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遗书《灸经图》载穴临床应用体会

 汉都玉苑 2012-05-09
敦煌遗书《灸经图》载穴临床应用体会

《灸经图》1900年出土于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它包括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的stein6168、stein6262 和收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的《新集备急灸经》(p .2675)。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它封藏于洞中1000多年,历代医籍不见收载。其内容上也与其它针灸医籍有不少相异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给后世留下了一部珍贵文献。本文为笔者多年临床中应用《灸经图》载穴的心得体会,以供同道参考。

1.穴考证

《灸经图》各卷除五图基本完整外、其余各图均残损莫糊,已无法窥觅其完整记载。现仅根据原图能辨识的穴位,对原图有穴点无文字的部位和有文字无穴点的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笔者的临床体会,确认《灸经图》载穴有80个穴位。

2.临床应用病案举例

2.1  脑性瘫痪

常某,男,13岁,1997年8月26日初诊。主诉:四肢瘫痪半失语半月.病史:半月前因吞咽困难、失语、四肢瘫痪,经某医院行核磁共振、诊断为脑干病变(延髓下端)、散发性脑炎、轻度脑萎缩。脑血流图显示、双侧颈内动脉供血不足。经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能量合剂,胞二磷胆碱,地塞米松,口服维脑路通、地巴唑、维生素B1,肌肉注维生素B12,加兰他敏治疗半月未见效果,病情日渐加重,已下病危通知,遂请中医会诊,查形体消瘦如柴,气息微弱,面色无华,口眼舌体向左侧歪邪,流涎,目光呆滞,舌体挛缩,不能伸出口外,不能左右转动,上下牙不能咬合,半月来不能进食,平卧时仅能一滴一滴喂些流质,连面条,米粒也无法咀嚼下咽,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大便十二日未解,无矢气,、前阴痒胀不适,排尿不畅,双上肢驰缓性瘫痪,右手毫无抓物能力,右上肢不能抬举,左上肢较轻,双下肢软弱无力,站立行走摇晃不稳。四肢肌肉萎缩,脉微欲绝。中医诊断,痿症。予以针刺治疗,首次取天门(脑户,与现代穴名不符时用现代穴名,或笔者临床取穴位置。以下同)透百会,风府、风池、天突、两手五井(曲池)、足心(涌泉),用平补平泻手法,半小时后,让患者跟着学发音,当即能发一、二、三、四等单音。第二天取脑空、耳上关(上关),髓孔(颊车)、慈宫(冲门)、手阳明(合谷)、足三里、当日排出大量污臭粪便,晚上即能咀嚼吃些薄面片等食物。第三天取通天、住神(神庭)、口吻(地仓)胃口(中腕)手髓孔(列缺)脚髓孔(昆仑)以提插捻转手法为主,用泻法,取针后舌体略伸出口外,并能叫奶奶、妈妈、小便也较前通畅,三天的针刺使频临垂死的患儿转危为安,以后按中风偏瘫选取玄角(头维)板眉(阳白)、曲眉(攒竹)、承浆、大极(大椎)、膊井(肩井),肩骨禺 、手五里、温溜、手心(劳宫)、手十指头(十宣)、脚五舟(膝眼)、脚痹经(申脉)、脚髓孔等穴轮流交替使用针刺配合艾灸,经2个月治疗,患儿基本恢复正常,并重新回到学校学习。

2.2  类风湿关节炎

樊某,女,52岁,1997年3月20日出诊。主诉:双手指及四肢诸关节肿痛7年,加重三年,病史:7年前四肢肘腕膝踝关节肿痛,手指关节与脚趾关节肿大变形,左小手指与右四五趾变形较重,活动受限,麻痛如针刺,晨起全身僵硬。血沉38mm/1h,血清类风湿因子(+),x线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长年靠口服强地松,消炎痛控制症状。近半年,口服上药也难控制症状,疼痛遇阴雨天气加重,并伴血压增高,24/14KPA,面呈满月脸,全身浮肿,胃部嘈杂、疲乏无力,脉沉弦细,症属中医痹症,治疗将口服的西药逐日减量直至停药,患者来我处口服强地松15mg,每日一次,一月后减为10mg,每日1次,逐渐减量为2.5ml,每日1次,最后停药。消炎痛由25mg每日2次逐渐减至12.5mg每日1次,最后停药。针刺选用大极、风门、肾俞、关元、膊井、肩髃、两手五井、温溜、手髓孔、手阳明、手外节(阳谷)、手十指头、风市、脚五舟、足三里、脚痹经、脚髓孔、髓孔(悬钟)、阿是穴。每日轮流取背部及上、下肢6—10个穴位,平补平泻,肿大的关节部位采用散刺法,每次取3—4个穴位,由病变四肢向中心斜刺,并施以艾灸,经10天治疗,症状明显减轻,因胃部不适停用一切中西药物,专以针灸治疗,停用激素后疾病没有出现反弹,并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型的指趾关节也恢复了部分功能。肿胀也基本消退,经两个月治疗,症状遇阴雨天偶有小反复,但发作较微。嘱患者坚持用艾条灸治,病情复发时天天灸,病情稳定时隔二—三日一灸,每次至少燃用一支艾条。经一年自我灸疗,全身各关节症状消失,达到临床基本控制。对于顽症痼疾,“灸经图”有各灸五佰壮,各灸一千壮之说,实践证明多灸重灸是治愈顽痹的关健。

2.3胃肠炎泄泻

患者胡某,女,48岁,1994年7月5日初诊。主诉:腹泻腹痛5年。病史:患慢性胃肠炎5年,每日泻稀水便3—4次,吃生冷食物泻泄次数增多,伴腹痛,脱肛、头晕、乏力,消瘦,苔白、脉细,证属中医虚寒泄泻。嘱患者停用一切药物,每日用艾条灸百会、四蒲(盲俞)、关元、水道、慈宫、足三里用温和灸,每穴灸10分钟。治疗3日患者大便成形,每日便1次,又灸三天除头晕乏力偶发脱肛外其余正常。以后每周2次艾灸以温中助阳。调理2月,多年沉疴痼疾获痊愈,至今4年未见复发。

2.4  阳痿早泄

李某,男,38岁,1992年4月7日初诊。主诉:性生活时阴茎勃起困难,痿软不坚,每多早泄3年。病史:患阳萎早泄3年,时有滑精,或虽能勃起, 但坚持时间较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萎糜不振,身体倦怠无力,前阴及下肢冰冷,经常感冒咳嗽,气短,苔白脉迟缓,曾服鹿茸、鹿肾、海狗肾等中药及西药,针灸未见效果,病症为虚寒阳萎,《灸经图》指出:“灸男子五劳七伤,失精,尿血。当灸发际,灸关元,灸两手髓孔,灸玉茎头,灸两脚五舟,灸两脚痹经,灸两脚中封,不两厢凡十一处,各灸一千壮”。用艾条灸以上穴位,每穴灸20分针,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当时患者即感阴茎充血坚挺有力,连续灸治5天,阳萎大见好转。唯早泄,气短尚有,加灸列缺、足三里治疗10天诸症痊愈,自述以前也曾针灸过,但都效果差,此次治疗感觉强烈,直达病所,抓住了要害,见效迅速。可见古人并非是只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对症治疗,而是整体全面的选取头体四肢及局部有效腧穴相互配合以治疗疾病。

2.5  糖尿病

高某,男,46岁,2002年3月初诊。主诉:口渴、多饮、消瘦5年。病史:患糖尿病5年 ,初始感口干口渴,疲乏,头晕,夜尿频而量多,消瘦。经查:血糖14.6mmol/L,尿糖(+++),当时诊为2型糖尿病。长期服用中西药物效果不明显,近期出现双下肢发凉、麻木、疼痛、肌肉萎缩,双足皮色发紫,舌紫苔白腻,脉沉细涩。即日用艾条灸聂俞(胰俞)、大小肠俞(关元俞)、神阙、关元、手髓孔、足三里、脚五舟、脚髓孔、足心,每日1次,每次灸2小时左右,半月后,全身症状明显好转,嘱隔日艾灸1次,一月后查血糖10.3mmo/L,尿糖(++)。2个月后查血糖6.2mmol/L,尿糖(-)。嘱3天灸1次,坚持半年后查血糖、尿糖均正常,下肢冷麻痛感基本消失。以后常年坚持每周艾灸1次,逐渐减少和停用所服药物,诸症正常。

2.6哮喘

刘某,男,35岁,2002年8月16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咳痰,伴哮喘34年。病史:从1岁时患哮喘,1998年加重,发作时咳喘哮鸣,伴胸闷憋气,咳吐黄色黏痰,春夏天及阴雨天病情加重,秋冬天病情较轻,反复发作30余年,每次发作必须使用激素类药物而缓解。近期发作使用激素也不见效果,已无劳动能力,故来针灸治疗。查:急性痛苦病容,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喉中痰鸣,面色青紫,舌质紫,苔黄腻,脉弦细。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X示双肺纹理增厚。诊断:哮喘。治疗用气管炎疫苗穴位大极、小腹俞(肺俞);用苯海拉明穴位注射天突、肾俞,每次用药量各1ml,每3天穴位注射1次。注射完毕立即用艾条在上述穴位施灸,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次灸1—2小时 每日灸1次。经1周治疗呼吸明显平稳;经1月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控制,并能上班干些轻活。以后又每周穴位注射1次,艾灸如前,调治2月而愈,为防复发,嘱坚持每月艾灸1次。

3.体会

《 灸经图》是敦煌医学宝库中的沧海一滴,它并非简单的民间经验,而是综合当时针灸学之精粹,提纲挈领的将人体重要穴位,行之有效的治病配穴方法,加以总结。《灸经图》具有取穴少而精;选穴方便安全;通俗易懂;选穴真实、自然、善用人远端穴位;背部俞穴取距脊椎2寸3分处;科学合理的选用人体头体四肢穴位治疗顽症;重视灸疗法,用重灸法治疗痼疾;灸法虽是大众化的自然疗法,但也需注意临床宜忌等特点。《灸经图》虽沉湮千年,仍能以简便验的特点造福子孙万代,原图已残缺不全,但仍可谓无价之宝,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挖掘整理,发扬光大。以推动祖国医学进一步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