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人经验] 操盘纪要

 _之一 2012-05-08
关于持仓

基本上可以说永远不要满仓在一个品种上做单向操作。满仓操作获利飞快,赔钱也是飞快。有些资深操盘手通过满仓操作在某一特定周期内,取得一些神话般的业绩,这是事实。但盈不可持久,和普通的大起大落的例子不同的,只是这些“资深们”把大落的时间拉长了而已。举例来说就是一个新手可能在两周内完成了资金从翻几倍到亏损一半的过程。而资深们则是两个月使资金翻了十几乃至几十倍,然后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再完全还给市场。

那持仓比例多少合适呢?这个因人而异,和你的心里舒适度有关。比如,你白天持有铜的头寸,晚上夜不能寐坚持看完LME(伦敦金属交易所)行情直至收盘,这说明你持仓偏大了。把头寸减少到你可以无视外盘涨跌,从容不迫的地步,就比较合适了。其实,头寸大,反而挣钱不易。小头寸,看似漫不经心,反倒容易出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来。很多人做对一轮行情后经常会后悔自己做的少了,其实当时真要做一把大的,心里必然会出现不和谐因素,根据经验基本上会事与愿违。持仓一旦很重,那么可能是市场一个很正常的波动对你来说可能都是无法承受的,就杠杆交易来说,满仓操作反向波动个2%,事后看就是一个涟漪,但对你而言却是20%以上的损失。不采取措施,可能还会扩大,采取措施可能刚平仓就没事了,如此反复几次,心态就不平和了,很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判断对了,事后看走势也很健康,但结果却赔了。这是个普遍现象。

关于止损

任何时候,任何一笔交易止损都是必须要有的。至于以什么形式去设止损则可以按个人理解和风格去制定。可以按资金比例,重要位置,以及时间等等都可以。不止损会如何呢?最严重的是赶上一次意外,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与之相关的连锁反应或许会危及到你的操作生涯,你的家庭,你的生活,当然也可能是你的生命。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无法承受的事情的发生,即便是小概率,也一定要有止损。

我现在喜欢的止损方式是按自己能接受的亏损金额来设置。比如一百万的资金,我觉得一笔交易亏7000—8000心里比较安然,错了可以果断砍仓,心无挂碍。然后按这个能接受的金额确定做多少头寸。具体的止损金额是个经验值,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心里标准来设置。有些朋友设的止损位置什么的都没问题,但事到临头要砍仓的时候却下不了手了,一个原因就是止损的金额接受起来有困难,结果容易在犹豫中错失止损离场的时机而导致越陷越深。

不止损的一般性的结果就是加大了资金的时间成本。资金是我们的道具,如果一被套就抗着不出,时间一长基本上就和失业没什么区别了。我认识很多2000年入市买股票的人,被套不出,直到2007年才解套,以为终于熬出头了,继续持仓,结果被套到现在。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有几个十年呢?所以止损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持资金的机动灵活,这对于操作来说非常重要。当然也有人会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有些人止损很坚决,错了就砍毫不含糊,但结果很快就自己把自己砍死了,这也是实情。我知道很多这样的例子,还有人就真的走上不归路。但这和该不该止损无关,不能因噎废食。反复砍仓这更多的涉及到交易模式以及进场位置等具体细节。也就是我下面要说的内容。

关于节奏

交易的节奏,是个“务虚”的话题。就像围棋中说的“高手在腹”。下围棋,边角地带的变化容易算清,是技术活。而中腹广阔,变化多端,没有定式可依,不容易掌握。交易的节奏也是这样。不像止损,头寸控制之类的有具体数字可参考,体现的正是交易中艺术的一面。其实在交易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节奏,乱了,一般都是赔了。比如,有两个投资人,对行情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一个看涨,一个看跌。结果,看涨的判断正确,确实大涨。但他却没挣钱反而出现亏损,反倒是看跌的挣到了钱,这是真事。

  过程是这样发展的。看涨的对自己的判断很自信,对盈利预期也很高,所以下了重注。行情未启动时,他买了一点。突破之后,开始重仓追进。但行情出现反复,突破不久又出现剧烈下跌,形成假突破的态势,由于持仓太重,眼见损失扩大,他砍仓出局。随着他的出局,行情又启稳向上,他怕再次反复,没敢马上进场,直到行情再创新高,他再次重仓追进,结果,他刚一买,行情再次剧烈下跌,他再次砍仓。。。。。然后又再次创出新高,他不敢追进了,结果这次加速上涨了。。。。。。而那位看跌的呢,虽然判断错了,但当上涨乏力时,他就做空,跌不动了,按照自己的节奏,他就离场,涨上去再空。。。。。事后看,这是一个震荡向上的图形,结果看涨的每次都追在震荡上沿砍在下沿,损失很大。而看跌的正相反,空在上沿,平在下沿,获利颇丰。所以说,在实战中,把握交易的节奏非常重要,要与市场共舞,步点不能乱。根据我的经验,要想控制好自己的节奏,在交易的事前计划中,要对行情未来发展有个前瞻。比如,上面举得那个例子中那位看涨的人,在砍仓之前要想清楚,这一刀砍下去意味着什么?如果继续跌,节奏就找回来了。如果止跌回升,很容易出现高买低卖的恶性循环,节奏就乱了。所以,要计划好自己的应对。不砍仓,挺住之后可能就一马平川了。砍仓,之后就启稳回升,也不马上急着追进了,看清楚再说,大不了让过这轮行情,这也是对前期砍仓付出的代价,要心安理得的接受。其实,看涨的人要不是那么急功近利的话,控制好自己的头寸,也许会和看跌的那位一样,挣了不少钱呢,这就又回到我前期提到的头寸控制的问题。

   围棋中棋手们下棋时都在寻找行棋的步调,在足球里叫控制场上的节奏,交易中也要找到这种节奏感。一个有经验的老手都会有自己的交易节奏,一旦你找不到这种节奏了那就说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市场进入相对萧条期,活跃度不够。另一种就是你的状态出现问题了。而无论是哪种情况的出现,对职业操盘手来说都是个严峻的考验。
关于行情

   总是听见这种说法:市场最不缺的就是行情。这话说的没问题,但有一点需要非常注意,那就是行情是不缺的,但未必什么行情都适合你。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地针对不同级别的波动都能挣到钱。很多人在操作的顺手的时候,志得意满之余往往会豪情万丈地觉得市场尽在自己掌握,但很快就会被事实无情的教育。根据经验,试图想在各种波动中都挣到钱,并以此目标做为自己的努力方向的人,最终反而挣不到钱。不相信的可以自己真金白银的去体会一下。所以,理想的做法就是遇到自己熟悉的局面,尽可能的充分发挥,不熟悉的局面,少做或者休息。这里,我们谈一下遇到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行情时的注意要点。

机会来了,一定要果断地参与并且尽可能多的获利。此时的行动有诗为证: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个时候,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小富即安,本来能挣100万,可实际挣了30万,还振振有词地解释为自己不贪,见好就收等等,在战场上这就是错失战机,本来可以把敌人包饺子,却偏偏留个缺口,放敌人一马,其实这是典型的妇人之仁,日后必定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里有个原理,一般大波动之后,行情会进入一个无序状态,此时也是不好把握的时期。这个时间可长可短,而你原先的获利不够充分的话,在其后的消耗中很容易把原先的胜利果实消耗殆尽。之所以说这个时期不好获利,在于在行情波动大的时候,好比是两军对垒,多空双方展开激战,打的是战役,获胜的一方必然会取得极大的利益。如果你没有充分把握住机会,获利不够充分,也可以理解为战役取得胜利,但敌人的有生力量并没有被彻底摧毁,看似取得胜利,但其实胜负未分。想想美国的越战,以及前苏联的入侵阿富汗的例子,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大波动之后的走势,飘忽不定,可上可下,往往让人无可是从。一会像是要涨,一会又看跌了,这参与一下,那跟一把,结果是所得有限,经常两边挨打。因为这个时候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不是多空对垒,打战役了,你的对手已经化整为零,这时,你想发力,已找不到发力点了。不知不觉的时间一长,这些看似不多的日常消耗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先前的利润会被慢慢地蚕食。这时,千万别说行情不好做,开始对市场不满,心态一变坏,只会使事情变的更遭。你会怀念以前的好时光:曾经有个大行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现在后悔莫及,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至此,终于明白主席所说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真义。

如果我们在前期的大波动中,做的比较充分,那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一般大波动之后会有个大震荡,然后就是无序波动期。这是大致的轮廓。根据市场环境以及人气的变化,再结合自己的操作,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行情好不好做,感到不好做的时候,就可以休息娱乐去了。我就经常半个月不交易。这里的不交易也有个区别,一种是前期做的充分,现在主动休息放松,心情愉快。另一种是前期做的不充分,但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只能等机会,心情不佳。在行情低迷的时候,休息等待基本是最好的策略了。这个时候看似波动不大,但对于资金来说却是绞肉机行情,赔的钱有可能比做反一轮行情还要多。俗话说老手死震荡不是随便乱讲的。
关于状态

交易的状态,也是个务虚的话题。状态看不见,摸不着的,状态的好坏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个人交易水平的高低与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及时发觉自己状态有问题,及时调整好。

一个人状态好的时候是什么表现呢?可能会是这样,行情比较纠结,千头万绪的让人无从下手,你却交易地很流畅,上下翻飞的不断获利。交易是如此的顺畅,导致事后看走过的行情时,都不相信自己能做的这么好。

那一个人状态不好时的表现呢?最通常的例子就是事后看行情波动很小,日k线上走的快成一条直线了,你却在狭小的空间里损失了很多钱,等你清醒之后,你会觉得难以置信。

在交易中一定要保持好的状态,这一点至关重要。交易是个寂寞的事,之所以寂寞不是说操盘的人都是孤家寡人,离群索居的,或者躲到深山老林里,这都是表象。真正的寂寞来自内心,这个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你很难找到可以倾心交流的朋友,一个可以起到心里按摩师作用的知己。你可以去外边和朋友happy,以及参加各种活动,但短暂的娱乐过后,当你回到交易的世界里,熟悉的感觉又会回来,深深地无法排遣的寂寞。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你的交易状态,这个时间可能是三五天,也可能是三五个月。解决寂寞的办法,我的经验是要建立强大的精神世界,方法比较简单,多看书吧,我主要是看哲学历史方面的。或者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保持联系,经常沟通也是良策。

保持好的交易状态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分神”。就是说,除了交易的时间,我们还有很多事可以干,但这些事不能牵扯你过多的精力。比如,盘后,你先去健身,然后买菜做饭,看书,睡觉。这是比较正常的模式。还有一种就是,你有一种爱好,痴迷其中,收盘后的时间都花在上面了。时间虽然和上面一种模式花费的一样,但是,精力上的消耗却是大大的不同,这就是“分神”了。还有一种常见的“分神”模式就是来自于家庭,孩子的教育,夫妻的感情等等,很多有实力的人由于家庭的原因导致状态不稳定是很常见的事情。要说如何做到不“分神”就牵扯到很多具体生活中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因人而异,只能自己体会了。对此,我的体会就是一句话:保持好的状态就是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有一种观点认为军事学最接近真理,最接近真哲学,想想确有道理。因为战场上没有“三种可能性”,也没有“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可能,战场上的军人只有一种可能性:要么生,要么死。选择正确者生,错者亡。掉脑袋的事哪能容人胡思乱想。交易也是这样,要么获利,要么亏损,没有第三条路,所以交易学某种程度上也可算是接近真理的真哲学吧。想在市场中长期生存,最主要的靠的是我们自身的能力。

交易的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

1,控制的资金量的大小。掌控100亿资金的人显然要比控制10亿的人能力高。能聚集这么多的资金本身已经说明了问题。每一个牛市的巅峰时刻,总会有些人跳出来叫嚣自己胜过巴菲特,很无知的表现,也不看看资金量上是一个级别嘛:)

2,获利的水平。这是个硬指标,对多数人来说认为获利百分比越高的,能力也高。其实不然,能力高的是获利绝对数大的人。通俗地说就是,衡量一个操盘手获利能力高低是看具体挣了多少钱,比如甲每年挣10亿,乙每年挣100万,谁的能力高是一目了然的。

3,稳定性。这体现在资金波动的稳定,交易状态的稳定上。资金大起大落的肯定是业余选手,而状态起伏不定的,也是能力不足的表现。顺手的时候,怎么做怎么有,不顺的时候一溃千里就是具体的表现形式。

4,适应性。指的是对不同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这点尤为重要。

经常有人引经据典地说,行情是坐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但说这话也是要分场合的。百年难遇的行情,是“坐”的最好机会。但下面是否还有那么好的“蹲坑”式呢?我很怀疑。

长线如果果真没坐的机会了那咋办呢?很简单,可以短坐坐嘛。蛇矛威武,若不战阵,匕首亦可封喉,这代表了一种能力。能力强的,就可以参与更多的战机,这就像打仗,有多大能力打多大的仗。既能打游击,又能打大战役的,你就尽情施展。能力范围只在某一个方面的,就老老实实地待着,等看到可以适合自己能力的机会再出手。

操作就是这样,首先你要明白自己的能力,然后判断这机会的难度你能否胜任,你不胜任,就闪开,很简单。事情总是简单的,只是人把事情搞复杂了。人的贪念,总是看到别人抓住机会就不爽,那样,你就永远不可能进步。

对于真正的操作者,关键是你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而想提高交易能力,最终修炼的是人,好好做人吧,这才是最关键的。

相关帖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