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那些在我们身边的人(一) 你的生命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人只是从你身边匆匆路过,有人总在你背后默默支撑与付出,有人和你一起面对风雨和阳光,有人给你欢笑和智慧的思考,有人永远为你驻足等待,还有人片刻停留却影响深远。这些在我们身边的人,你学会珍惜了吗?不管怎样,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礼物。 最无私的爱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世上有那么多美丽的诗歌和歌曲,都在歌颂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感动了一个又一个儿女的心。是啊,谁是那个不论你成功还是失败,不论你美丽还是丑陋,不论你品德贤良还是劣迹斑斑,甚至不论你对她的态度怎样粗暴,都会原谅你,总是为你着想,一如既往的爱你的人呢?那就是我们的母亲。 有一个年轻人,一天被母亲责备了几句,心里很不服气,负气之下,没有告诉任何人,就毅然离开了家。 这一天,他在大山里迷了路,走了三天之后,在第四天天刚黑的时候,终于走到了一个小山村边。这时,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了,看到了村里人家的灯光,他再也支撑不住了,一下子晕倒在路口。 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张简陋却很温暖的床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额头上放着一个浸了水的毛巾在降温。原来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娘救了他,老大娘见他醒了,赶忙给他端来了热热的姜汤,小心翼翼地一勺一勺地喂给他喝,每次给他喝之前,都要先在嘴边吹一吹,担心烫着了他。看到老大娘慈爱的样子,泪水涌上了他的眼眶:“大娘,谢谢您!”老大娘笑笑说:“谢什么呀,孩子,出门在外的,不用这么客气,你没事就好了。” 到了夜里,窗外冷风嗖嗖,年轻人想着自己的经历,正要蒙胧睡去,忽然听到门“吱”的一声轻响,只见老大娘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缓缓地给他加了一床被子,把被角小心地掖了回去。看着这些,年轻人再也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拉着老大娘的手说:“大娘,您对我真好!”接着便向老大娘诉说了自己离家出走的事情。 听完了他的话,老大娘深深地叹了口气,对他说:“孩子,你怎么这么傻呢?我今天不过是给你煮了一碗汤,为你掖了一次被角,你就感动成这样。可是你想过没有,有人从你出生开始就每天为你做饭洗衣,每天晚上都给你掖被角。”老大娘看着他似懂非懂的表情,顿了顿,继续说:“你既然懂得感激我,怎么就不懂得感激她呢?” 年轻人愣住了,给自己煮过无数次饭,每天都为自己掖被角的人,那不是自己的妈妈吗?他慢慢地回想起了在自己成长的历程中,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是啊,妈妈为自己做了这么多,自己总是觉得那是应该的,何曾想到要感谢妈妈呢? 愧疚的泪水慢慢地流了下来,如果不是这个老大娘的提醒,他可能永远也想不到,妈妈曾经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而自己却连一句谢谢也没说过。 就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我们常常会对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说感谢,哪怕帮助是多么微小,我们也会为此感激,可是,生活中对我们帮助最多、为我们付出最多的那个人,你是否想过感激她,对她由衷地说一声“谢谢”呢? 有一个女孩,从小学习虽然很努力,可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高中后也没考上大学,最后被安排在村里的小学当老师。她教的是数学,可是讲述起来却总是很不清楚,学生们都说听不懂她的意思,没过一个月,由于学生们对她非常不满,学校只好辞退了她。回到了家,母亲为她擦干了脸上的眼泪,温和地安慰她说:“没关系,这个可能不适合你,肚子里同样有东西,有的人能说出来,有的人就说不出来,不用为这个伤心,一定有更适合你的事情。” 女孩打起精神来,和村里的很多伙伴一起出去打工,他们去了一家做服装的工厂,可是没过几天,老板就解雇了她,因为她手脚很慢,裁剪衣服的时候总是比大家慢,剪出来的样子也不符合要求。回到家,母亲照样笑一笑,对她说:“没关系,手脚慢又不是什么大缺点,他们从小干活多,你一直在读书,肯定比不上他们那么快,再去找一个更适合你的工作就行了。” 女孩又在母亲的鼓励下鼓起勇气,重新出去寻找新的工作。几年中,她做过市场管理员、做过纺织工人、做过产品推销员,可是不论干什么,每次都不能成功。然而她每次满面泪水回到家时,母亲总是一再安慰她,从不抱怨。 女孩三十多岁时,找到了一个聋哑学校辅导员的工作,这份工作她做得非常好,后来自己开办了一家残障学校。几年以后,她的事业越做越大,开办了大型的残障人用品连锁店,拥有了几千万的资产。 功成名就的女孩来到母亲面前,询问母亲为什么在她接连失败,连她自己都想放弃的时候,母亲总是充满信心呢?年迈的母亲仍然微微笑一笑,说道:“这就像种地一样,一块地如果种不了小麦,就可以试试种豆子;如果豆子不成,就试试种西瓜;如果西瓜不成,说不定可以种果树;如果果树也不成,种那些荞麦肯定能开花。每块土地,总有适合它种的东西,只要找到了,总会有收成的。” 事实上,母亲恒久不变的信念和对女儿的爱和信任,本身就是一颗种子,女儿的成功,正是这颗种子发芽生长出的奇迹。 在我们的生命中,母亲都是背后的支撑和力量,是我们心里的归宿。我们可以勇敢地出去闯荡,可以无畏地面对困难,甚至可以放肆地挥霍青春,这都是因为,我们深深地相信,不论发生了什么,我们还有母亲,我们还有依靠,我们还有家。 母亲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我们幼小的时候,可以在大树的阴凉下玩耍;我们长大了,可以背靠着大树休息;不论我们走到哪里,她总是在那里等着我们。这种爱是多么无私,也许只有当我们自己有了孩子时,才能真的理解。 沉默的关怀者 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达·芬奇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淮南子》 古人总说,母亲爱护温和,称为慈;父亲严格端正,称为严。父亲在我们的印象和记忆中,总是严厉或者沉默的,他从不表达,也很少要求,他的期望和关怀都只体现在行动中,只有细心去体会,才能稍微懂得一些。我们要明白,父爱不是炫目的鲜花,不是滋润的细雨,而是辽阔天空下的无边大地。 多年以来,你是否曾回过头去看看父亲,在他的大地上,写了什么样的愿望? 我十四岁那年和父亲一起移民到了美国,家里经济情况良好,我也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遵从父亲的每项吩咐,一直到大学毕业那天,我想,到了我自由的时候了。因为喜欢西部片,我一直对印第安人还有那广阔的红色土地有着强烈的喜爱,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能亲自去看一看。 所以,毕业那天,我决定自己去旅行。父亲有自己的收入,他也早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所以我放心地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旅行的生活。 临时的工作总是很好找的,而且因为我第一次自己做出选择,为了西部的梦想而打工。每份工作都很快乐,以纽约为起点,我走过了很多地方:蒙大拿、犹他、俄亥俄和圣地亚哥。我当然没有忘记父亲,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首先给他发一封明信片: “爸爸,黄石公园真美,那里的岩石是红色的呢。”——3月20日,蒙大拿州。“爸爸,你还记得我六岁那年我们去天山的情形吗?纳瓦赫的风和天山真相似。”——4月10日,犹他州。“爸爸,雨季快开始了,天气预报说纽约明天降温,你要保重身体,有什么急事请找汉克,他会帮忙的。”——4月28日,圣地亚哥。 一切就这样进行着,直到那一天。 5月初的一天,我到了离墨西哥边境不远的地方。已经很晚了,我站在路口希望能搭一辆车到提瓦那,就在我将要放弃希望的时候,一辆吉普车停下了,我跟着这车一直往墨西哥边境驶去。车的主人是一个中年男人,除了问我要到哪里去以外,再没有说话。到了他家,我试探地开口问他,能不能每晚回来的时候都搭他的车,因为边境的治安不太好。他很爽快地答应了,约好了时间后,他就回家去了,而我向墨西哥边境走去。 就在这时,他喊住了我:“年轻人,等一下!”我回过头,看到他急匆匆地跑过来,“你要去墨西哥是吗?可不可以回来的时候给我带四个玉米呢?现在玉米正成熟呢。” 我笑着答应了,这事很简单。可是直到回来他问起时,我才想起来这件事,只好抱歉地说我忘了,他脸上的光辉一下子黯淡了下去。我说好第二天带给他,可是第二天却又忘记了,虽然我把自己买的很多工艺品送给了他,可是他还是非常失望。 第三天,我发誓一定要记得,买到了玉米,我在约定的时间等着他,可是过了40分钟了,他还是没有来,正当我有点害怕他会不会不来了时,吉普车摇摇晃晃地开了过来,他很抱歉地说:“对不起,年轻人,临走的时候我的母亲忽然想喝罗宋汤,所以我就耽误了些时间,真是对不起。” 我想到了玉米,问:“这个玉米也是你母亲要的吧?”他笑了起来:“对啊,我母亲很喜欢吃这种玉米。年轻人,你的母亲身体好吗?” “我母亲很早就去世了,我和父亲一起生活,不过,他一个人过得也很好呢!他有很多朋友,爱好也很广泛,我常常邮明信片给他。”“我不这样认为”,他责备地说:“你父亲一定很孤独,你应该多陪陪他。如果他忽然需要一碗汤,或者一个玉米的时候,怎么办呢?” 这话是这样简单,可是对我来说却如当头棒喝:父亲从来没向我要求什么,我以为他什么也不需要,也许,并不是他不需要,而是他根本没有机会向我要求,我出来旅行,他没有阻拦,可是我也没有问过他是否希望我留下。 看着这个和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中年人,我第一次有种想回家的冲动:爸爸,我想我是该回家去陪陪你了。 父爱和母爱表现的方式也许有所不同,但是毋庸置疑,它和母爱一样深远无私。我们常常觉得严厉刻板的父亲不像母亲那样对我们充满了爱护和怜惜,但是在一些小小的瞬间里,你能在不经意间发现,那颗不善于表达的心灵深处,隐藏着深深的关怀。 一个从山里出来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在城市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终于娶到了一个贤惠的妻子,买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生活虽然平淡,却很幸福。过年的时候,他决定把乡下的父亲和妹妹接来一起过节。父亲高兴地来了,房间不够,最后他决定自己和父亲共睡一张床,让妻子和妹妹同住。 夜里,父子俩聊了一会儿,就关灯睡觉了。他没有马上睡着,因为他知道自己睡觉时总是鼾声如雷,妻子就常常抱怨他吵得她无法入睡,他害怕吵到父亲,所以一直坚持着,直到确认父亲睡着了之后,才放心地沉沉睡去。 第二天,父亲很早就起床了,看起来很精神,他看了,心里很安慰。妻子也很懂事地问父亲睡好了没有,父亲高兴地说睡得好极了。他想,这也不枉他等到半夜才睡。 吃过了早饭,他们打算一起出去走走,可是父亲却说自己不想出去,留在了家中。 在外面走了一会,他忽然想起来忘了带一件东西,匆匆忙忙地返回了家中。刚进家门,他就听见卧室传来了巨大的鼾声,过去一看,父亲正沉沉睡着。看着睡梦中的苍老的父亲,他才忽然想起来,母亲在生前,也常常像妻子一样抱怨,父亲的鼾声总是吵得她每晚都睡不好……你是不是也曾偶尔抱怨,父亲对你不够关怀,他总是对你提出诸多要求,却很少关心你的感受?其实,那都是因为你不曾认真去体会。朱自清从父亲蹒跚的背影中看出了父爱,我们这个小故事中的主人公也终于发现了父亲整夜未睡中表现的浓浓爱护,那么,你呢?你发现了吗? 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不会停止,在这样的爱护下人类才能生生不息。当我们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那时,请不要忘记遥远的地方还有一对老人是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他们付出的是那样多,而要求的是那样少。懂得感恩父母,才是我们成熟、成功的开始。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 一对彼此相配的夫妇是经得起一切可能发生的灾难的袭击的,当他们一块儿过着穷困的日子的时候,他们比一对占有全世界的财产但离心离德的夫妻要幸福得多。 ——卢梭 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重要。 ——劳伦斯.D.H. 家庭是每个人休息的港湾,而夫妻间的关系是世上最亲密的。漫漫人生,夫妻就是旅途上相伴最久的伙伴,父母总会离去,孩子总会长大,只有夫妻是彼此最忠实的依靠。在家庭中,如果两个人能够相爱、两颗心能够互补,这世上还会有什么不圆满?还会有什么不幸福?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爱,就是这相似的原因。 有一年快到春节的时候,我和一群机关的同事到乡下去慰问贫困户。我们拉着面粉、大米和棉被去探望他们,这是每年都有的送温暖活动,而我是第一次去。 到了村里,带路的村干部说:“我们先去张瘸子家吧,他今年刚结婚。”我们一听,都问:“他娶了个什么样的媳妇?”村干部摇摇头说:“唉,一个瘸子还能娶什么样的媳妇?也是个残疾人,少了一条胳膊的。” 我们纷纷讨论,张瘸子家一定要先去,两个残疾人生活肯定很不容易。在村里七拐八拐之后,到了张瘸子家,我看到院墙不是很整齐,可是挺结实的,看得出来是刚修过的。张瘸子带着一脸憨厚的笑容来给我们开门,招呼我们一群人进屋,我们在前面走,他支着拐杖在后面跟着,一条空空的裤管前后晃荡着。 进了屋,他的妻子也笑容满面的,用一只胳膊给我们搬椅子,另一个袖子空荡荡地前后晃着。家里收拾得很干净,桌子上一尘不染的,东西都摆放得有条有理,厨房门口挂着两串金灿灿的玉米,茶水冒着热气,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两个残疾人的家,几乎和普通人家一模一样。 我们问:“这里里外外都是你们自己收拾的?”张瘸子有点不好意思,点点头说:“都是自己收拾的,你看那院墙,也是我们自己修的,我在下面递,她在上面砌,虽然慢了点,不过反正也没什么事,多干几天就好了。” 临走时,我们把棉被和面粉、大米给他们留下了一部分,可是没想到他们夫妻俩竟然坚决不要,村干部劝说:“留下吧,这是大家的一点心意,你们两个都是残疾人,生活也不是很容易。” 不料张瘸子的妻子说:“我虽然少了一个胳膊,可是他有两个;他少一条腿,可是我有两个。我们两个加起来,比一个正常人还多一个胳膊和一条腿呢,怎么能说得上残疾?”张瘸子也笑着说:“是啊是啊,我们还多呢,把这些都送给别的人家吧。” 大家都愣住了,我们见过太多痛哭流涕向人们要钱要物的乞讨者,也见过很多装盲卖傻挨门讨要的年轻人,可是从来也没见过像这样夫妻互补变成一个完整的人的事情。面对这对夫妻大家都不禁肃然起敬,我们相信,他们什么也不缺,他们两个人的生活将一定会幸福而完美。 这对残疾人夫妇虽然缺少一部分肢体,可是他们的心灵却比谁都丰富,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这些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的人,又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呢? 一个家庭是由夫妻双方组成的,只要两个人心心相印,能够弥补对方的不足,我们的生活就一定非常完满。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听到另一个故事,一个不懂得珍惜自己幸福的人,在受伤之后才明白什么是幸福的真谛。 小雨和子建是一对情侣,他们恋爱多年,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开始了油盐酱醋茶的日子,以前看到别的夫妻谈论这些生活小事时,他们总是笑别人俗气,可是真的轮到了自己时,才发现这些小事谁也离不开。 在父母身边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们一下子变得很不适应,每个月的工资都要仔细地计算才够花,下了班还要做饭、洗衣服等,两个人的摩擦越来越多,争吵也越来越多,每次吵架,子建总是在说对不起,可是小雨脾气上来了,不论怎样都不行,动不动就连哭带闹地跑回了娘家。 子建一直都忍让着,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到小雨的娘家去恳求她回来。他们坐在回去的车上,小雨总是一脸的得意和骄傲。可是这种事发生的多了,小雨开始更加不满,她觉得子建的忍让是一种无能和软弱的表现,对他的抱怨反而更多了。 直到有一天,小雨有了外遇。那个男人很有钱,什么都给小雨买,不论是名牌衣服还是高级香水,只要小雨想要的,他都会买给她,小雨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高兴了好一段日子。那时她唯一的不满就是那男人从来不哄她,从来不容忍她的无理取闹,对她的生气或伤心总是置之不理。 子建知道小雨有了外遇,他也知道他无法挽回小雨的心,于是他提出了离婚,小雨连一丝犹豫也没有,就同意了。办完离婚手续后,子建回到了共同生活的家,只带走了几件属于自己的衣物,把一切都留给了小雨,望着一言不发的小雨,子建难过地走出了家门。直到离开家几百米后,才忍不住回过头去,恋恋不舍地望着自己的阳台和窗户后面站着的自己深爱着的小雨,泪水终于冲出了眼眶。 可是离了婚之后,那个有钱人却不愿意娶小雨,小雨听到他和朋友聊天时说:“想让我娶她?我这样的男人怎么会娶她这么一个嫁过人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小雨怔怔地呆了很久,心里一片冰冷,她知道自己走错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步。 从来没低过头的小雨鼓起勇气给子建打电话约他出来,向他说“对不起”,她听子建说这句话已经几千遍了,可是当自己说出来的时候,她才明白,如果不是爱,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低头是多么艰难的事,这一句对不起让她明白了谁才是最爱自己的人,谁才是最值得自己珍惜的人。 听到了这句对不起,仿佛老了好几岁的子建抬起头来,问她:“为什么隔了这么多年之后,才说这一句?”小雨低着头,缓缓地说:“当我低下了头时,才发现了什么是爱。”后来,他们复婚了,继续过着和以前一样的柴米油盐的生活,每当做错了事,她总是第一个开口说:“对不起”,因为她已明白,那三个字不是软弱和无能,而是浓浓的爱意。 有很多恋人在结了婚之后,都会开始争吵,因为爱情只是浪漫情调,而婚姻却需要周密的安排。这个时候,只有相互之间的珍惜和爱护才能让两个人从最初的张皇失措中慢慢适应过来,学会手拉手面对生活的种种烦恼和不便,让缥缈的爱情生活渐渐走向幸福的家庭生活。 幸福和睦的家庭,并不需要荣华富贵,也不需要郎才女貌,幸福没有任何界限和标准,只要两心相对,共同经历风雨和共同沐浴阳光,就是最大的快乐。你见到过公园里,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互相搀扶散步的身影吗?那夕阳下的影子是否让你心生羡慕?那才是真正的爱情,那才是幸福的最终表达。 血浓于水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 ——高尔基 亲情是一种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好了的情感,你无法选择,也永远扯不断。拥有很多亲人的人会充满安全感,因为亲人是这样一种关系:在遇到困难和打击的时候,他们是我们可以投靠和信任的港湾。所以我们珍视亲人,相信“血浓于水”的道理。 有一个男孩,由于父母早逝,从小就和妹妹两个人相依为命。男孩爱妹妹更胜过自己。可是有一天,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妹妹身上,她被检查出得了重病,医院虽然愿意免去全部手术费,但是妹妹需要大量的血液来支撑手术过程。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医生检测过后,发现男孩和妹妹的血型相符,于是问男孩够不够勇敢,愿不愿意给妹妹输血。只有10岁的男孩犹豫了一下,咬了咬牙同意了。 输血时,男孩始终一声不吭,只是微笑着看着邻床上的妹妹。血输完了,男孩颤抖地抬起头来,小声问医生:“医生,我还能活多久啊?”医生愣了一下,刚打算嘲笑男孩的无知,输血怎么会死呢?可是马上他就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天真的思想里,他认为输了血就会死,可是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决定给妹妹输血,这是多么艰难而伟大的决定啊!他是决心要用自己的生命挽救妹妹的啊! 医生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他拍了拍男孩稚嫩的肩膀说:“放心吧,孩子,输血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你不会死的。”男孩的眼睛里瞬间发出光芒:“真的吗?医生,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呢?” 医生露出了充满爱心的微笑,对他说:“孩子,你的身体很健康,何况你又这么勇敢,一定能活到100岁的!”男孩高兴地跳了起来,他再三确认自己真的没事,然后挽起了袖子,露出了刚才被抽过血的那只胳膊,认真地大声说:“医生,那就再抽我的一半血给妹妹吧,我要让她也活50年,我们每个人活50年好了!” 听到这话,所有的人都愣住了,这句话不是孩子无心的童言童语,而是亲情最无私的承诺。 一个小小的孩子,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救护妹妹,这种无私和勇敢令所有的成年人都感到震惊,这就是亲情的力量,这种力量深藏在我们的血液中,当困难来临时,才能显现出它的伟大。然而更多的亲情表现,并不需要这样做出生命的决定,它只是在平淡的行动中以那样简单的方式渗入生活。 一天下午,小吃店的客人已经慢慢散去了,中午的高峰时段过去了,老板终于有时间喘了口气,翻了翻今天的报纸。正在这时,一个老奶奶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进了小店。 老奶奶坐了下来,小心地从怀里取出一个皱皱的钱袋,数了数里面的钱问道:“一碗牛肉汤面要多少钱?给我来一碗。”当热腾腾的汤面端上来以后,老奶奶将面碗推到孙子面前,小男孩望着面条,问道:“奶奶,你真的吃过午饭了吗?要不要我分你一点呢?”奶奶拿起一块免费的萝卜条慢慢地咀嚼着,笑着说:“奶奶真的已经吃过了,你自己慢慢吃吧。”男孩马上兴高采烈地吃了起来,一眨眼的工夫就把一碗面吃了个底朝天。 老板看到这个情况,想了想,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你今天的运气太好了,你是我们今天的第100个客人,所以刚才的面是免费送给您的,恭喜您了!”老太太和孙子得到了这样的一个意外惊喜,都非常开心地离开了。 过了一个多月,一天,老板又见到了这个小男孩,只见他从一大早就蹲在小吃店对面的路边比划着什么,老板仔细一看,发现每当店里进来一个客人,男孩就把一个石子放在面前画下的小圈里。可是直到午饭时间过去了很久,放进去的小石子还是不到50个。 老板心里有点着急,照这样下去,说不定到了晚上也不够100个,于是他拿起了电话,打给自己的老客户们:“喂,今天忙吗?我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是想请你来吃一碗汤面,今天我请客,赶紧来吧!”随着电话一个个打出去,来的客人越来越多了,小石子一个接着一个地被放进了小圈里。 终于,当第99个小石子 放进去的时候,小男孩马上跑过去拉起了老奶奶的手,和她一起走进了小吃店,“奶奶,这次我来请你吃面。”小男孩带着得意的表情高兴地说。老板再次端上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面,小男孩也学着奶奶上次的样子,拿了一块萝卜放进了嘴里嚼着。 老板娘有点不忍心地说:“给那孩子也上一碗吧,我们不缺这一碗。”可是老板摇了摇头,看着外面的小男孩,他现在正在学着不吃东西也能饱的道理。奶奶问孙子:“要不要给你留一些面啊?”男孩拍了拍自己的小肚子说:“不用了,我的肚子很饱很饱。” 这对奶奶和孙子之间的感情让人动容,虽然就是一顿饭,却显示了两个人对彼此的爱护,饭店老板之所以甘愿撒谎也要免费招待他们一顿饭,想必也是为之感动,因为正是有这样的亲情,我们的生活才充满温馨。 亲人是和我们的生命一起,同时被赐给我们的一种财富,这财富与生俱来、不可更改,是生命中最坚强的一座屏障。所以,请珍惜你的亲人,记得常常打电话问候一下他们,你的关心不仅会带给他们安慰,也会让自己心生温暖。 生命中的常青树 友谊是慷慨、荣誉的最贤惠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薄伽丘 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 ——费尔巴哈 如果说亲人是不得不接受的人际关系,那么朋友就是自己选择的亲人,每个人的朋友都是经过自己挑选得到的,在自己所遇见、相处过的人中,那些性格被我们所喜欢,思想和我们接近,兴趣与我们相投的人,慢慢变成了我们的朋友,经过时间洗礼,最终成为生命中的长青之树。这些常青树并不需要旁人的肯定和支持,它只是我们自己心灵的珍藏品。 老李是个古董收藏爱好者,从小就喜欢收藏,虽然他没什么专业知识,不过藏品也不少,其中他最喜欢的就是一个看起来年代很久远的青花瓷碗,是很多年前在一个古玩市场淘来的。 因为收藏,老李结识了一个和他差不多年纪的人,两个人成了好朋友,那个朋友也有很多收藏品。在一次讨论中,两人说起了自己最喜欢的收藏,那朋友说自己有一个淘来的瓷瓶,瓷瓶质地细腻、造型优美。于是老李慕名到他家里去观赏,一见之下,老李说自己有一个瓷碗,与之相仿,朋友开玩笑地说:“不如我们两个人交换了吧,我们相遇,也是一种缘分呢!”老李大笑起来,他也正有相同的想法,这两件瓷器虽然形状不同,但是都是那么细致美好,就像他们十几年的友情,于是两个人交换了彼此最珍爱的藏品。 半年之后,某卫视的一个鉴宝栏目走进了大家的生活,很多藏品爱好者一窝蜂地去参加海选,老李也听说了,家人和朋友们都力劝他也去参加这个节目,看看和朋友交换的这个瓷瓶是不是真品,前来劝说的人都快挤破了家门。 老李一直没有答应,他在心里默默地考虑着,直到海选快要结束的时候,他才坚决地说了两个字:“不去。”果然,老李一直没有去,他只是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栏目的转播,妻子在旁边嘀嘀咕咕地说:“叫你去鉴定一下,你偏不去,说不定人家会去呢,这个换来的谁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老李知道这个“人家”是说他的朋友,那几天他们没有见过面,只是打过电话,可是谁也没有说起鉴宝的事情,他很想知道朋友是不是会去,可是没有问。电视节目很快开始播放了,连续好几天,老李一个也没落的都看了,到最后,也没有看到自己的朋友出现在电视上,朋友和他一样,也没有去。 那一刻,老李的心里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然,他知道,朋友肯定和他想的一样:他其实很想知道自己的藏品是真品还是赝品,这是每个收藏者都一定会有的想法,可是如果他真的去了,万一交换来的瓷瓶是个真品,朋友虽然不会把它要回去,可是心里一定会感到不舍和惋惜;而万一瓷瓶是个赝品,他自己心里也一定会失望,因为自己交换出去的那个瓷碗说不定是个真品,说不定他会后悔当初不应该交换。所以不论怎么样,这件事都会影响他和朋友的友情。收藏品的真伪固然很重要,可是友情更重要。老李觉得,他不想把自己的友情放到专家面前去让他们鉴定。 朋友的想法和他是一样的,他们的收藏没有去鉴定,可是他们的友情却经过了考验,而这种友情才是人生的收藏品中最珍贵的一件。 故事中的两位朋友同样珍视自己的友谊,聪明地没有选择去鉴定交换品。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当我们需要做出选择时,请相信你的朋友,相信你的选择。相信本身比事实更重要——因为一份珍贵的友谊,远远比任何财宝和金钱更有价值。 从前,有一个交友遍天下的大侠,在临终前对儿子说:“我这一生看似结交了数不清的朋友,其实说起来,我只有一个半朋友而已。”儿子很不明白,他的父亲仔细地对他解释了一番,然后说:“照我说的话,你去江湖上见识一番吧,见识过了,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于是儿子就先去了父亲所说的“一个朋友”那里,对他说:“我是大侠的儿子,我闯了大祸,现在正在被通缉和追杀,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来投奔你,希望你能搭救我。” 这个朋友一听,马上毫不犹豫地叫出了自己年龄相似的儿子,让他迅速和眼前这个自己并不认识的“要犯”交换衣服,让自己的儿子穿上了“要犯”的衣服,以此掩护了朋友的儿子。于是儿子明白了:在你性命攸关的时刻,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儿子来搭救你的人,就是可以称为你的一个朋友的人。 接着,儿子又去了父亲所说的“半个朋友”那里,把相同的话又说了一遍。“半个朋友”听了,马上说:“孩子,这件事太严重了,我实在帮不了你,我马上为你筹集钱,你带上钱远走高飞,快点逃跑吧!我不会去告发你的。” 儿子明白了,在患难时刻,那个虽然不能竭力帮助你,但是不去落井下石,能尽量为你提供一点方便的人,可以称为“半个朋友”。 这个父亲对儿子的告诫,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交友的道理:我们可以广交朋友,也可以对每个朋友都坦诚,但是不要苛求对方给予你相同的回报。善待朋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一旦你苛求回报,就常常会得到失望。假如你遇到了同样善待你的人,那么就庆幸这是一种福气吧! 有的人有很多朋友,却没有一个知心的;有的人只有几个朋友,却个个肝胆相照,区别就在于懂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交友是一种通向快乐的艺术,请你珍惜现有的朋友,并且永远记住:不要试图交到一个完美的朋友,也不要试图把每个人都变成你的朋友。 饮水要思源 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 ——鲁迅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它道谢的。 ——泰戈尔 雨露滴过后,花朵为它露出了娇艳妩媚的脸庞;春风拂过后,小草为它弯下了柔弱的腰肢;落叶飘过后,湖水为它荡漾起了阵阵清波。面对一颗关爱的心,另一颗心也应该绽放出感激的笑脸。知恩图报、饮水思源,我们永远要记得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并且从力所能及的回报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有一个在海外漂泊了半生的华侨,到了老年,回到了祖国。已经积累了大量财产的他决定尽自己的能力来造福乡里,于是就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信,表明他资助贫困学生的愿望,并请校长挑选一部分学生,由他自己来决定要资助哪些。 家里人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认为他完全是自找麻烦。既然是捐助,就直接捐给希望工程,或者直接让学校推荐几个贫困学生把钱发给他们就行了,何必自己亲自挑选。老人摇了摇头,说道:“这些钱都是我辛苦一生赚来的,只会给那些应该得到它的孩子。”家人不明白到底老人的标准是什么,老人也不解释。 过了几天,学校的名单都到了,老人让家人去买了很多书回来,其中包括《三国演义》《十万个为什么》等,分别寄给每个学生一本。家人更不理解,这样捐一本书也未免太寒碜了点吧?翻来翻去,书里确实没有夹着钱或其他东西,只有封面上写了赠给某某同学的话,下面留下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和地址。这些书很快被寄了出去,家人也慢慢地忘记了这件事。 时间一天天过去,老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经常在电话前发呆,一直等到北风刮起,到了冬天,老人还是闷闷不乐的。直到新年那天,老人收到了一张简单的贺卡,上面工整地写着:“谢谢您给我的书,祝您新年快乐。”老人收到这张卡片后异常开心,不停地大呼小叫:“找到啦,找到啦,我终于找到了值得资助的孩子啦!”家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人寄出去的书只是一个试探而已,那些懂得感恩,心存感激的孩子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老人说:“人的心灵如果没有感恩的滋润,就会像土地没有水分的滋润一样变成沙漠,心灵荒芜的人,注定是个自私冷漠的人,就算你给了他阳光,他以后也不会散播出温暖,这种人,不配得到别人的关怀和帮助。”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呢?没有什么是必须、应该的,也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所以,无论你领受了什么,都不应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心存感激才是合适的态度,而懂得感恩的心也往往会收获更多、更好的帮助。 感恩的心就像是一面镜子,我们收获了多少光,就反射多少,在自己耀眼光亮的同时,也为别人照亮了更多的空间。生活中有那么多人帮助过你,就算是一次不经意的小小让路,也为你提供了方便。懂得感激不仅是一句谢谢,更是下次你能主动让路的一种自觉——生活的大道,因此而更加畅通无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