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及保肝治疗——附48例观察

 成为亨特 2012-05-06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及保肝治疗——附48例观察

收藏本文  分享

抗结核药致肝损害,在结核病的治疗中是较为常见的,药物性肝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肝炎、脂肪肝、胆汁疲积(或药物性黄疽)、肝硬化,以及爆发性肝衰竭。因而,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予以重视。我科2003年1月至20肠年8月,222例肺结核治疗中发现肝损害48例,发病率为21 .6%。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48例肝损害病例中,男性37例,女性11例;年龄16一80岁,平均48 .8岁。其中含HR化疗方案16例,含HRZ化疗方案31例。1 .2诊断标准主要通过询问病史、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化验以及停药后的反应,作综合判断。当患者有确切的含HR(H为异烟味,R为利福平)或HRZ(Z为毗嚓酞胺)治疗方案时,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或黄疽以及肝功能损害的表现。无症状者ALT(正常值<40U/L,赖氏法)或丫一GT增高超过80U/L以上,并能除外病毒性肝炎、免疫性和遗传性肝病等其它肝病者,以及服用其它造成肝损害的药物后而确诊。本组48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确诊为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其中作肝脏B超检查28例,发现肝肿大7例,肝光点增粗8例,正常13例。1 .3临(本文共计2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