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以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为人父母,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和形象,切不要漠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一件令人难忘的小事
这是一件发生在安德鲁童年的小事。然而,这件事却影响了安德鲁的一生。
那年,安德鲁9岁。有一天,安德鲁坐在靠近门边的书桌前写字。门铃响了,爸爸前去开门,是邻居家的叔叔。叔叔没有进门,于是,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大,把安德鲁的写字本吹得“啪啪”作响,安德鲁于是跑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立刻反弹了回来,与此同时,安德鲁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依然压不下去的叫喊声。
门外的父亲,眼嘴鼻唇全都因为疼痛扭成了一团,连头发都一根一根地竖了起来,而他的五根手指,则怪异地缠来拧去。一看到安德鲁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暴怒地扬起了手,想给安德鲁一记耳光。但是,手掌还没有盖到他脸上来,便颓然地放下了,安德鲁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了一阵掌风而已。
“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关上……”叔叔以责怪的口吻对安德鲁说。
原来,父亲的手指几乎被夹断!十指连心,父亲此刻剧烈的痛楚,安德鲁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安德鲁,毕竟只是一名9岁的小孩,他最担心的、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起手来打他。
然而,他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终于没有打他。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浮肿得很厉害,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安德鲁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我当时实在痛得厉害,原想狠狠地打他一记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他。”
父亲的这句极为普通的话,给了安德鲁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启示:无论你是一个父亲、老板,还是领袖,即使你受到了伤害,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于他人,不可推卸责任。
在亲子关系中,作为强势群体的父母亲,若能在亲予冲突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责任,孩子也许就会更加体谅你的难处,更容易信赖你,从而也就更乐于接受你的教诲。相反,如果只是高高在上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只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时时用自己做镜子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旁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认清自己,不要以别人的行动决定自己的取舍,而要有自己的态度,自己的思维方式。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有了正确的参照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与行动,切忌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跟着别人随大流。
我们应该平静地交谈
有一对母女刚刚吵完架,现在坐在沙发上沉默着。
母亲冷静后,想了想,说道:“我们能不能坐下来好好谈一下。”
女儿望了一下母亲,没有说什么。
“刚才我们都太冲动了,你知道我想对你说什么吗?”
“不知道。”
“孩子,对不起,刚才我说的是气话,希望你别放在心上。”
听了母亲的话,孩子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她感到很局促,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谢谢你对我的理解,我希望我们能够永远这样平静地交谈。但现在我们的分歧还存在,是吗?”
“因为你连续几天都没有做家庭作业,老师非常生气。有什么办法补救吗?”
“我可以利用今天晚上的时间将没有做的作业补上。”
“哦,将作业补上去是很好办到的,但是,我想知道,你不想做作业的原因是什么?孩子,能告诉妈妈吗?”
就这样,母女俩平静地坐在沙发上谈了起来。
孩子需要的是宽容,而不是训斥。一味地斥责只会让两代人之间的沟壑越来越深。多理解一下孩子吧,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关爱,这样更有利于亲子沟通。
小和尚买油
从前,山中有一个庙,庙里住着一些和尚。
一天,一个大和尚派一个小和尚下山去买油。临行前,大和尚给了他一个大碗,并大声警告他:“你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让油洒了出来。”
小和尚点了点头,然后迅速地跑下了山,到大和尚指定的地方去买油。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大和尚严厉的警告和凶恶的表情,禁不住打了一个哆嗦。他小心翼翼端着装满油的大碗,越走越紧张。眼看快要走到庙里,他不小心撞在了一棵树上,油洒掉了四分之一,小和尚感到害怕了,手脚抖得厉害。等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只剩了一半。
大和尚非常恼怒,用手指着小和尚的鼻子骂道:“你真是太笨了!为什么连这点儿小事都做不好?你看你浪费了多少油,真是太让人气愤了!”
小和尚难过得哭了。
一位老和尚听到哭声,赶忙走了过来。当他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就把小和尚叫到了一边,笑着对他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多加留意沿途的见闻,并且回来向我详细描述一下。”
小和尚不想再去了,他说自己太笨了,根本就不可能做到那些事。但是最终,小和尚还是被老和尚说服了,他决定再试一试。
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路上的景色真是太迷人了。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远方有雄伟的山峰。鸟儿站在树上不停地唱着歌,蝶儿互相追逐,在花丛中嬉戏……小和尚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他不知不觉回到了庙里。当小和尚把油交给老和尚时,竟发现油一点儿也没洒,仍是满满的一碗。

人在没有压力的时候,就能轻易地做好一件事。而当人被压力包围时,一件很简单的事也会被自己弄砸。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应给孩予施加过多的压力,而应让一切自然和谐地发展,并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