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 通信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昵称177104 2012-05-04
通信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09-02-12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近3年来,我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6 800多亿元,电信业务总收入10 760多亿元。截止2003年9月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5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0468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49974亿户,提前两年完成了通信产业“十五”计划电话发展的目标,电话用户总数之多,位居全球第一。在通信科研和生产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通信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从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本科专业规范,并明确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来,许多高校规范了原来与通信工程相关的专业,还有一些学校新开办了通信工程专业。到2004年,177所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参加了中国高校本科专业排名。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学科、宽口径、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涵盖了电信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以及各种通信IT。通信事业要求高等学校培养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信号处理、传输、存储、检测和显示的综合性人才。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各种通信、电视、图像、信息与处理、无线电技术、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等的电路、网络、设备、系统设计、开发、生产、管理、运行、运营、科研、教学等工作。

  通信产业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的先导产业与支柱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最活跃,并已参与了国际竞争的产业。然而,要在竞争中取胜,最关键的是人才。例如,业界急需一批勇于创新、综合素质高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能担当关键基础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的优秀科技人才;熟悉WTO规划、国际法律事务的管理人才;以高级技术工人为主的高素质生产第一线实用性人才等。显然,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是通信及相关行业领域各类多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也是各企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基地。

  但是,面临全球科技迅猛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以及国家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小康社会的要求下,我国通信产业结构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如何,通信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是什么?与此对应,高等教育中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是怎么样的,是否符合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是否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和对策?这些都是众所关心的大事。

  因此,受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托,由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学院等相关院校组成了通信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通信工程专业发展战略开展了研究。

  二、我国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

  1. 通信工程专业的历史

  通信在英语中是communication,源自人们之间的交流communicate 。可以说,人类进化的成果是由于学会了使用工具;而人类的文明则是由于学会了使用符号或文字进行交流。因此,通信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古代的烽火台,人们使用烟雾进行通信;古代的驿站,人们通过飞奔的骏马传递信件和消息。所以,自高等教育诞生那一天起,通信的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的教育之中。

  但是,通信技术和通信学科又是很年轻的。以电报、电话为代表的电子技术和电磁波理论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其发展仅仅只有二百年。1844年莫尔斯(Morse)码诞生,使电报作为一个通信产业的产品开始发展,成为现代通信的第一个行业。1870年,贝尔发明电话,更促进了现代通信的高速发展。19世纪前半叶,电报、电话和有线信号传输发展得如火如荼。

  受发展工业的影响,我国一些较早成立的工科大学都开设了电报、电话和有线信号传输等相关专业。如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建立的电机工程系(当时该系设有电机制造、荷电铁道、无线电三个组),电机工程系中无线电组发展成为了后来的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1933年的北洋大学电气工程系,后来发展成为天津大学电气工程系等。

  新中国诞生后,中国的工业建设急待发展与更新,高等教育中的工科教育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由于电报、电话、电台和收音机等通信电子产品高速发展,而人才资源又极度匮乏,促使了新中国最早的、与通信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的诞生和发展。如1952年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并入金陵大学和江南大学的工科系科,所建立的南京工学院就成立了电信工程系;又如华南理工学院(现命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在1952年就创建了无线电系, 由当时的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三校工学院以及湖南大学等中南五省12所院校的有关小组组成。

  同时,我国开始建设一系列部委院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期间北京邮电学院、重庆邮电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讯工程学院等一些重要的工科高校相继成立和建设,与通信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开始在全国招生,为我国自主培养了第一批通信技术人才。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电子工业处于初始阶段,一批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所需的企业及研究所开始建立。当时,全盘学习苏联经验,工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均以培养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为主;所设的专业则以设备制造为主,各院校不仅设系,还设专门化的专业。例如,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所设通信类专业属有线电设备系的有线电通讯机制造、有线电设备设计与制造等,学制均为5年。

  由于没有统一的专业规范,与通信技术相关的专业在各个高校的名称和内涵各不相同,如电信专业、电讯专业、无线电技术专业、有线电技术专业、有线电制造专业、无线电制造专业等。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大批电子企业相继建成投产。由于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增长,通信工程专业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但专业的设置仍以行业服务为主。在20世纪60年代,专业设置主要为电信技术、无线电技术、通讯设备、电视设备、长途通讯设备、市内电话设备等。此时,大部分学校采用4年学制,只有少部分学校采用5年制。

  20世纪70年代,各个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为3年。当时本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例如设有电报电话、无线电技术、短波超短波通信设备、电讯技术等专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通信产业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对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建设了一大批新型的现代化企业,面貌焕然一新。至此,高校工科专业设置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在专业设置、本科生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方面,经历了若干次讨论、论证,通信工程专业无论是专业口径、内涵、外延及本科生的招生、数量、培养质量等均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此期间,通信工程类专业本科学制均设定为4年,专业名称一般为电讯技术、电信技术、无线电技术(含广播电视)、通信工程等。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正式命名了通信工程专业,并定义了该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涉及电讯技术、通信技术、各种媒体处理、通信系统与通信网以及各种信息的传输、存贮、变换、处理、检测与显示技术与系统等,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各种与通信技术有关的生产、设计、运营、开发、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近年来,通信工程专业已经得到了高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在我国各层次大学中,开办通信工程专业的学校达233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在国内较有影响。
 

  2. 通信工程专业历史上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模式

  在1998年以前,通信工程专业方向已经在许多高校开始招生,但专业名称各不相同,主要分为:通信工程、无线电技术、电信工程、电子工程、电气工程等。另外,在一些学校的计算机系的计算机通信专业,也招收通信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各个学校在招收通信工程专业方向学生时,培养目标和定位千差万别。其中,有侧重强电控制的、有侧重计算机通信的、有侧重雷达的、有侧重电信运营的。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本科专业目录,其目的是要把过去专业划分不清楚、专业名目太多太乱、专业口径太窄的现象加以改善和规范。在所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门类中将通信工程专业正式纳入专业规范中,隶属电气信息类一级学科。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强调拓宽专业口径,覆盖电信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和各种通信IT。要求培养相关领域进行信号处理、传输、存储、检测和显示的综合性人才。然而,各高校的学科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学科优势、师资状况、科研基础、专业的历史沿革以及办学条件各不相同,没有一所高校能在宽口径专业所涉及的各个学科领域和各个研究方向上均处于优势。在兴办通信工程专业时,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和特色,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等方面各不相同。这一现象对通信专业教学和教学评估带来一定困难,也使得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显得参差不齐。

  三、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

  1. 通信工程专业设置情况

  1998年教育部规范本科专业以来,通信工程专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2002年,在中国教育信息网上公告的全国开设电气信息类通信工程专业的院校为88所,如下表所示。

设置电气信息类通信工程专业院校一览表(2002年)  

所在地区 院校数 学校名称
[北京] 10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广播学院
[天津] 2 南开大学、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河北] 4 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
[山西] 2 太原理工大学、华北工学院
[内蒙古] 1 内蒙古大学
[辽宁] 7 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铁道学院、辽宁工学院、鞍山钢铁学院
[吉林] 3 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学院
[黑龙江] 4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大庆石油学院
[上海] 7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运学院、上海电力学院
[江苏] 4 苏州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学院
[浙江] 3 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
[安徽] 2 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 3 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
[江西] 2 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山东] 3 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工程学院
[河南] 1 郑州大学
[湖北] 4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学院
[湖南] 2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广东] 4 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五邑大学
[广西] 1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重庆] 2 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学院
[四川] 4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贵州] 1 贵州工业大学
[云南] 2 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陕西] 6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学院、西安科技学院
[甘肃] 2 甘肃工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
[宁夏] 1 宁夏大学
[新疆] 1 新疆大学


  尽管教育部在1998年和2000年两次颁布本科专业规范,但对一些关联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容覆盖等都没有明确规定,这使得一些学校,如开设电子信息与科学、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校,设置有通信工程专业方向。另外,还有一些学校未经教育部备案就开设了通信工程专业。因此,2002年实际招收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学校远多于88所。

 

  2003年全国参加通信工程专业排名的院校共有152所,到2004年,全国参加通信工程专业排名的院校共有177所。它们代表了目前开设通信工程专业较有影响和较为成熟的高校。

  3. 通信工程专业的办学状况

 

  2004年参加通信工程专业排名的学校达177所。根据专业定位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环节等方面的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985工程"学校;第二类"211工程"学校;第三类一般地方院校。

 

  以上三类均为工科类别,其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办学模式、学制、业务基本要求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大同小异,基本按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本科专业范本制定、实施,但几类学校本专业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研实践(实验及实习)、生源等方面相差悬殊。

 

  第一类学校举例:某校本专业现有教授3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37人、一线教学和科研师资130人。该校的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拥有两个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国家电工电子教学研究基地,下设电路与系统、通信软件与交换技术、信号处理与智能技术、宽带无线与多媒体系统、军事通信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工程、微波与信息网络、数字视频技术与通信、图像处理与智能信息系统等9个研究中心(所)及实验中心。与华为、实达、金鹏、TCL、长江数通、精伦等企业共建有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与新、澳、美、德、港等国(境)外,多所大学有稳定的合作关系。截止2004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是100%。

 

  第二类学校举例:某校通信工程系现有18名教授(其中,博士导师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名)、23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32名讲师(含工程师),专任教师中12名具有博士学位,7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该专业依托"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硕士点和"通信与电子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博士点的学科支持,设有实验通信网、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无线电通信与电磁兼容等9个实验室。其中,两个为信息产业部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2 614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8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达185件,计5 531万元,还有13个通信设备制造公司作为长期固定的学生实习基地。该专业毕业生近5年考研录取率平均27.5%,1999-2002年应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100%,2003年一次就业率达99.3%,2004年毕业生截至2004年7月一次就业率达95%。

 

  第三类学校举例:某校本专业共有师资40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1998-2000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2002-2004年就业率维持在90%以上。

 

  目前,这177所设有通信工程专业的学校中,第三类学校居多。三类学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矛盾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①通信工程专业几经改革,其专业口径、内涵、外延、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等,均有很大发展,取得明显成绩,但总体而言办学模式比较单一,在所培养的大批毕业生中,相当部分还难以较快适应通信产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毕业生普遍存在创新不足、拔尖人才少的情况,智慧型通信领军人物更少;另一方面,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也十分紧缺。高校毕业生对自身的定位普遍偏高,因此近几年出现企业需要的人才得不到满足,而一些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待业的错位状况。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趋好,生源也十分丰富,许多院校蜂拥而上开办通信工程专业,并大量扩招学生。然而,由于办学者的办学观念、思路、工作队伍、条件等跟不上扩大招生的快速发展,办学质量成为突出的问题,如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学生工作等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新问题,需要寻求有效的途径、办法,较快较好地加以解决。③学生的状况尤其值得重视,相当数量的学生读书劲头不足,比较被动,有部分学生自恃本专业就业形势看好而浮躁,急功近利,学生心理及整体素质教育也需急速跟上。

 

  4.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意见给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办学的启示

 

  根据本专业教指委的安排,我们在业界进行了关于通信工程人才现状和问题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近几年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工作状况、工作能力的反馈意见及评价,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点的要求,对该专业学生的各种能力的要求等。这些问卷调查一方面反映了通信工程专业过去培养学生的效果,也对未来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下面简单归纳总结如下:

 

  (1) 部分通信企业对近几年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工作状况、工作能力的反馈意见及评价

 

  近几年我国通信研发型、高技术型企业及研究所引进了大批本科及硕士毕业生,并开始引进博士毕业生,毕业生绝大多数来自重点高校;而生产型工厂和与通信相关的一些IT企业引进的绝大多数是非重点高校学生。

 

  本科生进入单位后适应工作状态需要约1~2年左右的时间;研究生需要约半年到1年左右的时间。

 

  本科生进入单位后成为项目负责人所需平均年限:生产型企业3~5年,科研所5~10年,研究生分别为2年及2~5年。

 

  对毕业生的专业及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外语及计算机的能力、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普遍评价良好。

 

  目前,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已近1∶1,今后5年拟引进的博士、硕士生比例将会增加。所需的专业方向为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全光通信、多媒体通信、无线电技术、数据通信等。

 

  希望学校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加强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与社会的沟通能力及奉献精神。

  (2) 部分通信企业对通信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反馈意见

 

  被通信企业界认可的通信工程专业知识点排序如下:计算机应用、线性代数、英语、通信原理、C语言、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程控原理、印制电路设计、运放设计、……

 

  被通信企业界认可的通信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如下:数学、英语、物理、两课、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被通信产业界认可的通信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如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局域网、语音信号处理、VHDL、……

 

  被通信企业界认可的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学生最缺乏的知识如下:仪器使用、射频电路知识、运营系统的认识、协作能力、独立设计能力、通信服务的评估知识、……

 

  (3) 根据对部分通信企业界的问卷调查,被通信企业界认可的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和基本要求

 

企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能力 设计研究 管理经营 开发制造 工程实践
计算机应用能力 ? ? ? ?
模拟电路设计能力 ? ? ? ?
电路识别能力 ? ? ? ?
仪器使用能力 ? ? ? ?
外语能力 ? ? ? ?
IC设计能力 ? ?
测量技术 ? ? ? ?
组织与协同能力 ? ?
射频处理能力 ? ? ? ?
EDA能力 ? ?
个性 ?
网络工程能力 ? ? ? ?
系统综合能力 ? ? ?
软件平台使用能力 ?
编程能力 ? ? ?
数据分析能力 ? ? ?

企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基础知识 设计研究 管理经营 开发制造 工程实践
通信原理 ? ? ? ?
通信网基础 ? ? ? ?
信号与系统 ? ? ? ?
数字信号处理 ? ?
DSP ? ?
网络管理优化 ? ?
单片机/MCU ? ? ? ?
网络设备 ? ?
电磁场与波 ? ?
VHDL ? ?
专业课程 ? ?

  

     四、未来5~15年我国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1. 通信产业需求分析

  在"十五"期间,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我国的宏观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预计在"十一五"期间,这种发展势头仍将继续保持下去。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通信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次,由于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给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商机,尤其是高增长领域,如移动通信等领域打破垄断经营和行业控制,给通信产业的制造、生产、运营和服务都注入了动力。第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很多市场机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落实,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各行各业纷纷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力度,如中国移动将实行西部省份资金补贴政策,通过注资减债和提供无息贷款来解决西部地区通信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目前,由中国移动扶持的西部所有省份的通信企业均已实现了盈利。此外,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电信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专家预期通信产业的市场消费需求规模在近3年内仍将保持8%~14%的增长。

  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可以相信,随着"十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逐步落实,以及"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始制定,通信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通信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最活跃,并已参与了国际竞争的产业。要提高我国通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继续保持对中国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例如,业界急需勇于创新、综合素质高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能承担关键基础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的优秀技术人才;熟悉WTO规则及国际法律事务的管理人才;以高级技术工人为主的一线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等。从对近期人才市场职业需求行情的观察来看,在京、沪、粤三地人才的总需求中,网络人才占55%,其中仅广东IT专业人才就需要25万名以上。这些人才的来源,一是通过企业内部对现有员工的培训;二是引进人才。两者均需要高校的支撑。

  根据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发布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在2002年四个季度的统计中,通信工程专业的招聘数一直在名列前10位,而求职数量从未进入前10位。在2003年四个季度的统计中,通信工程专业的招聘数也在前10位,而求职数量第一次进入了前10位。可以预计,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供求基本平衡。但一些专家指出:目前,通信行业的许多基本建设已经完成,出现行业结构调整,加上近几年通信工程专业招生数的急剧增加,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一方面局部人才供大于求,而另一些方面人才又匮乏的情况。

  通信技术属高科技,其产业属"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先导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面对21世纪的通信技术革命,以及通信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不仅近几年各重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约95%以上,而且在未来两三年,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会好于工科专业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通信技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状况良好。

  我国现有600~700家大、中、小型通信企业,还有一批国防研究所、大企业的研发中心、部队及与通信相关的企业等。这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表现为多层次、多规格、多模式、多用途,各就各位,发挥作用。随着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及企业的现代化,对硕士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的需求会明显增加,而且将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硕士毕业生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由于通信技术的高新、密集和渗透,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技术创新、市场的激烈竞争,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迫切需要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高素质的技术、管理和营销人员。

  一些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由于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通信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据人事部统计分析表明:2004年1月至7月,用人单位在被统计的人才市场发布的用人需求为238.10万个,其中排名前10位的包括通信工程专业。北京市人事局公布的2004年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目录,共有16个专业在紧缺范围内,非京籍本科生属于这16个专业的可以优先进京,在这16个紧缺专业中通信工程名列第五。

  未来5~10年,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信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在通信产业发展过程中有部分行业已从高速发展期进入稳定期,如信息家电、程控交换、PSTN、移动手机制造等;部分行业从泡沫经济中回归正常,如网络经济等;部分行业从发展缓慢到高速发展,如通信IC、宽带接入、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等;部分行业从新生或不受重视到高度重视和发展,如IT产品维修、保障,IT产品配套产业和元器件产业等;部分行业受到重视但发展缓慢,如核心IC设计、自主知识产品的原创设计等。目前,通信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将影响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基础。

  (2)高校扩建通信工程专业的不确定性,近10年通信产业的人才需求看好,网络经济的过度渲染,使得许多原来没有通信工程专业的高校,选在都纷纷开始开设相关专业,造成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许多高校在该专业的办学思路、培养模式、市场定位、办学特色上模糊不清,造成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本身建设和发展的不确定性。

  (3)人才培养模式的不确定性,通信产业需要的人才是多种类型的,但是当前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学院培养模式太雷同、太单一,造成以研究/设计人才培养为定位的学校过多,形成通信人才需求不平衡。同时,各学校条件不同,与业界沟通不畅,造成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合理和人才供需的不确定性。

  另外,教育部加强了高校办学定位、办学环境、办学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这势必影响部分高校在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4)通信企业体制改革、运营机制改革的不确定性。目前,不论是通信运营、通信制造,还是通信研究和通信服务,国家都在推行进一步的改革,通信企业体制改革、运营机制改革,势必带来通信人才需求的变化。这好比西部大开发,带来西部区域的人才需求乃至全国人才需求的变化一样。

  (5)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国际竞争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也会带来通信人才的需求变化。
 

  五、我国通信工程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为我国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上规模到增强核心竞争力,从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发展,支持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通信业都负有历史的重任,这要求通信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必须本着发展的眼光进行改革和建设。当前,通信业的发展正进入新时期,中国网络在新技术采用方面已走到世界前列,中国的移动电话数量已超过固定电话,宽带接入用户多于窄带,互联网业务量已取代电话成为主流,IP电话超过了固定加移动的通话量,移动电话将会成为主要的上网工具。同时,国家对新一代网络研究的重点投入,3G实验网运行和发放3G牌照,光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终端得到大力发展,开拓了通信产业的发展空间,以通信SOC和通信IC、通信计算机、通信软件等为代表的通信IT也呈现出新的活力,正在高速发展。

  但是,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从事高水平创新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战略,领衔科学家的质量和数量、创新价值观、创新文化、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制度,以及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竟争力等方面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人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协调发展的问题。因此,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教育模式、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改革的问题。

  通信产业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首先,企业规模、盈利水平及盈利能力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存在很大距离。总体来说,我国电子产业的组织结构与产业集中度低的矛盾十分突出,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制造企业集团,体制上条块分割,企业规模小。2001年1-9月,我国整个通信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累计约692亿美元,还不到2000年摩托罗拉公司(376亿美元)和朗讯公司(338亿美元)两家美国公司销售收入的总和。其次,通信技术创新体制尚未形成,我国通信产业与发达国家在产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通信技术自主化程度较低。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制在大多数企业内部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科研、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根据国家科技部对4181项信息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的调查,转化效益超过75万元的仅占10%,而没有转化的竟达58%。

我国信息技术成果转化结果调查

转化效益(万元) 0 0~5 5~25 25~75 75~100 100~750 750以上
所占比例(%) 58 11.9 12.6 7.6 5.6 2.7 1.7

  (资料来源:《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P.186)

  在人才和技术积累上,外企通信制造业优势明显,在产品质量与稳定性上,国内企业一时难以与之匹敌。国外企业在技术与基础技术方面的投入较大,并用专利保护其领先地位,一些企业还储备了下一代技术;而我国通信产业的核心技术专利很少,仅以移动通信专利申请数量列前10名的公司情况为例,我国企业总体实力仍不足以和国外移动通信巨头相比。

2001年中外企业移动通信技术专利比较

名次 公司名称 专利数量(件) 公司名称 专利数量(件)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5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373
2 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4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333
3 英业达集团(上海) 13 爱立信公司 245
4 黄金富 10 诺基亚 242
5 北京邮电大学 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190
6 英业达集团(南京) 8 朗讯科技公司 181
7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8 美国艾利森公司 140
8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研究院 8 西门子公司 134
9 清华大学 7 摩托罗拉公司 125
10 北京信威 5 阿尔卡特公司 100

(资料来源:《2002—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P.388)

        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管理概念落后,造成了我国通信产业发展不平衡和不合理,最突出的表现是:许多通信制造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对核心技术掌握不多,产品的国产化程度低,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分低,只引进生产线进行组装或加工,造成通信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低,没有发挥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的特点。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比如移动通信制造业,国内企业资源未能较好的进行统一协调,盲目扩大产能和重复建设,仅2001—2003年就有27个中大型企业参与进来,到2003年底,国内手机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8亿部。移动通信制造业总体呈现产能大于市场需求的状况。此外,关键元器件跟不上整机厂的需求,配套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据。目前,国内企业只能为整机提供低端的技术和工艺要求不高的产品。我国的手机产业,很大部分仍以CKD、SKD为主,大多数产品将手机采用国外设计公司提供的参考设计,其核心芯片(基带、射频芯片)更是绝大多数从国外采购。

        在制约我国通信产业的诸多不利因素中,技术创新严重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少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究其根源,这与我国通信工程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在我国的企业中,高、中、低档通信工程技术人才比例失调,呈现明显的“两头尖”的现象。一方面,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技术带头人严重短缺;另一方面,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技术人员也严重匮乏。大中型企业普遍缺乏具有占领科技和市场前沿的能力,能够组织领导重大工程和攻关项目的技术带头人,以及高层次、复合型、具有团队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先天不足;生产第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匮乏,同时缺乏对一线工人的职业培训,使得许多通信企业整体技术素质差。此外,从事通信IT行业,即通信技术与其他技术交叉行业,如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通信软件及系统工程设计、通信计算与通信计算机、营销人才也很短缺。
 

  五、我国通信工程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为我国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上规模到增强核心竞争力,从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发展,支持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通信业都负有历史的重任,这要求通信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必须本着发展的眼光进行改革和建设。当前,通信业的发展正进入新时期,中国网络在新技术采用方面已走到世界前列,中国的移动电话数量已超过固定电话,宽带接入用户多于窄带,互联网业务量已取代电话成为主流,IP电话超过了固定加移动的通话量,移动电话将会成为主要的上网工具。同时,国家对新一代网络研究的重点投入,3G实验网运行和发放3G牌照,光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终端得到大力发展,开拓了通信产业的发展空间,以通信SOC和通信IC、通信计算机、通信软件等为代表的通信IT也呈现出新的活力,正在高速发展。

  但是,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从事高水平创新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战略,领衔科学家的质量和数量、创新价值观、创新文化、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制度,以及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竟争力等方面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人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协调发展的问题。因此,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教育模式、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改革的问题。

  通信产业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首先,企业规模、盈利水平及盈利能力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存在很大距离。总体来说,我国电子产业的组织结构与产业集中度低的矛盾十分突出,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制造企业集团,体制上条块分割,企业规模小。2001年1-9月,我国整个通信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累计约692亿美元,还不到2000年摩托罗拉公司(376亿美元)和朗讯公司(338亿美元)两家美国公司销售收入的总和。其次,通信技术创新体制尚未形成,我国通信产业与发达国家在产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通信技术自主化程度较低。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制在大多数企业内部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科研、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根据国家科技部对4181项信息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的调查,转化效益超过75万元的仅占10%,而没有转化的竟达58%。

我国信息技术成果转化结果调查

转化效益(万元) 0 0~5 5~25 25~75 75~100 100~750 750以上
所占比例(%) 58 11.9 12.6 7.6 5.6 2.7 1.7

  (资料来源:《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P.186)

  在人才和技术积累上,外企通信制造业优势明显,在产品质量与稳定性上,国内企业一时难以与之匹敌。国外企业在技术与基础技术方面的投入较大,并用专利保护其领先地位,一些企业还储备了下一代技术;而我国通信产业的核心技术专利很少,仅以移动通信专利申请数量列前10名的公司情况为例,我国企业总体实力仍不足以和国外移动通信巨头相比。

2001年中外企业移动通信技术专利比较

名次 公司名称 专利数量(件) 公司名称 专利数量(件)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5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373
2 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4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333
3 英业达集团(上海) 13 爱立信公司 245
4 黄金富 10 诺基亚 242
5 北京邮电大学 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190
6 英业达集团(南京) 8 朗讯科技公司 181
7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8 美国艾利森公司 140
8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研究院 8 西门子公司 134
9 清华大学 7 摩托罗拉公司 125
10 北京信威 5 阿尔卡特公司 100

(资料来源:《2002—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P.388)

        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管理概念落后,造成了我国通信产业发展不平衡和不合理,最突出的表现是:许多通信制造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对核心技术掌握不多,产品的国产化程度低,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分低,只引进生产线进行组装或加工,造成通信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低,没有发挥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的特点。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比如移动通信制造业,国内企业资源未能较好的进行统一协调,盲目扩大产能和重复建设,仅2001—2003年就有27个中大型企业参与进来,到2003年底,国内手机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8亿部。移动通信制造业总体呈现产能大于市场需求的状况。此外,关键元器件跟不上整机厂的需求,配套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据。目前,国内企业只能为整机提供低端的技术和工艺要求不高的产品。我国的手机产业,很大部分仍以CKD、SKD为主,大多数产品将手机采用国外设计公司提供的参考设计,其核心芯片(基带、射频芯片)更是绝大多数从国外采购。

        在制约我国通信产业的诸多不利因素中,技术创新严重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少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究其根源,这与我国通信工程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在我国的企业中,高、中、低档通信工程技术人才比例失调,呈现明显的“两头尖”的现象。一方面,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技术带头人严重短缺;另一方面,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技术人员也严重匮乏。大中型企业普遍缺乏具有占领科技和市场前沿的能力,能够组织领导重大工程和攻关项目的技术带头人,以及高层次、复合型、具有团队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先天不足;生产第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匮乏,同时缺乏对一线工人的职业培训,使得许多通信企业整体技术素质差。此外,从事通信IT行业,即通信技术与其他技术交叉行业,如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通信软件及系统工程设计、通信计算与通信计算机、营销人才也很短缺。
      3. 制定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1) 制定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指导原则

  通信工程专业应该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夯实基础,加强理论,强化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学科的发展方向。所以,应该根据“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培养工程素养、总体优化”的原则,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通信工程专业发展规范,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

  1) 素质结构要求

  ① 政治思想素质  具有坚定和正确的政治立场等;

  ② 文化素质  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

  ③ 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能承受较为艰苦的工作环境的能力;

  ④ 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

  2) 能力结构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能力:

  ① 良好的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外语阅读和听说的能力及撰写论文的能力;

  ② 计算机应用与开发的能力;

  ③ 基本电路的应用、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④ 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⑤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

  3) 知识结构要求

  学生除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外,还应掌握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理论知识、电磁场理论基本知识、通信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术与能力;同时,学生还应掌握计算机、外语、文献检索等工具的应用能力;具有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与趋势的能力。

  根据上述要求,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学生思想与管理方面须进行较大幅度地改革,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理、外语基础,掌握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同时,在充分的科学实践、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与科研创新能力,注重学生人文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能够在通信领域和信息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运营、工程应用和管理工作,或攻读研究生学位,为地方高等教育和科研开发部门培养教师和科研工作者。

  (2) 制定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尽管从1998年以来,教育部多次规范本科专业,提出了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但各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还是千差万别。当前,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下列几类:一类是以原邮电部部属学校为代表,以电信专业延伸发展而来的;另一类是以教育部和其他部属院校中以无线电技术专业发展而来的。还有一类是以教育部和其他部属院校中以计算机通信专业发展而来的。电信专业延伸发展而来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强调交换、传输、移动通信和网络运营;无线电技术专业发展而来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强调信息处理和传输、各种通信技术和系统;计算机通信专业发展而来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强调计算机网络、交换、传输和网络工程。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许多高校的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知识缺陷。深入研究和发展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是通信工程专业发展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制定该专业课程体系要根据该专业知识点的需要和特点,反映该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两大部分。为了突出各学校特色,在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部分中均应包含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在理论课程体系部分,其核心课程应该包括:①公共基础课和素质课,如两课、英语、物理、数学、人文素质等;②学科基础课,如微机原理、电路理论基础(或者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或者信号分析与处理)、电磁场(或者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③学科主干课,如通信原理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传输与网络基础、光网基础等。

  在实践课程体系部分,其核心实践应该包括:①公共基础课和素质课实践;②学科基础实验,如电工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微机实验、基本语言实验等;③综合实验,如EDA实验、DSP实验、通信工程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以及实习等。

  选修课程体系部分允许各个学校根据学科特色和办学方向,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和实验,进行分层次人才培养。根据前面对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在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下列专业方向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NGN)是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业务承载网和业务网相互分离,网络结构是分层的,各层之间具有开放的标准接口,传输网是高带宽的光传输网,网络是可维护、可运营并且是赢利的多业务网络,支持广泛的移动性。与此相关的知识和基础课程有:TCP/IP,传输和路由技术等。

  光通信技术:以高速光传输、宽带光接入、节点光交换和自动交换光网络等技术为核心,并面向IP互联网的光波技术已构成今天光纤通信的研究热点,通过研究高速光传输技术,以解决未来互联网高速和宽带传输问题;通过研究宽带光接入技术,以解决未来互联网多业务高效接入问题;通过研究光交换技术,以解决未来互联网中节点业务的交换问题;通过研究自动交换光联网技术,以解决未来互联网在光层上的动态组网问题。与此相关的知识和基础课程有:光纤通信、光网络基础等。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面向Beyond 3G或4G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极具战略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技术。尽管为高速业务和多媒体业务设计的第三移动通信系统(3G)在通信容量与质量上已较第二代移动通信有明显改善,但由于其核心技术未能发生革命性变革,无法解决利用有限的无线频率资源,提供广泛覆盖且速率达100Mbps以上宽带移动多媒体的突出矛盾。国家“十五”重点投入的Beyond 3G或4G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成果,在概念和技术上寻求创新与突破,从而使无线通信的频谱效率、容量和速率有十倍甚至百倍的提高。与此相关的知识和基础课程有: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等。

  4.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对于一流的工科大学,“夯实理论基础,加强工程实践”是坚持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加强基础理论,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扩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法宝。

  对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要表现在工程素养上。即除了要进行扎实的理论学习外,还要有完整的实验和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正如前面讨论过的,在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实验教学包括基本实验:如物理实验、电工实验、电路实验(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与自动控制等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实验效能,对学科建设和素质培养应该实行“开放式”,即实验室的时间、设备全面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所培养的人才与科技发展及社会经济接轨。

  除基本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引入 “设计性”、“综合性”的概念,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这种做法的益处已被大家所公认。国内各类大学多年来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实验教育改革与创造性、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改革。同时,逐步完善了实验体系,从原来的课程实验、实验课程,到系统实验、职业培训等,成为多方位的实验培训体系。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经把SDH(2.5G以上)骨干网、2G甚至3G实验网、光通信网、WLAN、分组交换等大型系统级实验引入本科教学;一些职能部门会同业界的知名企业,以及一些有实力和特色的高校开展通信技术科技制作、研发和创业竞赛,所有这些都促进了通信工程专业在知识和能力培养上更高层次的发展。

  在重视知识能力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即注重培养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鼓励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度的事业心、进取心、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一些学校通过课程体系、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等渠道,对学生进行适应性、发展性和成熟性培养,即从自我认知到组织、交际、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从个人成长到融入团队建设等,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些应该为所有开设通信工程专业的学校所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