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十渡之旅(二):学习断裂带

 温泉源春图书馆 2012-05-08

北京十渡之旅(二):学习断裂带  

2008-06-25 13:14:49|  分类: 地貌 |字号 订阅

引用

Footprint北京十渡之旅(二):学习断裂带

       无论走到哪座山,我都会下意识地思考一下地质成因。自从汶川地震后,更是如此。我对“断裂带”这个名词,现在有了更为复杂的感情,因为那个我心中最美、最安全、最休闲的城市--成都,就在龙门山“断裂带”的边缘。这次到的北京房山十渡旅游区,就在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之间的断裂带上,它也是一座地质公园。

 十渡是一个沟谷纵横,层峦叠嶂,植被茂盛的地方,是看山亲水的好去处。

 裸露、高耸的断层山崖随处可见

 

山间瀑布,轻柔而美丽,宛如白纱一般。

       经过多年风化,部分岩石光秃秃地独立在天地之间。这只颇像火炬的小山名叫“小孤山”,上端大、下端小,令人称奇。 

小孤山近景(上端) 

小孤山近景(下端)  

      有一处叫做千古河床的地方。河床是层积岩,它就像一本厚厚的时光日志,整齐地叠放在那里;一条宛若白练的溪流,轻柔地流淌着。它们构成了天然的计时器,页岩代表久远的地质年代,也许一层就是一万年;流水代表年份,水流在四季里的一个消长周期代表一个完整太阳年度。这一静、一动的两个元素,仿佛正在诉说着时间的绵长和不息的运动。

 河床被水流冲刷出一个个光滑的小坑。

 一块方正的层积岩被大自然端端正正地摆放在河岸边,就像一部等待人们来解读的天书。

      很 多地方叫做一线天,这一处“一线天”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典型的。偌大一座山,一道裂缝贯通山体,两壁都是极坚硬的岩体,裂缝的宽度比较均匀,都在1米左右。 

       当我置身缝隙内,这时才那么真实地感受到自然力的巨大!我的观点是,人类的生存繁衍必须顺应和符合大自然的基本法则,建筑也好、科技也罢,都不要太自大,妄图对抗强大的自然力。如果发生对抗,受伤的恐怕只有人类自己,仅有的差异只是时间而已! 

       对于地震灾区的重建,确实应该好好考虑安全因素!现在可以想到的,要尽量远离断裂带,不要在地震带建很多的水电站,不要建大型、有毒害的化工厂,不要建很高的楼房,不要劣质建筑,不要忘记随时对孩子开展防震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