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凯斯·哈林

 山城山羊羊 2012-05-04

凯斯·哈林

凯斯·哈林的自画像凯斯·哈林的自画像

凯斯·哈林(Keith Haring,1958年5月4日-1990年2月16日)是1980年代美国街头绘画艺术家和社会运动者。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于1983年采访他在纽约地铁站涂鸦以及被逮捕的现场报道使得他家喻户晓。他于1988年患艾滋病,1990年在不满32岁的时候去世。

编辑摘要

目录

1 简介
2 个人经历
3 艺术特色
4 作品欣赏

凯斯·哈林 - 简介

凯斯·哈林Keith Haring凯斯·哈林Keith Haring
凯斯·哈林(Keith Haring,1958年5月4日-1990年2月16日)是1980年代,美国街头绘画艺术家社会运动者。 他的涂鸦在今天已经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

凯斯·哈林 - 个人经历

凯斯哈林小时候凯斯哈林小时候

1958年5月4日,凯斯·哈林(Keith Haring)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雷丁(Reading, PA),并且在附近的库兹镇(Kutztown)长大,是家中四个孩子中的长兄也是唯一的男孩子。凯斯·哈林的爸爸是动画师,他从小都喜欢画线条,他一直说他的图案和嘻哈音乐有关:“像一个技艺高超的说唱乐手,能够在一个永无止境的乐章中一行接一行地押韵,从没有终止的韵脚。”

1976年至1978年,在匹茲堡(Pittsburgh)的艺术学校学习平面设计。

1980年,他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上学,画下了他最初的作品,在纽约地铁车站上的黑色海报招贴处,用白色粉笔画了单色、空心的抽象图案,在繁复的抽象画中,我们能看到小人、狗、人鱼的形状。对于青年人来说,涂鸦显然是最快乐的绘画方式,抒发自己的情绪,带着一点点被警察追捕的刺激,尽情反叛。

1983年,凯斯·哈林慢慢出名了,这时候他在纽约各地已经留下了数千张涂鸦作品,连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都来采访他,采访极富戏剧性,这边记者正在问涂鸦的凯斯,那边警察突然冲出来逮捕了他。一时间他家喻户晓,他的作品也得到了艺术界的认可。

1984年,凯斯·哈林的作品《戴鳄鱼面具的狗》被炒作到两万美元, 

5月4日,Google首页更换涂鸦,纪念美国街头绘画艺术家和社会运动者凯斯·哈林54周年诞辰。2012年5月4日,Google首页更换涂鸦,纪念美国街头绘画艺术家和社会运动者凯斯·哈林54周年诞辰。

1985年,法国国立当代美术馆及荷兰国立美术馆为他举办了专题展。 

1986年,他在纽约市苏活区开了一家贩卖自己作品的小店。就叫做Pop Shop。店里的T恤上都是“凯斯·哈林式”的标志:空心人、三眼怪物、重叠人、红心……他甚至后来还为麦当娜设计过演出的夹克

1988年,凯斯·哈林被发现患有爱滋病

1989年成立了凯斯·哈林基金会,主要进行AIDS治疗的研究项目和促进儿童福利的规划项目。

1990年,凯斯·哈林死于艾滋病(AIDS)。在去世前两年,他一直积极地以作品提醒青年人安全性行为,以及防止AIDS蔓延的宣传。在对凯斯·哈林的粉丝来说,凯斯·哈林和他那些婴儿标记、以及散布在纽约各处那5000多幅涂鸦一起,永远不会衰老。 

2010年2月16日,是涂鸦艺术家凯斯·哈林逝世20周年的纪念日[1] 。世界各地纷纷举行了不同的凯斯·哈林活动,纽约Tony Shafrazi画廊也专门举办了凯斯·哈林作品展,展出的作品包括绘画、素描和雕塑。

凯斯·哈林 - 艺术特色

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凯斯哈林Keith Haring的塑像作品Boxer (1987)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凯斯哈林Keith Haring的塑像作品Boxer (1987)

哈林作品的第一个主题是爬行的光芒四射的婴儿,这成了他的标志图案。后来他又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系列其他形象,譬如狂吠的狗,人鱼,蝙蝠人等,带有浓厚的波普艺术(Pop Art)风格。

凯斯·哈林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在地铁站和街头的墙壁上广撒自己那特别的名片。不像早期的涂鸦者,攥着喷雾罐对准地铁列车一阵猛喷,哈林不干这种事儿。他通常是在广告招贴板上绘制自己的大作。招贴板上的广告取下后,那板就跟黑板差不离儿了,哈林捏根粉笔,在它上面勾勒一些简捷的图画,迅速,干脆,决不拖泥带水,而且,不作任何修改。乍看上去,很有些儿童画的味道。确实,那些形象———或者说符号形象,我们并不陌生,儿童一定更加喜欢:飞碟、电视、发光的儿童、疯狂吠叫的狗,跟心、美元、金字塔、十字架等等,组合成活泼有趣的画面。这些粉笔作品转瞬即逝。当他进行商业创作时,就用墨汁或魔幻记号笔(MagicMarker),画在纸、木板、玻璃钢或乙烯基帆布上。哈林曾说:“我想我生来就是一个艺术家,我有责任为此而活。……我将尽我所能地画,为更多的人画,永远画下去。”他短暂的一生确乎就是为了涂鸦而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