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和津液、血、精的关系及精与气的关系

 昵称9469361 2012-05-10

中医学在治疗上历来以防重于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谓“治未病”,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

治则,是中医学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对疾病的现状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的一套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治疗原则理论,包括治病求本、扶正与祛邪、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整气血关系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六个方面,其中包含着许多辩证法思想,用以指导具体的立法、处方、用药。治则是指导疾病治疗的总则;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如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等。治法中的益气法、养血法、温阳法、滋阴法都属于在扶正总是下的具体治法;治法中的汗法、吐法、下法、逐水法等,都属于祛邪总则下的具体治法。

                     气和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的关系同气与血的关系很相似,主要表现在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和津能载气四个方面。

  气能生津:津液来自于摄入的饮食物,而饮食物化生津液则依赖于脾胃之气。因此可以说,气是津液化生的动力。如果气虚,脾胃功能减弱,则可见津液不足之证。

  气能行津:津液在体内的输布和排泄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通过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共同的气化作用,可以实现气对津液的行津、化水功能。任何原因造成气虚、气滞或相关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导致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气能摄津:气对津液具有固摄作用,可以有节律地调节和控制津液的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如果气虚固摄作用减弱,则会发生体内津液无故流失,如卫气不固而自汗,肾气不固而尿频、遗尿等。

  津能载气:如同血一样,津液也是气的载体,气同样依附津液存在。因此津液的流失也会使气受损伤。如出汗过多,或大量呕吐、腹泻,会使津液丧失,同时也会导致气随津脱。

气和血的关系

  

                   气和血的关系

         气属阳,血属阴,气的功能以推动、温煦为主,血的功能以营养、滋润为主。气血之间存在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关系。

  气为血帅指的是气能生血、气能行血及气能统血三个方面。

  气能生血:血的化生过程离不开气化。无论是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的过程,还是精转化成血的过程,均需要依靠气的作用。气盛,则生血充足;气虚,则影响血的化生,甚而出现血虚。

  气能行血:血液在脉中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条达均与血液的运行密切相关,无论哪个环节功能失调,均可导致血行不畅。

  气能统血:气对血液具有统摄作用,使之循行于脉中,而不致外溢。气的统摄作用主要是由脾气来实现的。如脾气虚,不能统血,临床上就会出现各种出血病证,被称为“气不摄血”。

  血为气母:血是气的载体,同时也是气的营养来源。因此,气不可能在没有血的情况下独自存在。临床上血虚会使气的营养无源,导致气亦虚;血脱则使气无所依附,从而气也随之而脱。
 
 
                                                                 气与精的关系
 
      精与血皆属于液态物质,都来源于饮食水谷,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故有“精血同源”之说。

    1.精对血的作用

    精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其中包括水谷之精与肾精。一方面水谷之精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而化生为血液;另一方面,肾精生髓,髓可以化生血液,而且肾精与肝血之间还有着相互滋生、转化的同源关系。因此,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虚,临床常用补精生血的方法治疗精亏血虚之证。

    2.血对精的作用

    血能生精,清·周学海《读医随笔》说:“精由血化。”人体的精主要贮藏于肾,要依赖后天水谷之精的不断补充,在其生成和化生的过程中,血液也可转化为精,以不断补充和滋养肾之所藏。故巣元方《诸病源候论》说:“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因此,血液充盈则精足,而血虚也可导致精亏。

精与气相对而言,精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二者之间存在着气能生精摄精,而精能化气的关系。

    精与气相对而言,精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二者之间存在着气能生精摄精,而精能化气的关系。

    1.气对精的作用

    气能生精、摄精。一方面气的运动不息能促进精的化生,因为肾藏先后天之精,而先天之精要依赖于后天水谷之精的不断充养才能充盛。所以,只有脏腑之气充足,功能旺盛,才可以运化吸收饮食水谷之精,使脏腑之精充盈,流注于肾而藏之。因而,精的化生依赖于气的充盛。另一方面,气的固摄作用又能固摄精液,使精聚而充盈,不致无故耗损外泄。因此,气虚则精的化生不足,或精失固摄而导致精亏、失精的病症,临床上常常采用补气生精、补气固精的方法来治疗。

    2.精对气的作用

    精能化气,藏于肾中的先天之精化为元气,水谷之精可以化生为营气等。精为气化生的本源,精足则人体之气得以充盛,输布到全身各脏腑组织,以促进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同时,在精的滋养作用下,脏腑功能强健,也促进了气的生成。因此,精足则气旺,精亏则气衰,精虚及失精的患者常常同时伴有气虚的病理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