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乌镇香市寻访传统清明美食 乌镇特色小吃

 - 唯美似夏花丶 2012-05-07

 近日来,乌镇香市节开展得如火如荼,香市美食节也受到游客热捧,其中富有浓郁当地特色的“清明茶食”和“清明菜肴”更是备受游客亲睐。
        在乌镇有“清明大于年”之说,民间甚是重视,乌镇当地居民清明时节都要准备各色的清明茶食。从清明节前的“寒食节”就已经开始准备。据传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为了让逃亡在外的晋国公子活命,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块肉让其充饥。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将清明前两天立为“寒食节”,并禁吃“烟火食”。因此,家家户户淘米裹粽子、磨粉做圆子,还有南瓜馍馍、芽麦粏饼、青团……
        在今年的香市美食节中乌镇景区经过挖掘、还原当地特色清明茶食,在往年香市美食节的基础之上,又新增“清明茶食”和“清明菜肴”,特在乌镇西栅白莲街道开设乌镇“清明茶食”主场,推出众多乌镇特色的清明美食和当季时令美食。这不仅仅让游客们品尝到了当地特色美食,也在一定程度了解了乌镇的饮食文化。

在乌镇香市寻访传统清明美食 <wbr>乌镇特色小吃

芽麦粏饼:
        据民间传说,或称蚕花娘娘下凡行香的时候,曾在农家吃过芽麦塌饼。为此,每年清明时节,芽麦塌饼就成为养蚕人家奉祀蚕花娘娘的必备供品,也成了农家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上佳美食。
        芽麦粏饼是以米粉、芽麦粉及一种叫作“草头”的野草为原料制作的。米粉是糯米和粳米以一定的比例掺和碾成粉。这草头都能在农村的宅前屋后、田头路边找到。煎好后的芽麦粏饼呈青色,表面油光黄亮,吃起来甜度平和,软而不烂,糯中有韧,不粘牙齿,还拌着一丝野草和芝麻的清香,实在是一道上佳的绿色点心。但一般商店里是买不到的,只有清明时候农家自做自食和馈赠亲友的。

在乌镇香市寻访传统清明美食 <wbr>乌镇特色小吃

青团子:
        青团子是比较常见的清明小吃,乌镇当地居民也要准备,将雀麦草汁捣烂滤出青汁,然后加入手工磨制的纯糯米粉拌匀、揉搓,再包入事先准备好的馅儿料,有芝麻、豆沙、百果等口味,团子葱绿如翡翠,油亮似碧玉,清香扑鼻,吃起来是甜而不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在乌镇香市寻访传统清明美食 <wbr>乌镇特色小吃

清明粽子:
        在乌镇当地,不仅端午要吃粽子,清明时节也要吃粽子,这也许是和当地的“寒食节”有关,做法与当端午包粽相同,有肉馅、红枣馅等。

镬糍茶:
        镬糍民间又称“蛋底”。在文字表述上曾用“锅巴”代替。放少些糖泡成“镬糍茶”,也称“甜茶”,寓示在甜甜蜜蜜。是乌镇地区农村里款待贵客“三道茶”中的“迎宾茶”。镬糍制作称之为“挞镬糍”,方式繁复又费力,先将糯米淘净滤干,煮成软硬适宜的糯米饭,再用柴灶将大铁锅烧烫,“挞镬糍”者将少些糯米饭放入铁锅中,用铁质饭铲,沿着圆形的锅底,一层又一层不停地用力将糯米饭涂抹在上面,要求厚薄均匀,没有杂质和饭粒。再用文火进行烘烤,待镬糍干燥并微微翘起即可起锅,口感香脆酥松,既可干吃亦可泡成“镬 糍茶”。

在乌镇香市寻访传统清明美食 <wbr>乌镇特色小吃

熏豆茶:
        熏豆亦称“新豆”。与晒干的橛皮、芝麻一起炮制成当地有名的“熏豆茶”,亦称“咸茶”,寓示着有滋有味。也是乌镇地区农村里款待贵客“三道茶”中的“迎宾茶”。烘焙熏豆是一件工夫活,先要洗净手再剥毛豆,然后将毛豆放进略咸的水锅中一氽,生熟要恰到好处,起锅后去掉豆衣再晾干。然后用木炭或者竹炭放置柴灶中,将毛豆放入竹纱扁或者铁纱扁中,置于炭火上烘烤,炭火不能太旺,烘焙时需要不停地将毛豆搅拌翻身,待毛豆烘干起皱皮并散发出香气,即算完成。刚刚出炉的熏豆清香扑鼻,口感略咸,可随吃也可泡成熏豆茶。

四青碟菜:
        乌镇居民在清明期间还要吃“四青碟菜”,很形象生动的四道菜:“挑青(酱爆青螺蛳)、藏青(油菜嵌油豆腐)、伴青(马兰头拌香干)、露青(葱炒鸡蛋),清明时节螺蛳正肥,当地蚕农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意。

在乌镇香市寻访传统清明美食 <wbr>乌镇特色小吃

注《乌镇住宿69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