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云朵儿1971 2012-05-08
2011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会议发言材料——新形势下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回顾与展望
2011-11-01 15:09

胡智锋

一、 免费开放新政实施的回顾

   自从今年初文化部与财政部共同发布《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意见》新政实施九个月来,各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共文化机构积极行动,免费开放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推进。在各级媒体上的关键词排行榜上,免费开放频频出现,成为今年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肯定,充分表明了免费开放这一文化民生政策保民生、得民心。

   虽然距离年底还有若干时日,但是相当比例的省份的文图两馆已经顺利实现免费开放。预计到年底,免费开放的第一阶段目标将全部完成,充分体现出了免费开放新政的巨大影响力与执行力。

   课题组选取了上海、江苏、安徽、河南、山西、陕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十省市的免费开放实施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各地推进免费开放工作的一些共性与特点。

   第一、高度重视、全体动员。各地文化部门与机构纷纷认识到免费开放对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免费开放视为推动各省文化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全体动员、全情投入。

   第二、深入领会、全面落实。各地深入领会政策精神,对照政策要求,严谨细致地制定了目标明确、路线清晰、步骤稳妥的实施方案,配套出台了相应的组织保障措施。

   第三、丰富充实、探索创新。各地在政策的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不断丰富充实、探索创新免费开放的实施细则。

   如对免费开放工作的标准化方面,河南省明确了免费开放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市级图书馆阅览坐席不低于300个,县级图书馆阅览坐席不低于200个;市级图书馆图书年新增藏量不低于4000种,县级图书馆图书年新增藏量不低于2000种;市级图书馆年新增报刊藏量不低于450种,县级图书馆年新增报刊藏量不低于300种;市级图书馆电子文献年新增藏量不低于4000种;县级图书馆电子文献年新增藏量不低于800种;市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计算机不低于45台,宽带不低于100兆,县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计算机不低于25台,宽带不低于10兆。”

   安徽省则是从服务标准方面,制订了《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暂行)》、《全省文化馆服务标准(暂行)》、《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标准(暂行)》;陕西省提出了适应本省的免费开放标准,并对免费开放的时间提出了量化要求。

   另外,在免费开放的激励机制与实施方式方面,贵州省明确了建立奖优罚劣机制,陕西省提出了免费开放差别动态补助标准的设想,广西等省提出了开展示免费开放示范建设的思路。

   客观地说,免费开放使得文图两馆现有的基础设施、服务内容、管理运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人员、经费、机制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各地主管部门与公共文化机构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解决问题,积极推进免费开放工作,表现出了创造性与智慧。

二、推进下一阶段免费开放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新形势下文图两馆免费开放的新使命

   应该说,经过稳妥、有序地推进,免费开放第一阶段的工作成效明显。跨越了初级阶段与达标之后,免费开放如何细化、深化、优化?这需要顶天立地,既要立足自身,总结经验,也要审时度势,根据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方向、路径与使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分析了国内外文化发展的复杂形势,充分认识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决定》中,“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被列为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之一。

   在新的发展目标指引下,正确认识免费开放所面临的形势、责任与任务,极为重要。免费开放带动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进入到一个升级转型的新时期,另一方面,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全社会思想道德基础,应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使命与责任更加艰巨。党和政府、人民对于公共文化机构抱有很高的期待。免费开放已经深入民心,万众瞩目,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人口众多、国民文化素质整体还比较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尚处于初步阶段。在这种现实国情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性、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的基本原则不同程度受到更具多样性、丰富性、对象性的市场服务的冲击,尤其在数字化服务、流动服务方面,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现代信息与文化服务的渠道方式日趋多元的竞争与挑战。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转型定位的阶段,树立了文图两馆的良好形象;那么,下一阶段则是塑造公益品牌,发展创新的阶段。如何推动免费开放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特色发展,这是当前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是要在时空维度中精准定位,第二是要妥善处理好多对关系。

   (二)文图两馆的时空维度与功能发挥

   1、在时间维度方面,文图两馆需要审时度势,善于把握三个“时”,即时代——时尚——时下。

   ——时代:时代建构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宏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只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现了这个时代最富普遍意义的价值取向、精神气质和心理状态、情感状态,它就会为人们所关注、所记忆。

   ——时尚:时尚更多关注的是一个时期比较前沿、比较新锐的某种潮流和取向,公共文化服务是否具有时尚特质,往往意味着是否能引领大众的文化消费,吸引大众的关注。

   ——时下:关注时下、关注当下,公共文化服务在常态化的供给中也需要从当下切入,从时下人们普遍熟悉、甚至现在发生的某些现象、动态、问题入手,满足百姓最迫切、最期待的文化需求。

   2、在空间维度上,文图两馆需要注重三个空间的拓展,即物理空间——知识空间——文化空间。

   ——物理空间。公共文化机构的免费开放,首先是一个文化设施物理空间的开放。物理空间是文化设施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第一层空间。零门槛进入,免费开放,首先意味着物理空间的准备,设施完备、环境舒适,这是最基础的要求。

   ——知识空间。作为知识集聚和文化传播的阵地与平台,公共文化机构的生命力主体是知识空间的构造。知识空间需要满足人们获取知识、了解信息,与他人互动、沟通,在群体中交流学习,成长自我的需求。因此,知识空间的吸引力在于能够提供可资学习、可受教益的内容和专业技能。

   ——文化空间。在物理空间、知识空间之上,公共文化机构最重要的空间是精神家园的营造,心理层面的归属感、认同感、受尊重感、幸福感才是公共文化滋养民心、塑造灵魂的根本。所谓艺术养心、文化化人,在不主张宗教的中国,公共文化机构的免费开放一定要致力于为国家、社会和民众构筑具有文化生态意义的文化空间、精神家园。

    (三)免费开放需要妥善处理的四种关系

   1、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中国实施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既是党和政府顺应时代潮流,吸收借鉴全球公共文化服务的成功经验和通行惯例,也是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与百姓需求,审时度势所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因此,免费开放的深入实施与持续推进,必然要在国际标准与中国国情、国家标准与区域实际、文化共性与行业特色的多种格局中找准定位。

   2、当下轰动效应与可持续长久效应的关系。既要高度重视免费开放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也要客观认识到当前国民文化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对于免费开放以及公共文化机构的功能认知还处于“冷接触”阶段,图书馆的阅读行为、文化馆的文化消费行为还没有普遍的、日常化的行为习惯。因此,当下轰动效应之后的冷寂可能是一种正常现象,恰恰需要公共文化机构主动培育、积极养成人们的行为,通过优质、高效、便捷、丰富的文化服务吸引大众、聚合大众。

   3、效率与品格的关系。目前的免费开放是由政府买单,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尚未完整建立起来的现阶段,效率与品格的关系问题不容忽视。这不仅包括来自政府自上而下的“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估,确认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责履行状态;也包括来自服务科学的对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估。尤其是后者,需要将“有什么提供什么”与“需求什么提供什么”相结合,对人们使用图书馆、文化馆的行为特征、频次、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统计分析,以此调节与提供文化内容与服务方式。

   4、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传播体系的关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离不开现代化科技手段,尤其是现代传播体系的支撑。免费开放政策中提到的“技术即服务”的要求,就是指树立数字服务的发展理念,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整合资源,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新载体,加快推动数字服务的提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人性化与对象化。

三、结语

   1、态度决定一切。以怎样的姿态,即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引领自己的发展方向是公共文化机构在市场化语境中必须首先正视的问题。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担当着历史重任,如果偏离了这一核心价值,其公信力和影响力必然受到影响。

   2、细节决定成败。概念好炒,落实困难,一流的执行力才能保证一流的战略。“目标”是前提,“实现”是根本,好的政策实施成功的关键载于从业者的执行力。服务品质、水准和质量,需要在“细节”上着着不让。

   3、诗意提升现实。公共文化服务既不能“低俗”媚众,又要予以提升和引领,既“时尚”又“高尚”。在具体的内容提供上,给人们以艺术滋养、情感寄托与文化提升。

   4、智慧改变世界。文化创造与传播离不开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离不开悠远的历史文化传统,离不开理想与现实的交融,也离不开本土与国际的汇合。在特殊的国情下,在种种对峙与冲突中,要学会辩证地、历史地、中肯地协调各种矛盾和问题,化腐朽为神奇,化危机为转机,公共文化机构不仅要用智慧改变自身,还要通过智慧改变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