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细化三十天 气定神闲迎高考

 pgdh 2012-05-06
 进入五月份,高考也就进入最后的突击阶段。各学校都会渐次停课,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自由复习。这一阶段往往成为许多学子成绩进退的分水岭。那么,这一阶段应该如何度过?复习时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梳理知识结构,理清模糊点。

    经过前面第一、二轮的复习,我们已经储备了足够多的知识、技巧,做了很多的试卷、测验,这时应该逐条逐点地梳理。具体来说,主要是理清考点题型、理清试卷结构、理清解题技巧、理清答题思路。要按照高考试卷的题型结构,弄清对应的考点、可能的题型,梳理出相应的解题、答题的思路方法,做好时间的统筹安排。答题前,在头脑中应该已经有了一个答题预案和应急预案。同时,根据这一预案,做好相应的查漏补缺工作。

比如,针对第一大项语言运用题可以进行如下梳理:这一考点对应的题型主要是语段扩展压缩类、情景转换类题型。从中可以涉及到语段压缩扩展、仿写语句、新闻点评、情景语设计、图表概括等多种题型,每一种题型对应的典型例题有哪些,对应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注意事项有哪些(特别是自己平常做题时易忽视的地方),从中发现自己还有哪些知识和技巧的盲点、模糊点。这样,应试时心中有数,解题有法,答题有路,万事轻松。同时,还可以发现自己复习的盲区,找到模糊点,让最后阶段的复习有的放矢,高效有序。

当然,梳理工作需要随每天的复习持续进行。从大量的练习测试、讲义学案中把自己掌握模糊的知识点压缩出来,在最后的时间内强化记忆、训练。

二.保持思维惯性,抓牢基本点。

    每天的复习、训练求精不求多,关键是抓住基本得分点训练,保持惯性。有些基本得分点是每天必须要复习巩固的。比如,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是应该每天必做的训练。可以通过自我抽查、同学互查、练习检测等多种方式巩固强化,保持自己对名句名篇的熟练惯性。再如,字音、成语的单项训练也是每天必做的。可以巩固过去做过的练习,也可以做一些单项练习加强积累。另外,高考前会有许多预测性的作文题,不要当真,但可以拿来训练自己。可以自己规定时间写一个写作提纲,保持自己准确审题的惯性。还可以每天写日记,一方面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和减轻巨大的精神压力,一方面保持自己对文字的感觉,保持自己乐于写作的惯性。

每天的复习、训练少做生题、怪题、难题,多做一些基础题,特别是自己常错的题目。对梳理知识结构时发现的模糊点对应的题型也可做适当训练,牢牢抓住基本点复习。

三.感悟现有素材,促进增长点。

    经过三年的积累和第一、二轮的复习,我们已经从老师、同学、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到了相当多的高考写作素材和资料。这时,要对这些素材进行反思、体悟。从现有的素材中寻找新的观点、视角、立意。我们的考场作文、练习作文、仿写练笔都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应该对这些素材进行回顾、增删、修改,联系现实热点进行拓展。通过阅读、思考、提炼、整合,将这些粗线条的“裸材”转化为可直接使用的文段。这样的整合工作不仅有利于对现有素材的去粗取精、增强实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我们语言文字运用的良好感觉,增强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考前的时间有限,复习不可补差,只能提优,也就是促进增长点。经过一年时间仍然没能补强的知识点不可能在数十天内突飞猛进。找准增长点,才是考前冲刺复习应该做的事情。一般来说,考前的增长点不宜多,最好是一个。比如,名句默写、文言阅读、材料分析、名著阅读、作文审题等等都是短时间突击可以有提高的增长点。 

    考前的突击复习要有积极平和的心态,不慌不忙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掌握。也要相信老师,认真听取老师的复习建议,不断调整复习计划和迎考状态。只要心态积极平和,方法有序得当,准备有条不紊,你一定可以完成最后的点验,赢得最终的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