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菩萨闭目之美善【转】

 情系幽兰 2012-05-07

菩萨闭目之美善【转】

陈东有

 

甘肃朋友来访,送我一尊菩萨雕塑造像。造像十分精美,菩萨闭目安祥,显出慈眉善目,一脸平和。我把尊像安放于客厅书架上,瞻仰时总觉得菩萨之美就在闭目,闭目,则淡定,淡定则和美,因美而倍感善,又因善而倍感美,美善一体,让我理解了多年前学习到的却难以领会的“尽善尽美”一词的真谛所在。中国的佛像敬造艺术,从形式上讲真是美轮美奂。但从内容上讲,又如何去理解呢?

我以茶敬友,请教:菩萨为何闭目?

朋友说:菩萨闭目,一是内省,常常反观自己;二是慈悲,不忍看天下百姓有难。

我说:菩萨常常反观自己,这种说法是对的。佛家常反省,内修是一门大功课,儒家修身养性也是从佛家来的。但佛家又主张普度众生,救万民百姓出水深火热之苦海,怎么会闭目不顾众生?

朋友说:菩萨并非闭目,只是微闭而已,微闭才能看得更多更透,这便是“智慧眼目”,天下什么事能躲得过菩萨的眼目?不忍看不是不看,百姓有难,都在菩萨的眼中,所以佛教中人以“天下还是苦人多”为警句,激励自己普度众生或多做善事。不忍看是让你看,何人有错,也都在菩萨眼中,俗语中有“上不可欺天,下不可瞒地,中不可愚民”,“举头三尺有神明”,人生在世所做之事,“畏天、畏地、畏民意”,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我说:这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还不能说明菩萨为何要闭目或微闭。

朋友说:无论闭或微闭,都是说明菩萨在沉思。人在沉思时总会闭目或微闭,好让身心不受外界干扰,心性归一。菩萨造像,作沉思状,一是内省的沉思,二是慈善的沉思。

我问:内省的沉思好理解,慈善的沉思如何理解?

朋友回答我:人们多以为善行为善,却不知善心为善行之本,有善心才有善行,心为本,相由心生,慈眉善目仍慈悲善心的外露;行为心果,慈善作为仍慈悲善心的表现。如果心不善,行也善不到哪里。当今世道,假善行做恶事谋财害命的不是大有人在吗?善心靠修养,修养方式有多种,闭目以绝尘扰,沉思以作内省;内省中反思是重要的一环,反思过程中不断向善,就是慈善的沉思。

我又问:菩萨本已是慈悲为怀,还需要作内省与善思吗?

朋友答:善的追求无穷无尽,大概菩萨的修行也是无始无终的。菩萨的闭目不仅在于表现是否正在沉思,更是表现出一个“静”字:静思、静心,以其淡定安祥引导世人淡定安祥,以其慈善平和告诫人们慈善平和。你不觉得当瞻仰菩萨慈眉善目之时,内心会有一种感动吗:我日思夜想的功名利禄有何意义?我为功名利禄的浮躁急躁有何意义?我超越本分的任何欲望及其行为又有何意义?从物理而论,生命在于运动;但是从心理而论,生命也需要安静。一动一静,才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真谛。现时,人们的动态太多、太乱、太躁,可能连睡觉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能闭上眼定定神养养心吗?

我无语而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