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嫉妒,啃食心灵的毒蛇 别人拥有的财富,你可以通过努力去得到,而你所拥有过的苦难,别人可能永远都不会拥有。 你曾多少回在失落、彷徨、无奈时抱怨自己家庭出身的贫寒,父母不是达官贵人不能为自己提供帮助,又一次次的在挣扎、煎熬、落败之中抱怨命运的不公,为什么成功离自己总是那么远,最后把自己推进痛苦的深渊里,永不得复生。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在另一个地方,必然为你开启另一扇窗。为什么不摆正心态,摆脱不必要的怨气,去争取你想得到的财富。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穷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嫉妒心理。嫉妒别人比自己过的好;嫉妒别人比自己有钱;嫉妒别人比自己的官做得大……对比使穷人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穷人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穷人能够做到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地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择手段,丧失道义,贪欲之心膨胀,让身心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中,那么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其实嫉妒是在用富人的成绩进行自我折磨,别人并不因此有何损失,自己却因此而痛苦不堪。所以,与其一味的去嫉妒别人,不如想办法改变自己的现状,尽最大努力让自己过得比现在要好。 嫉妒是心灵上的毒瘤 周瑜是《三国演义》中家喻户晓的人物,聪明过人,才智超群,但是,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对于比自己高明的诸葛亮更是耿耿于怀,常常想要置其于死地,可是却常常略逊一筹。诸葛亮针对他气量狭小的性格弱点,巧设“三气周瑜”之计,使他“怒气填胸”,“金疮迸裂”,这位年轻英武,具有文韬武略的东吴大都督“赔了夫人又折兵”,恼羞成怒,吐血短命。他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这句遗言,实际上是他的嫉妒心理的写照。他不是检讨自己的军事才略的不足,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智高于自己,终于使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英年早逝了。虽然周瑜因妒而亡的事例是极为少见的,但是这也充分向我们说明了不能小觑嫉妒的危害,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实际上是极其狭隘、卑鄙的庸俗作风。 也许会有人说,像周瑜这种人生活中太少见了。但是,也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确有这种人的存在。他们生怕别人超过他,别人年轻他嫉妒,别人长相好他嫉妒,别人身材好他嫉妒,别人风度潇洒他嫉妒,别人有才学他嫉妒,当别人有了成绩、受到别人的赞扬时,他不但不虚心学习,而且还在别人背后说长道短。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乱了心智,影响了判断能力,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更乱了方寸。这会产生恶果,会影响自己的幸福。嫉妒不仅伤人而且误己,而且是人生的一种腐蚀剂。 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决不是一信嫉贤妒能的人。可以说嫉妒,是成功者的大敌,是走向成功的一大障碍。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而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社会是一个整体,它是由若干个团体组成的社会整体。任何人离开了团队,离开了社会,都将会一事无成。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离不开团队和社会的认可。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古至今,没有哪个人是靠单打独斗闯出天下的。任何一个经常嫉妒别人,极端自私,搬弄是非,卑鄙的小人,都不可能被团队和社会整体所接受。最终都会被团队和社会无情的抛弃。正因为这个道理,我们说宽容大度是成功必备的品质。那些小鸡肚肠,心胸狭窄的人,根本成不了大事。 远离嫉妒,走向成功 在《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士则把它称作一颗“灾星”。这就是说嫉妒能给人带来灾难,它有着天然贬低人类尊严的居心和能量。所以,法国作家拉罗会弗科就曾说过:“嫉妒是万恶之源,怀有嫉妒心的人不会有丝毫同情”,“嫉妒者爱已胜于爱人。”嫉妒虽然不至于被视为某项罪行而遭绳之以法,充满忌惮的人类仍把它看得比寻常罪行更可恶、更不可赦。嫉妒是一个人自私、狭隘、平庸、虚荣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它还可能把人引向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一定要远离嫉妒,哪怕心灵中产生的只是嫉妒的火星,也要及时将其扑灭,绝不能让嫉妒之火烧毁我们的灵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心病还需心药医,要消除嫉妒心理还需要从自我心理的控制与调节做起。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那么就可以摆正心态,消除嫉妒了。 其次,要摆下心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待人处世常常以我为中心,将自身的得失放在第一位,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对于不如己的成功者,认为其受之有愧;对于胜己者也是百般的挑剔。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我们才能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 第三,将压力变动力 所谓人非圣贤、人无完人,在某时某地,针对某事某人,自觉和不自觉或许会有嫉妒之心,一个大度有涵养的人,是不会让嫉妒任意滋长的,当对别人表示不服时,可将不服气变为志气,使自己有一种竞争意识,把别人的长处作为促进自己发愤向上的因素。不是把精力用在怨恨别人、打击别人等无用功上,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方面,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在追赶别人的同时实现人生的超越。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去超过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健康意识。这种意识表现得恰当,就会使自己的想法成为达到目标的动力,使自己的追求具有良知和道义。相反,如果总是嫉妒比自己强的人,就会造成精神负担,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其实很少有人是天生的富人,大多数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穷而自暴自弃,产生嫉妒心理,从而害人害已。每个穷人应该理智地面对嫉妒心理,决不能陷入其中不可自拔。如果想调适自我,把嫉妒变成竞争的动力,关键的是要把注意力调节到自己的优势和富人的劣势上。在自己对富人的优势心生嫉妒时,可能是因为富人在财富方面深深地刺激了你,而你自己在财富方面又恰恰处于非常不理想的境地。这一差异正是穷人产生嫉妒的刺激源。与此同时,穷人却忽略了自己在另一方面的优势。如果你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注意中心,便会使原先失衡的心理获得一种新的平衡,这样可以使得穷人激动的情绪变得冷静而理智。 嫉妒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有双面性。当你把嫉妒化作鞭策自己的力量,努力提高自己去追赶上目标者,这是积极向上的态度。如若因嫉妒产生偏激心里,终日妒火中升,通过某种手段来达到完成心里平衡,存有卑鄙心里者,最终必定引火自焚。 |
|
来自: 生活向太阳 > 《走向成功——穷人出身必备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