作的公平人格的破产;为了争名,又要历练侵占挪用的学术人格的破产。他们一路上走,卸去的是道德负重,道德和学问都已出现严重赤字。如此德才都一贫如洗的教育长官和学术领头,已经用实际行动向师生展示恶例,我们还能有怎样的期许?
    在这次研讨会上,北大教授钱理群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利己是人的本性,这并非最可怕的秉性,我们还要让师生知道这一人性真相。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真相,我们才会有针对地去设计能有效限制过度利己的制度。也就是说,要改进教育,必须从顶层开始,从机制入手,否则开出的疗救药方不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且更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