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臺灣閩南俗語

 远近轻重 2012-05-04

目前因錄音技術問題,聲音播放效果並不是很好,
請盡量調整您擴音器的音量,以達到較好的學習。

 

牛蟌,有入無出
牛蟌就是牛蝨,寄生在牛身上,吸取牛血──有入無出,所以形容人非常吝嗇,錢財只進而連一毛也捨不得施給他人的人,就用牛蟌來譬喻他。

世事陪到夠,無鍋與無灶
近年關時,「紅色炸彈」滿天飛,加上平常的紅白帖子,這些人情世故的開銷,累積下來數目驚人,所以如果人情世事要一一周到,最後會無米下鍋,三餐無著落。

用林投葉拭屁股
「林投」這種植物遍佈台灣全島海岸,葉有尖銳針刺,果實有點像鳳梨。明知林投葉多刺,卻用來擦屁股,不是自己招禍,自找苦吃嗎?和我們說「掠(抓)虱母頭上爬」意思用法相同。

叫豬叫狗,不如自己走
戴晨志先生曾在《溫馨說故事》一書中記敘一往事:某天,他請學生到福利社買豆腐干,等了兩個鐘頭,那學生才氣喘如狗送來豆腐干,原來他是在肚子痛上廁所掏衛生紙時,才想起這包先前替老師買的東西,上完廁所,就火速送到辦公室。這件事令他想到「有時自己懶,想叫別人代勞」但到頭來,卻發現「不如自己走」來得快。「當我們請託、拜託別人去做一件事時,就已經欠別人一份人情,而且該事的主控權就交在別人手上」、「只動嘴,不如快動手」、「自己做,遠比叫別人做來得簡單」。

君子廳,小人房
「光廳暗房」是從前人對廳堂和臥房的建築要求,廳堂強調光線充足明亮, 臥房則以幽暗隱密為宜。這則俗諺把君子之交譬喻為廳,小人之交譬喻為房,是不是很適切呢?

做娘快,做嫺難
這則俗諺有兩種解說:一是享愛者(娘)容易,侍候人(嫺)難,指婢女。 一是說成為娘(媽媽)容易,但小孩生下來,要拉拔孩子長大,服侍小孩衣、食、起居,這種「嫺」的工作,勞心又勞力,真是難啊!

有狀元學生,無狀元先生
青出於藍,勝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教師最大的安慰是見到學生卓然有成。沒有那一位老師願見他所教過的學生成就不如自己吧!

先做予人看,再講予人聽
論語說:「君子恥其言之過其行」「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說,當然比做容易,所以幾秒鐘就說完的話,可能要「做」一整天,君子言行一致,所以話語當然要謹慎。先做給人看,再講給人聽。

青盲雞啄著蟲
這句俗諺和「瞎貓碰上死耗子」義同,都在指僥倖獲得好處。

歹瓜厚子,歹人厚言語
劣等的瓜,子多。而壞人則話語多,它厚好人則木訥謹言,這是傳統觀念。 世說新語載:謝安評王羲之三個兒子,就是以「辭之多寡」為評判斷標準。現代社會強調口才、表達能力和這個觀念並未衝突,「說話」最重要的是要時、地、對象.話語多而被歸為「歹人」類,就是這三因素沒掌握,亂說話。不擇言,不如不說。

千金買厝,萬金買厝邊(或作買厝買厝邊)
千金能買得巨廈豪宅,但萬金卻仍不一定能買得好鄰居。「好厝邊」似乎是可遇不可求,所以選擇居處時,左鄰右舍是考慮的重點。「擇不處仁,焉得知?」孟母三遷不外是想替小小的孟軻覓得良好的生活學習處所吧!

芥菜不割,不成欉
芥菜須經過一次次的割葉,才能成欉,就像玉石,要經碉琢才能成器。小孩也要調教才會成材。

在生吃一粒豆,較好死孝一個豬頭
一粒豆和一個豬頭是很明顯的對照,但對父母而言,子女對他們祭品多麼豐盛,都不如生前對他們的誠心奉養,即使只是一顆豆,一杯水。禮記檀弓有一則這樣的記載:「子路傷家貧,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孔子說:「啜菽飲水盡其歡,這就是孝啊!」

四書讀透透,不會寫(或不識)黿、鼇、龜、虌、灶〔穴土黽〕
這個俗諺在諷刺人書讀得多,但真正獲益卻極少。俗語說「讀冊讀到胛脊背(背部)」也是諷刺書讀多,卻不懂禮貌,不知道理。

人食喙水,魚食長流水
喙水,指嘴巴甜,說話得體,有口才。人靠好口才,可以容易生存;魚靠活動的長流水得以維生。這則俗諺告訴我們,嘴巴甜、口才好的人容易廣結善緣。人際關係好,自然「吃得開」。

獢貪,鑽雞籠
要引雞入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食物誘之。雞隻整天在外啄食,見食物在籠中,若眼中只見食物,下場就是被網入籠內而失去自由,所以戒人勿貪心而賠上自己所有,使可用這則俗諺。

作料夠,不是新婦〔敖力〕
從字面看,是媳婦謙稱材料夠,不是自己手藝佳,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意,有很多情況可以應用這則俗諺。自謙當然可用,論評他人成困用來形容亦可.表示這些成就有外綠推助,不是一人單打獨拚出來的。

艱苦頭,快活尾
「先苦後甘」、「苦盡」才有「甘來」。小時候家裡農事多,父母口頭常說這樣的話:「工作拼命做做了,再來休息納涼」所以他們對工作會很勤快做好, 不拖延,不怠惰。「艱苦頭」才有「快活尾」在他們觀念中是理所當然,這是多麼勤勉踏實的人生!

有喙講別人,無喙講自己
這則諺語戒人勿「責人嚴,待己寬」,其實,人最容易看到別人的缺失而批評指責,但卻未反省自身是否也有同樣的毛病,所以應審己後才去度人,「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泉之利,乃可以議於斷割」。

自己栽一欉,較贏看別人
西諺說:「手中的一隻鳥,勝過林中的兩隻鳥」,能確實擁有才是最實際的,自己種一棵,比看別人種千百棵有用。

鬧熱有時過,三頓較要緊
鬧熱指請客、拜拜之類的事,這類事要開銷,但畢竟不是常態性的,所以應量入為之,如果因這些特別的活動而打腫臉充胖子,請客、拜拜後就三餐不繼,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三年一閏,好歹照輪
農曆是三年一次閏月,這則俗諺在強調「照輪」,除風水輪流轉的涵意外,也有不論意願如何,一切按規矩來輪流之意。

歹竹出好筍,好竹出龜崙
仲弓(冉雍)才德俱佳,但其父卻是個賤人(地位卑微的人),孔子打比喻說仲弓是雜色牛生出來的純赤色小牛,山川神靈還不願捨棄他呢!這是歹竹出好筍,卑賤者也會出能人的例子。相反的,富貴者也會出蠢才。

失德(僥倖)錢,失德了
搶來、偷來、或賭博贏來的錢財,能使人致富嗎?販毒走私得來的財富能持久嗎?不是光明正大、辛辛苦苦、一點一滴賺來的「艱苦錢」,就是那樣易來易散,所以羨慕什麼呢?

要領人一石米,不領人一個囝仔ㄆㄧˋ
照顧幼兒,要有耐心,要有體力,還要有方法,要亦步亦趨,還要視線不離,還要忍受哭鬧,所以寧可出勞力,辛勤把工作做完,也不願照顧一個黃口小兒,看似不流汗的輕鬆工作,其實最累人。

嫁著生理 (夫),日日守空房
白居易琵琶行寫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所以只得「來去江口守空船」。古代不比現今,丈夫出外做生意,女子只能獨守空閨,唱曲、彈琴解悶。

戲棚下,站久是你的
在野台戲盛行的時代,觀眾人山人海,先到的人才能佔個好位置仔細觀賞。後來的人,如果要前進到較好的位置觀看,只能用「時間」換「空間」,耐心站著看,站久了,就可以遞進到較好、很好的位置。所以這諺語形容做事要有耐心、恆心,成功自然可期。

膨風水蛙割(ㄊㄞˊ) 無肉
一隻想和牛隻比大的青蛙,鼓脹肚皮的樣子,既可憐又好笑。他即使撐破肚皮,還是只那麼大呀!誇大、虛張聲勢的無知者,一遇到試煉,往往不堪一擊,就如那隻膨風水蛙,卻沒幾兩筋肉。

牛鼻不牽,要扭牛尾
從前農村社會,「牛」是非常普遍的農家牲畜,小牛也要經過「貫鼻」(即穿鼻),才會馴服。牽著牛鼻,偌大身軀的牛兒,自會乖乖跟著跟著你走。反之,費盡氣力拉扭牛尾,也難移動牠。若硬要「力拔山河」萬一把牛尾扯斷,牛不能趕蚊蠅,很快就會生病的。這個諺語,在形容做事抓不到要領及關鍵。

雞母不關,要打鴟鶚 或 不關雞母,要人鴟鶚
母雞帶小雞出來,容易被天空盤旋的鷹眼盯上,或為抓食的目標。所以若要小雞活命,就反求諸己-把母雞關起來。這諺語在比喻自家小孩不管教,卻移恨、怪罪他人。現代父母面對子女教養問題,似乎也可從中得些啟示。

仙人拍鼓有時錯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 知過能改,勿自暴自棄。

生吃都不夠,擱有通曝乾
農作物,如蔬菜、水果、雜糧等, 如果收成量多,一時吃不完,通常都會用"加工"方 式保存,供日後食用,如曬乾,淹漬等,這俗諺用來說明日用己不夠哪能有積蓄?

看人吃肉,不通看人劈柴
吃肉、劈柴,前者是享受,後者是出勞力。看人吃肉,或可有受到一些施與的機會,譬如喝一些湯,但只看人劈柴,就有可能遭 殃,譬如受木柴飛散波及。這俗諺我們圍觀也要看場合,如車禍、火災、槍擊現 場,駐足觀看不僅妨礙救難,更有受傷害之虞,湊熱鬧之前宜先三思

細漢偷挽胡 大漢偷牽牛
小時偷物不加教訓,長大就可能做盡壞事,這俗諺提醒父母要防微杜漸告誡小孩 要知道「惡雖小也不可為」。

龜笑鱉無尾,鱉笑龜厚皮
龜、鱉都是甲魚類,外型類似互相取笑其實只是五十步笑百步二者相去不遠

未吃五月粽,破裘不甘放
裘指裘衣,即使是破裘衣,還是可禦寒,春天氣候多變,乍暖還寒,大概要到農曆五月五端午節過後,才進入炎夏,所以在吃五月粽子,前冬衣、冬被還是捨不得起的

大隻雞慢啼
即大器晚成。大隻雞因是大品種的雞,所以生長期長,成熟到能啼叫的時間也拉 長但等牠能啼,必是體格,大聲音又宏亮

三日無餾爬上樹
餾,在此指練習復習。意指幾天不練,就撒野四處玩,爬到樹頂了

生理囝
生埋囝,即天賦具有做生意才能的孩子 生,即難有,不易得。 具做生意天份的人不易得,即在說明做生意風險高,成功不易

無落種,擱想要收成
不播種,那能有收穫?這俗諺諷刺,人妄想不勞而獲

一丈差九尺
台制一丈等於十尺,十尺中九尺有差別,喻差異很大

一個囝仔,較熱鬧三個大人
家有小孩,熱鬧非凡

要的時陣是金,不要的時陣是土
這俗語道出人對人事物的現實與無情。 同樣的人事物,有利用價值時奉為貴賓、座上客,沒有利用價值則是秋扇見捐, 棄如敝屣、糞土,避之唯恐不及,也可形容人不知愛惜東西

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
「蜊仔」是從前大小田溝溪流最容易見到的貝類,摸蜊仔是很多人童年回憶 中最美好的一段,尤其夏日炎炎,到田溝溪旁摸蜊仔,消暑消涼又可給家人帶 來佳餚,真是一舉數得

軟土深掘
田土鬆軟則鋤頭掘深容易喻人太軟弱就會被人吃定,欺負

豬不肥,肥到狗去
豬、狗都是農家常飼養的牲畜但功用不同,要求自不同"豬"要養得肥碩,以賣 得好價錢,狗則以看家為主,肥反而是多餘的,從前重男輕女觀念重,父母對兒子 期望殷切,如果反而女兒表現突出,兒子平庸,父母就概嘆「豬不肥肥到狗去」

大魚不吃餌,小魚蹦蹦跳
大魚不上鉤,小魚卻頻來吃餌形容心中想要的未有動靜,而不想要的卻來個不 停

死蛇都要拖去吃,閣活鱔魚不吃
鱔魚外型似蛇,味道鮮美滋補,死蛇都吃了,何況是味美的鱔魚?罵人貪心、貪 污

不曾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
從前農家普遍都有養豬"卻難得吃到豬肉。這諺語是形容對一件事不可能全 無概念,應有起碼的認知

一個錢,打24個結
銅錢中空,可用失絲線串起。一個錢若打24個結,那要拿到這錢確實很費事, 比喻人一毛不拔,非常吝嗇

要嫁才要縛腳(或作上轎才要縛腳)
三寸金蓮不是一天就可擁有的,出嫁前才要縛腳,意同臨渴才掘井,來不及了

牛囝不識虎
小牛有憨膽,不知老虎的可怕,意同「初生之犢不畏虎」

人交往的是關公,劉備;你交往的林投竹刺
林投竹刺,皆為有刺的植物,喻損友,諷刺人益友 不交,交損友

天飼人,肥滋滋;人飼人,剩一支骨
從前,農業是靠天吃飯的,風調雨順則五穀豐登;風不調、雨不順則饑荒連年,所 以,天養人,很容易,但人養人,勞役勤苦,還不得溫飽,看來,人力還不及天惠

痛皮不痛骨
這諺語用在父母長輩責打小孩時,責打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適可而止。反觀 現今許多家庭暴力下的受虐兒,不只痛骨,連人"心"都受創傷了,這實非父母教 訓子女之道

日出,著剩雨來糧
意同:積穀防饑,未雨綢繆

細雨,也未堪得輒落(或作細雨, 落久土也會澹)
「輒」落:次數頻繁 這俗諺指積少成多,涓滴可成流也可用於反面喟嘆,譬如:雖支付的是小錢但次 數頻繁, "欥"也是一項不小的開銷

掃到風颱尾
颱風正在發威,肆虐,能遠離最好遠離,形容人若正在,對某人,某事發飆,不相干 的人最好遠離,形容人若正在,對某人、某事發飆,不相干的人最好識相遠離,免 受到無妄之災

生目睭不曾看過
意即從來未見過,見所末見

賺錢不夠嘴乾
嘴乾即口渴,所賺的錢連買飲料,水解渴都不夠,比喻薪水微薄,收入少,難維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