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的天堂7 牧人格桑[藏族"芝士"制作过程全图]

 suoban 2012-05-05

最后的天堂7 牧人格桑[藏族"芝士"制作过程全图]

  (2011-07-06 23:27:32)

7,牧人阿祖和格桑的一天(下)


最后的天堂鈥斺7,牧人格桑[藏族"芝士"制作过程全图]



香格里拉的村子一般在高山上都会有若干夏季牧场,村民们把牧场编号,然后抽签决定谁家在哪一个牧场去放牧,今年在一号的,明年就顺序轮到二号去,这样公平地分配不同位置不同资源条件的牧场。但有时某人喜欢某个牧场,也可以跟别人换,这样就可以在同一个牧场多放牧几年。
阿祖帮人放牛,每头是150元(整个放牧季节),也就是说他今年帮人放了25头牛,在雪山脚下劳作4个月,总共收入是3750元。他放的牛有奶牛,也会有公牛和小牛,公牛和小牛是没有什么产出的。奶牛挤出的奶打成酥油和奶渣之后,根据每头牛的产奶量计算出来再分配给牛的主人家。我问阿祖:“那他怎么知道他的牛能产多少奶呢?”
“当然知道了,我会告诉他啊。有的牛多多的有奶,有的牛只有一小捧,多奶的就多油嘛。”
看来他们的委托关系充满了信任,奶多奶少,只是牧人的一句话。但是你说,我就信。因为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那责任不单是对托付者的责任,还是面对神灵和天地的责任。

 

牛奶经过2000下搅打,加入热水,分离出来的除了酥油之外,剩下的奶水还可以提炼奶渣。奶渣是什么?用城里人能理解的说法,那就是脱脂芝士。奶渣是香格里拉藏族地区的传统主食之一。

牛奶提炼了酥油和奶渣之后的叫做酸奶水,酸奶水可以给牛猪狗做饮料,还可以用来发酵馒头,是天然的酵母。整个过程极其自然,没有一点点浪费。
搞好两饼酥油,阿祖要做奶渣了。牛棚正中的火塘从每年5月立夏牧人来了之后就一直不会熄灭,直燃到10月中秋之后,离开时才灭掉。平常火塘随时煨着一大锅热水。这时这口大行军锅空着,把捞完酥油的奶水倒入锅中,阿祖添柴,把火烧旺。

最后的天堂鈥斺7,牧人格桑[藏族"芝士"制作过程全图]


1-2,打完酥油的奶水倒入锅中,加火开煮
3-4,轻轻搅动,慢慢地奶渣就浮起来了,用铝勺捞出来盛到蒙着纱布的桶上
下图:挤干水分后,奶渣就做好了,放在纱布里团成形状,挂干或者摆在通风处晾干。也是八月十五时养牛的人家要分配的东西。

最后的天堂鈥斺7,牧人格桑[藏族"芝士"制作过程全图]

一说到吃的,好多看博客的姐妹最关心的是,奶渣可以怎么吃呢?最后的天堂鈥斺7,牧人格桑[藏族"芝士"制作过程全图]最简单的吃法,藏族人是直接把它掰成小块放到酥油茶里,半吃半喝。滋补版的吃法,是做酥油炒奶渣:酥油熬化,加上捏碎的奶渣和红糖,炒匀即可。至补啊——我的大爱——不过要超级甜食控才顶得住这么又甜又油的东西。格桑见我一到牛棚就嚷嚷酥油炒奶渣,赶紧做了给我们吃……Kin和老米都吃不下,就我一人乐得一碗又一碗……

最后的天堂鈥斺7,牧人格桑[藏族"芝士"制作过程全图]

奶渣还可以做奶渣饼干,这是俺混搭的(做法请看博文:《藏族风与烘焙西点完美混搭:雪山牧场的酥油奶渣饼干》):

最后的天堂鈥斺7,牧人格桑[藏族"芝士"制作过程全图]



两次挤牛奶的中间,如果不打酥油、做奶渣,阿祖和格桑会有一些空闲时间。这个时候不一定能休息,因为可能要修补牛棚、劈柴或干其他活。

最后的天堂鈥斺7,牧人格桑[藏族"芝士"制作过程全图]

 

干完这些活,夏天午后没事的话,阿祖会上山去采菌子。而格桑年龄大些,体力差了,躺在火塘旁打个盹。

最后的天堂鈥斺7,牧人格桑[藏族"芝士"制作过程全图]

 

格桑每天的劳作基本跟阿祖一致。有一点不一样的,是他还要念经拜佛。藏族男人常常这样生活,年轻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带刀横行、仗义勇为;到了老就只要清静、虔诚礼佛。

最后的天堂鈥斺7,牧人格桑[藏族"芝士"制作过程全图]

 

那天我们跟阿祖一张张翻看着数码相机上的照片,格桑就在他那边磕长头。

牛棚的中柱两边是两个世界。天光透过牛棚顶散射入来,格桑和阿祖生活整个牧季的木棚里如此简陋、杂乱又温暖、神秘。神灵和人类仅隔一个火塘,默然相对。

最后的天堂鈥斺7,牧人格桑[藏族"芝士"制作过程全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