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我国食疗学中一个重要分支。在古代有关粥的食疗文献记载各代都有,其中最早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编写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十四种医学方剂书,书中载有服食“青粱米粥”治疗蛇咬伤,用“火齐粥”治疗肛内痒痛等。以后各代都有医书收载各种食疗粥。 古人对粥的偏爱,主要因为食粥疗法既不同于单用药物祛邪治疗,又不同于纯用米粥调养,而是两者配伍煮粥,相互配合,协同作用,相得益彰。清代的一本医书《本草求真》写道:“米虽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未可等为泛常而忽视也。”具体来说,粥有以下效用: 一、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古方有用药物、粳、粟、粱米作粥,治病甚多。”清代章穆则说:“盖诸药温凉补泻,性各不同,一饮下咽,总由胃气传布。病人胃气既不能速行,停留片刻,药之气味即殊。若其停蓄不行,变为酸水,尚何功效之与有。惟以谷气助其胃,以热气速其行,而桴鼓之应,乃迥非汤剂所能及。”这其实分析了药粥治疗疾病的道理。在实际应用中,龙眼粥可补心脾,鸡蛋粥滋阴润燥,白果粥敛肺定喘,猪肉粥可适用于便秘患者等。 二、病后、妇女产后及慢性病症的自我调理 清代《调疾饮食辩》中提到,粥“性能养脾胃,生津液,利小便,消胀满,调中健脾,除烦止渴。利膈益气,推陈致新。万症皆宜,平人亦妙,其功不可殚述”。这说明了粥是病后、产后及慢性病症理想而稳妥的调理食品,如高热后病人,由于高热伤律,阴液不足,可选用生津止渴清热的芦根粥、蔗浆粥。妇女产后,不仅体质虚弱、贫血,还有一段通乳汁、排恶露的生理过程,可选用猪蹄粥、莴苣子粥来下乳;益母草粥可以养血,促进子宫修复。长期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决明降压粥、芹菜粥或木耳粥来降低血脂胆固醇,及维持血压的平稳。 三、对老年人来说,粥更是一种养生延年的理想饮食疗法 老年人体内各器官机能在逐渐衰退,而粥温热熟软,脾胃易化,最宜年老虚弱者食用,所以清人曹庭栋说:“粥能益人,老年尤宜”,并介绍粥谱百余种,“足备老年之颐养。”如莲子粥、百合粥、薏苡仁粥、木耳粥等,都是老年人滋补身体,养生延年的理想粥品。 粥有种种药用妙处,很多人都知道病时该食粥,但对粥的服量与服法却不人在意。其实,服量和服法对粥的功效发挥有很大作用。一般来说,应掌握以下原则: 一、病中食粥宜淡食,也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加入冰糖、白糖、红糖或咸食。调理与补养食粥,可根据粥的性质及个人喜爱,咸、淡、甜食皆宜。 二、治疗性粥类应以病愈即停为原则。有些药即使病愈仍应继续服食,但粥毕竟与药不同。个别药粥中的药物,有一定副作用,则应注意掌握服用的剂量,不可多服。 一般调理及补益性粥类,根据各人情况服一段时间后,适当间断,或适可而止。 三、一般食粥宜空腹食,作早、晚餐食,或午后点心食;食用不宜过饱,多数以温热食用为宜,1天12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