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东山莫厘峰

 苏迷 2012-05-06
东山莫厘峰,俗称大尖顶,又名胥母峰,相传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曾在此迎母。海拔294米,为太湖七十二峰之亚峰。登山远望,但见湖水共长天一色,帆影与沙鸥齐飞,有“八百里太湖尽收眼底,三千年历史默数胸中”之称。西望吴兴,渺弥一白;有若云焉,隐见天缘。北望姑苏横泾一带,人家历历可数,灵岩、上方山上浮屠亭亭。东望吴江,云水明丽,帆影出没,若有若无。可谓盖七十二峰之丽,突三万六千顷之奇。
    在翠峰坞古雪禅院旁一径贯云,为登莫厘峰大道之一,登临者拾级而上,恒惴惴然惟恐失足,樵歌声声,似有效之长力剂,能使人振奋。至金牛岭巅,大致已力不胜任,而莫厘峰犹高插云霄,正似由傲来峰攀登泰山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傲来峰顶,又见扇子崖尚在傲来峰上,故非具大勇者,殊难登临。顺道可访烟火墩之顶,顶筑方土,横阔丈许,相传吴王所筑以瞭越者,东山遗迹,此为最古。过百家站,抵慈云庵,庵取如来慈心,如彼大云,荫注世界之意。中有大士殿、三官殿等,结构宏敞,于山顶建筑,颇属不易,每逢飓风,则首当其冲,故墙垣屋脊,时有吹折之虞。近年,已有当地政府和民间集资予以修缮,先后恢复了慈云庵、石城墙、百家站、钟楼及尚在修建中的山顶牌楼等,已成为游览东山的最佳山水自然景观。今主其庵者,为东山的热心慈善事业的民间人士。庙中香火,尚称不恶,尤以六月十九观音诞辰为最盛,升平之日,辄行通宵,名曰伴观音,香烟缭绕,灯烛辉煌,足见乡人对大士虔奉之愚忱。自庵后登丈许之坡,即达莫厘绝顶,但见远山如屏如障,近山如案如几。吴江金天羽君题“云涛极望”,吴县郑伟业君题“湖心积翠”,及“旷观”等摩崖石刻,各抒所见,辞属典雅。民国十八年腾冲李根源题“莫厘峰”三大字,为苔藓侵蚀,有古色古香之感。王鏊《与严道卿同登莫厘得句》云:
    微雨发春妍,春风花外软。
    良朋约佳游,遥指莫厘巘。
    平生山水志,老脚肯辞茧。
    壶觞纷提携,曲磴屡回转。
    小憩山之腰,秘境所披蒇。
    紫翠盖幢翻,青黄绣茵展。
    须臾造其巅,四顾目尽眩,
    太湖小汀滢,风帆时隐现。
    吴门俯可掇,越峤杳难辨。
    摩挲旧题名,斑驳半苔藓。
    日斜下山椒,窅尔迷近远。
    问途值樵夫,失脚悔已晚。
    悬崖颭伶俜,绝壑窥涊淟。
    苍茫认前村,山寺吠鸣犬。
    解衣得盘礴,仰视坐犹喘。
    韩公镌华岳,正自恐不免。
    登高弗知厌,持用戒轩冕。
    晨观日出,虽无泰山日观峰之胜,惟于初秋四时许,立峰顶东望,见东方曙光一抹微白,渐成苍绿,由淡而浓。其时下层白挑,亦渐明亮,转成金黄色。少时,上层之苍绿色衬以五色,似雨后之虹彩,红日一轮,乃由地面升起,半吞半吐,欲上又止。继而冉冉上升,彩色毕现,殊为美观。红日由此渐呈黄色,继而白色,四周衬色随之消淡。此非亲历其境,未能与言其美,即具如神之笔,亦验描述其奇。想泰山远在千里之外,登峰览胜固属不易,东山则近在咫尺,便于往返,故乐为介绍,何敢珍秘,欲观日出者,不妨一试,始知言之不谬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