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干支代字邮戳的收集和组集

 书海探幽 2012-05-05

中国干支代字邮戳的收集和组集

 
于支代字邮戳是指以天干地支文字表示邮局内部不同业务部门所专用的邮政日戳。

  1957年1月,邮电部更换新款邮政日戳。同时,对分设的邮局和一等、二等、三等邮局的内部生产机构所使用的于支代字作了规定,并公布了新的刻有于支代字的样戳(图①)。新规定的于支代字表示如下:“甲”字代表营业科(股);“乙”字代表汇兑科(股);“丙”——函件分拣科(股);“丁”——包裹科(股);“戊”——印刷科(股);“已”——投递科(肌);“庚”——邮件转运科(股);“辛”——市内交换科(股);“壬”——邮件转运交换科(股);“癸”——报刊推广科(股)。天干的10个字,代表邮局内部的10个生产部门;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表示的意义,各局依业务情况而定,如“丑”字代表转趟、“寅”字代表赶班等等。

  于支代字镌刻在邮戳下半环的(图②③),据说属区局内部专用。最常见的则是于支代字置于日戳的下月牙里,这种一、二、三等支局使用的邮戳,下半环需镌刻邮局所在的地名,故将于支代字移至下月牙里。从图④至图B22可见下月牙内的各于支代字。于支代字右侧的阿拉伯数字是戳号,戳号的编排由各局自定。多见1、2、3……个位数的,也有“丙98”、“己194”十位、百位数的。

 于支代字邮戳的设计,为平平常常的日戳注进了丰富的涵意,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代字戳从1957年开始,使用了30多年。它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四清”运

动、“文革”动乱及改革开放初期几个历史阶段。这期间,邮局的管理和生产规程也有了相应的变动,由此陆续出现了去掉于支代字的日戳。而于支代字戳在“文革”动乱中违规使用的情况十分严重,本为部门专用的干支戳都用在民众通信的信件上,这种现象持续到80年代。1985年,邮电部规定邮政内部生产单位改用简称,于支代字己无意义,于是于支代字邮戳逐步退出邮政舞台。

 于支代字戳的收集有难有易,自己可以把握难易程度。70年代以前销干支戳的邮件、单据,数量不多,价格也贵,较难收集。70年代中期以后的普通邮件,市场上较多,从这段时期的邮件入手,是收集于支戳的实际可行的路径。于支戳的收集范围可自定。如果每个于支代字戳只集1枚,充其量不过20多枚。这样的范围过窄,没有深度和广度,难以激起收集热情,难以体会集邮的“成就感”。笔者的方法是大量收集,而后分类整理。例如“甲1”戳,对全国各地邮局的甲1戳都集。甲2、甲3……,乙1、乙2……等等也是如此。无须保留的邮件,可将干支戳及其印盖销的邮票一并剪下。剪时以邮票四边为基线,保留完整的邮戳,剪成方形剪片暂存。盖有干支戳的汇单、包裹单、报刊订阅单、投递邮件清单、查询单等等单据,须完整保留。特别要留意邮戳上的于支代字与其生产部门相应的单据。如包裹单、包裹收据、包裹收据存根等单据上,盖天于的“丁”字戳,当属上品。

 于支代字戳邮集的编组,可按天干、地支的顺序编排。“甲”字排先,各局的“甲1”戳居前,而后甲2、甲3……依次排列。后面的于支名字亦照顺序排列。“甲”字代表营业,甲字戳最多,笔者集到的“甲”字戳剪片,布满了7个贴片还有富余。地支代字戳特别少,往往从一堆信封、单据中都挑拣不出一个。然而沙星淘金般的收集,是在增进一份集邮乐趣,融进一份收藏情结,坚持收集,必有所获。看着一页页贴满于支戳剪片、信封、单据加贴片,构成一部于支戳资料性邮集,你会不胜欣喜。若编组一部邮政史邮集,表现新中国某一阶段的邮政历史,当然难度要大得多了。不过,试试无妨。如果达不到要求,改成开放类邮集也是一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