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说的“超前教育”,和您理解的差不多,但是要有一个度的把握。
总体原则:尽量超前与适可而止相结合。 如: 小学,超前2年左右。如,二年纪,要学到四年级的知识水平。
初中,初一,通读初中三年的知识,物理、化学等后续补进的学科除外。 对于
为什么这样? 是要我们“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说实在的,要小孩子都能够自觉地到达这个认知程度,不太现实。家长或老师的干预是必要的。
具体怎么做呢?
如数学,即使小学阶段,也可以给他讲概率论的知识,题不一定会做,但概念要清楚。
比如我们从小就知道《史记》《诗经》《进化论》“原子弹爆炸”等等,但很可能到大学的时候还没通读过原著或懂得原理。
另一个方面,如果你认真研究就会发现,其实每次试卷考试有20%~30%的简单概念题,还有40~70%的正在学的课程内容的题,还有5%~10%“所谓的难题”,其实就是我们对于“未来”才能学到的知识概念还不太明白,所以才不会做,真正的纯技巧来“难为”学生的并不多,大部分这类题会放在选择题中。
另外,超前一定的知识去听讲会让孩子觉得很轻松,有点“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更会增添自信心和幸福感。 (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